带队巡警举起了自己的左手,示意缓缓驶来的车队停下,他要看一下有无调动的军令,职责所在,又是东京,不敢大意呀。
“啪”地一声枪响,彻底打破了东京的宁静。
带队巡警惊愕的看着自己胸前不断扩大的血迹,惝恍地倒在地上,其他的巡警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一下子都反应不过来了。
更多的枪声响了起来,哒哒哒机枪的射击,很快将守在哨卡的巡警扫得一干二净。
马上,东京城里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城防司令部被惊动了。
东京意外发生兵变。
日本陆军对海军的长期不满,终于彻底爆发出来。
以安藤辉三大尉、栗原安秀中尉为首的年轻陆军军官,经过长时间的谋划,秘密串联了大批所谓志同道合的中下层陆军军官,偷偷集结一千四百多名官兵,在百年一遇的大雪日子里,赫然发动兵变。
兵变部队在“昭和维新”的口号下,占领包括东京警政署、首相府等重要机关建筑,枪杀了数名海军派系的内阁重臣,企图扶持陆军派系上台执政。
完全是几年前海军少壮派军官兵谏事变的陆军版本。
只不过日本海军的底蕴,确实超乎这些狂热的陆军少壮派的想象,再加上很多陆军部队并没有执行兵变部队的指令,以至于海军陆战队突然攻进东京城区之后,兵变很快被扑灭了。
非常蹊跷的事情,日本海军的兵变成功了,陆军的兵变却失败了。
反正打来打去都是日本军部自己的事情,除了部分倒霉的海军阁僚,唯一遭到清洗的却是那些所谓的民主内阁成员。
日本军部趁机完成了举国一致的军国主义内阁架构。
昔日曾经坚决反对军部控制内阁的那些政坛大佬,少数是被兵变部队当成垃圾清扫掉的,大多数却是在平叛过程中被当成附逆就地枪决的。
日本国内再无一丝杂音,军部主宰了整个大日本帝国,天皇万岁的口号响彻整个东京。
既然是借用了平叛的名义,那些为了让陆军不再受海军欺压而兵变的陆军少壮派军官自然都成了必须抛弃的棋子。
束手就擒的一大批陆军军官被秘密军事法庭宣判,立即枪决执行死刑。
但是为了安抚躁动的陆军,依然执掌东京主要权利的日本海军做出妥协,同意开始大规模加强陆军部队,尤其是为帝国获得了大量宝贵资源的关东军。
东京一声令下,大批早已定型却没有资源生产的九五式双翼单座战斗机,马上在生产线上组装起来,准备立即运往急需飞机、坦克、大炮的关东军。
更多的陆军部队开始动员,编组成一个又一个师团,准备登陆支援同样陷入兵力窘境的关东军。
刹那间,关东军成了东京重点关注的香馍馍。
这一下,让本来准备看关东军笑话的华北驻屯军开始急了。
即使内阁略微倾斜一点给陆军,也只是一块不大的蛋糕,都给了关东军,华北驻屯军难道去喝西北风吗?
关东军最大的成绩是输送了大量的粮食战略物资给日本国内,华北却有另外一个战略物资是东北所没有的,那就是棉花。
第一三零章 大口径机枪
在日本海军的妥协下,原本岌岌可危的关东军立即得到大规模支援。在民国二十四年末,即使差点被全歼的一个师团残部加上去,关东军只有六个师团的作战编制。
到了民国二十五年初,关东军马上就得到了日本本土一个满编师团的支援,并且计划到夏季的时候再增加二个师团,到年底将通过征发预备役补充到总共十一个师团二十多万的编制。
原本如同鸡肋一般的伪满洲国部队,也得到了大量军备,被强令扩充以弥补日军作战兵力的不足,直接从已经不足十万人扩编到二十万人的规模。
只是江防舰队的覆灭,注定了伪满洲国没有了海军编制。哈尔滨撤退的时候,残余的几艘舰艇都被日本人直接炸毁了,反正他们根本看不上这种吨位小得可怜的破旧舰艇。
伪满洲国部队的编制非常有意思,因为招降的胡子太多了,当年东三省军政官员投敌的也为数不少。
为了安抚这些汉奸和解决僧多粥少的矛盾,日本人干脆大肆搞了一个奇特的伪满洲国军制,反正就是官多兵少罢了。
按照伪满洲国的军制,战略单位编制为旅级,基本作战单位为团级。
大体上是步兵团辖三营九连,每个步兵连大约一百二三十人,加上直辖兵力每个步兵团近一千二百人。另有一个骑兵团编制,大体上是取消了营级,直辖四个骑兵连,总共大约五百多人。
而伪满洲国的步兵旅辖两个步兵团,大约二千四百人;骑兵旅辖两个骑兵团,大约一千二百人。
在其上的编制是军管区了。日本人在伪满洲国划分了十二个军管区,每个军管区编列数量不一的步兵旅和骑兵旅,担任警戒守备任务。
如此一来,关东军可以掌控的军队,到年底就可以达到超过四十万人,完全可以对北方军的进攻部队发动大规模的反攻。
多年战争,日本特务机关已经基本搞清楚了北方军的作战编成,能够投入东三省作战的至多是两个野战军团不超过二十万人,而真正能投入一线攻防的只有十万人左右了。
现在的关键是,东京大本营能不能提供足够的技术兵器,扼制或是至少抵消一部分北方军的技术兵器优势了。
事实上东京大本营也只不过勉力支撑罢了,毕竟绝大部分钢铁和油料都要送进海军舰艇那些吞金兽肚子里,能有多少物资挤出来增强陆军部队。
关东军总部注定要失望了。
除了从本土调拨过来的两个大队九五式双翼战斗机外,关东军总部根本没有得到其他的新锐技术兵器支持,就是寄予厚望的九三式大口径机枪也没有得到几挺,至于急迫恳求的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和八九甲型坦克更是连影都没有。
东京大本营有些不耐烦地告诉关东军总部,没有多余的钢材生产更多的高射炮和坦克,至于九三式大口径机枪倒是生产了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提供给了更急需的海军舰艇部队了。
在奉天的关东军总部那些高官们顿时傻眼了。
这还是哈尔滨江防舰队覆灭带来的后果。意外见识了空军俯冲轰炸威力的日本海军,恨不得将军舰的每个角落都装上防空火力。
谁说日本海军不注重防空火力?
实际上,日本海军是最注重海军航空兵建设的军队,自然也不会少了在军舰上安装防空火力。
但是日本人的劣根性以及日本海军陆军之间的互相拆台,才毁掉了辉煌一时的日本海军。
能够抢的,绝不用骗的,能够骗的,绝不用买的,这就是日本人的劣根性。
任何其他国家的公司,只要和日本人做了一次生意,绝对会脑血冲头,恨意满胸。日本人最擅长的就是用一块钱骗到十块钱的东西后,立马把你甩了。当年厄利空公司,就是被他们如此对待的,后来的美国、法国公司都吃了不少的暗亏。
但是这也绝了日本人得到后续技术支持的路子。
所以,日本人仿制一种西方先进武器的成功率还是蛮不错的,但是要想进一步改进就往往悲剧了,不是耗时太长,要么就是刚搞出来就碰到其他国家更先进的家伙已经开始列装了。
至于日本海陆军的矛盾,更是源远流长了,简直就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一般。
除了不顾是非恶意贬斥对方研发的装备,各搞一套,绝不互用,也不互相支持,是日本海陆军的共同特征。
为了掩饰获得大量原本是陆军改进的九三式重机枪,日本海军还假惺惺地重新到法国去引进哈奇开斯大口径机枪,然后仿制出来也命名为九三式防空机枪。
然后用九三式防空机枪的名义,截留了大量的九三式重机枪,装备到自己的军舰上去。
唯一搞不懂情况的就是法国公司了,日本陆军已经引进过一次搞出了九二式大口径机枪,为什么日本海军还要再花钱重新引进一次搞一个九三式防空机枪?
不过当初就差点和日本陆军吵翻天的法国公司,自然毫不客气地笑纳了。既然日本人愿意付两笔钱,干嘛又不收下呢?
关东军得到技术兵器援助远远低于预期,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因素在起作用。
华北驻屯军出手捣乱了。
远比关东军资格辈分更大的华北驻屯军,秘密向东京大本营提交全面侵华战略计划,动用各方面的影响,准备将在中国的战争主导权夺回到自己手中。
作为第一步,就是截留了不少原本送往关东军的物资和人员,首先将本来还不足一个旅团的华北驻屯军扩充到一个师团规模。
日本军部内部的明争暗斗从来没有停歇过。
后续的第二步,就是由出身华北驻屯军的日本军部元老出面,策划东京大本营开展一次秘密的将官演习,正式确定中国作战的主要方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全面侵华战争的确定。
至于下面的步骤,就是截胡了关东军人员物资的华北驻屯军总部,秘密开始筹划华北自治区的构想了。首当其冲的就是盘踞在京畿冀以及察哈尔、绥远一带的东北军,不过那些早就矢志当汉奸的人终于高兴起来了。
所有的部队,都是希望获得足够的战功,以不断地壮大自己,直到被日益膨胀的野心彻底毁掉全部。
北方军的情报部门,很快注意到了关东军在飞速膨胀的军力扩张,但是阶州大本营目前讨论的重点不是这个,而是步兵连的重火器配备问题。
第二次德惠战斗中,意外攻入城垣工事的两个步兵连,因为加强的坦克和装甲车部队无法跟上,又没有自身配备的反坦克武器,差点日本人的装甲车部队包了饺子。
要不是日本人自己的九三式大口径机枪够强悍,根本等不到夜色降临,这支部队已经被抹除建制了。
实际上不止是反坦克武器的问题,还有步兵连的防空问题,都已经越来越明显。7.62毫米口径的mg34,无论是打轻装甲,还是打飞机,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是无能为力。
而目前的北方军火力编组中,只有到了步兵营一级才有一个反坦克排,装备二门37毫米pak35反坦克炮。另外还有一个原来重机枪排改编的防空排,装备三套20毫米防空炮系统。
步兵连怎么办?
阶州大本营一时之间也难以定夺,重了影响机动,轻了影响效果。
战场上缴获的日本九三式大口径机枪,倒是被紧急送了一套给大本营参考,这还是从多部残骸中辛苦拼凑出来的。
但是这一套仿自法国人哈奇开斯大口径防空机枪的武器,实在是有些偏重了。使用高射底座的九三式大口径机枪,全重已经接近一百千克,弹药还要另外携带,实在不适合步兵连徒步机动。
而且使用三十发弹匣总是有些影响火力的持续性。
要知道,在战场上,能够让你射击轻装甲目标或是飞机的时间,大概也就是十几秒钟而已。
超过这个时间,要么对方早就逃之夭夭,要么你已经丧身在对方的火力之下。可见维持这十几秒的火力,才是大口径机枪的关键。
弹匣容量还是太少了,九三式大口径机枪的射速是四百五十发每分钟,三十弹匣只能维持四五秒射击而已。
最后还是远东共和国帮助破解了这个难题。
全面开始换装美式7.62毫米口径枪械的远东共和国,忧虑于弹药消耗的巨大成本,决定向美国订购几条美式7.62毫米口径子弹生产线。
贪婪的美国军工企业,绕了一个大弯,避开了对军火出口远东的限制。他们以维持美式步枪维修保障,以保证美国企业良好声誉的名义,勉强获得了出口许可,将两条完整的子弹生产线提供给了远东共和国。
至于那些在远东共和国的加兰德步枪,是不是他们提供的,美国军工企业根本不在乎。北方军曾经称为大八粒步枪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终于被美国军方认可,正式给了一个编号m1半自动步枪。
其中是不是北方军的试用和修改经验起了很大作用,这就不得而知了。美国军方在没有大规模列装使用的情况下,依然对m1步枪大加赞誉显然是另有依据的。
当然,美国军方也碰到了德国国防军列装mg34机枪一样的难题,生产工艺的问题,限制了m1步枪的产量,以至于严重减少了列装速度。
作为交易成功的礼物,美国军工企业秘密赠送给了远东共和国一批大口径机枪m2hb重机枪。
虽然事前通报了北方军政府,但是依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的远东共和国,偷偷将几挺m2hb重机枪送给了北方军。
美国人生产的军火确实是好东西,用过了杰出的m1步枪,又看到经典的m2hb重机枪,北方军的一众高层都不得不承认。
第一三一章 东京的不满
美国人也有防空和反装甲的难题。
与德国人注重技术兵器威力有所不同,美国人更注重技术兵器的持久战斗力。
很显然,大口径机枪相比小口径机炮,威力虽然降低了,但是也没有降低让人不可忍受的地步。但是相同的携弹重量情况下,大口径机枪的弹药自然比小口径机炮多得多了。
早在民国二十一年,美国军方就正式列编12.7毫米m2气冷式大口径重型机枪,次年为了解决持续射击又研制出带重枪管的m2hb型重机枪。
m2hb重机枪,12.7毫米口径,空枪重38千克,连三脚架全重58千克,射速450550发每分钟,有效射程1800米,采用弹链供弹。
如果使用专用的立柱式对空射击枪架,则同样全重103.5千克。但是很多情况下,步兵都是随便搞点土工作业,然后直接使用平射三脚架就实施对空射击。因此除非是固定式对空防御环形堡垒,否则一般不会使用对空枪架。
除了在重量上略输一筹外,m2hb大口径机枪在实用、耐用、通用性上都比日本人仿制哈奇开斯大口径机枪的九三式大口径机枪更具有优势。事实上,偏重的枪管,更有利于战场上的持续射击和更远的射程。
三十发弹匣设计大概是九三式大口径机枪最坑爹的地方了。
“啪”地一声枪响,彻底打破了东京的宁静。
带队巡警惊愕的看着自己胸前不断扩大的血迹,惝恍地倒在地上,其他的巡警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一下子都反应不过来了。
更多的枪声响了起来,哒哒哒机枪的射击,很快将守在哨卡的巡警扫得一干二净。
马上,东京城里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城防司令部被惊动了。
东京意外发生兵变。
日本陆军对海军的长期不满,终于彻底爆发出来。
以安藤辉三大尉、栗原安秀中尉为首的年轻陆军军官,经过长时间的谋划,秘密串联了大批所谓志同道合的中下层陆军军官,偷偷集结一千四百多名官兵,在百年一遇的大雪日子里,赫然发动兵变。
兵变部队在“昭和维新”的口号下,占领包括东京警政署、首相府等重要机关建筑,枪杀了数名海军派系的内阁重臣,企图扶持陆军派系上台执政。
完全是几年前海军少壮派军官兵谏事变的陆军版本。
只不过日本海军的底蕴,确实超乎这些狂热的陆军少壮派的想象,再加上很多陆军部队并没有执行兵变部队的指令,以至于海军陆战队突然攻进东京城区之后,兵变很快被扑灭了。
非常蹊跷的事情,日本海军的兵变成功了,陆军的兵变却失败了。
反正打来打去都是日本军部自己的事情,除了部分倒霉的海军阁僚,唯一遭到清洗的却是那些所谓的民主内阁成员。
日本军部趁机完成了举国一致的军国主义内阁架构。
昔日曾经坚决反对军部控制内阁的那些政坛大佬,少数是被兵变部队当成垃圾清扫掉的,大多数却是在平叛过程中被当成附逆就地枪决的。
日本国内再无一丝杂音,军部主宰了整个大日本帝国,天皇万岁的口号响彻整个东京。
既然是借用了平叛的名义,那些为了让陆军不再受海军欺压而兵变的陆军少壮派军官自然都成了必须抛弃的棋子。
束手就擒的一大批陆军军官被秘密军事法庭宣判,立即枪决执行死刑。
但是为了安抚躁动的陆军,依然执掌东京主要权利的日本海军做出妥协,同意开始大规模加强陆军部队,尤其是为帝国获得了大量宝贵资源的关东军。
东京一声令下,大批早已定型却没有资源生产的九五式双翼单座战斗机,马上在生产线上组装起来,准备立即运往急需飞机、坦克、大炮的关东军。
更多的陆军部队开始动员,编组成一个又一个师团,准备登陆支援同样陷入兵力窘境的关东军。
刹那间,关东军成了东京重点关注的香馍馍。
这一下,让本来准备看关东军笑话的华北驻屯军开始急了。
即使内阁略微倾斜一点给陆军,也只是一块不大的蛋糕,都给了关东军,华北驻屯军难道去喝西北风吗?
关东军最大的成绩是输送了大量的粮食战略物资给日本国内,华北却有另外一个战略物资是东北所没有的,那就是棉花。
第一三零章 大口径机枪
在日本海军的妥协下,原本岌岌可危的关东军立即得到大规模支援。在民国二十四年末,即使差点被全歼的一个师团残部加上去,关东军只有六个师团的作战编制。
到了民国二十五年初,关东军马上就得到了日本本土一个满编师团的支援,并且计划到夏季的时候再增加二个师团,到年底将通过征发预备役补充到总共十一个师团二十多万的编制。
原本如同鸡肋一般的伪满洲国部队,也得到了大量军备,被强令扩充以弥补日军作战兵力的不足,直接从已经不足十万人扩编到二十万人的规模。
只是江防舰队的覆灭,注定了伪满洲国没有了海军编制。哈尔滨撤退的时候,残余的几艘舰艇都被日本人直接炸毁了,反正他们根本看不上这种吨位小得可怜的破旧舰艇。
伪满洲国部队的编制非常有意思,因为招降的胡子太多了,当年东三省军政官员投敌的也为数不少。
为了安抚这些汉奸和解决僧多粥少的矛盾,日本人干脆大肆搞了一个奇特的伪满洲国军制,反正就是官多兵少罢了。
按照伪满洲国的军制,战略单位编制为旅级,基本作战单位为团级。
大体上是步兵团辖三营九连,每个步兵连大约一百二三十人,加上直辖兵力每个步兵团近一千二百人。另有一个骑兵团编制,大体上是取消了营级,直辖四个骑兵连,总共大约五百多人。
而伪满洲国的步兵旅辖两个步兵团,大约二千四百人;骑兵旅辖两个骑兵团,大约一千二百人。
在其上的编制是军管区了。日本人在伪满洲国划分了十二个军管区,每个军管区编列数量不一的步兵旅和骑兵旅,担任警戒守备任务。
如此一来,关东军可以掌控的军队,到年底就可以达到超过四十万人,完全可以对北方军的进攻部队发动大规模的反攻。
多年战争,日本特务机关已经基本搞清楚了北方军的作战编成,能够投入东三省作战的至多是两个野战军团不超过二十万人,而真正能投入一线攻防的只有十万人左右了。
现在的关键是,东京大本营能不能提供足够的技术兵器,扼制或是至少抵消一部分北方军的技术兵器优势了。
事实上东京大本营也只不过勉力支撑罢了,毕竟绝大部分钢铁和油料都要送进海军舰艇那些吞金兽肚子里,能有多少物资挤出来增强陆军部队。
关东军总部注定要失望了。
除了从本土调拨过来的两个大队九五式双翼战斗机外,关东军总部根本没有得到其他的新锐技术兵器支持,就是寄予厚望的九三式大口径机枪也没有得到几挺,至于急迫恳求的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和八九甲型坦克更是连影都没有。
东京大本营有些不耐烦地告诉关东军总部,没有多余的钢材生产更多的高射炮和坦克,至于九三式大口径机枪倒是生产了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提供给了更急需的海军舰艇部队了。
在奉天的关东军总部那些高官们顿时傻眼了。
这还是哈尔滨江防舰队覆灭带来的后果。意外见识了空军俯冲轰炸威力的日本海军,恨不得将军舰的每个角落都装上防空火力。
谁说日本海军不注重防空火力?
实际上,日本海军是最注重海军航空兵建设的军队,自然也不会少了在军舰上安装防空火力。
但是日本人的劣根性以及日本海军陆军之间的互相拆台,才毁掉了辉煌一时的日本海军。
能够抢的,绝不用骗的,能够骗的,绝不用买的,这就是日本人的劣根性。
任何其他国家的公司,只要和日本人做了一次生意,绝对会脑血冲头,恨意满胸。日本人最擅长的就是用一块钱骗到十块钱的东西后,立马把你甩了。当年厄利空公司,就是被他们如此对待的,后来的美国、法国公司都吃了不少的暗亏。
但是这也绝了日本人得到后续技术支持的路子。
所以,日本人仿制一种西方先进武器的成功率还是蛮不错的,但是要想进一步改进就往往悲剧了,不是耗时太长,要么就是刚搞出来就碰到其他国家更先进的家伙已经开始列装了。
至于日本海陆军的矛盾,更是源远流长了,简直就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一般。
除了不顾是非恶意贬斥对方研发的装备,各搞一套,绝不互用,也不互相支持,是日本海陆军的共同特征。
为了掩饰获得大量原本是陆军改进的九三式重机枪,日本海军还假惺惺地重新到法国去引进哈奇开斯大口径机枪,然后仿制出来也命名为九三式防空机枪。
然后用九三式防空机枪的名义,截留了大量的九三式重机枪,装备到自己的军舰上去。
唯一搞不懂情况的就是法国公司了,日本陆军已经引进过一次搞出了九二式大口径机枪,为什么日本海军还要再花钱重新引进一次搞一个九三式防空机枪?
不过当初就差点和日本陆军吵翻天的法国公司,自然毫不客气地笑纳了。既然日本人愿意付两笔钱,干嘛又不收下呢?
关东军得到技术兵器援助远远低于预期,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因素在起作用。
华北驻屯军出手捣乱了。
远比关东军资格辈分更大的华北驻屯军,秘密向东京大本营提交全面侵华战略计划,动用各方面的影响,准备将在中国的战争主导权夺回到自己手中。
作为第一步,就是截留了不少原本送往关东军的物资和人员,首先将本来还不足一个旅团的华北驻屯军扩充到一个师团规模。
日本军部内部的明争暗斗从来没有停歇过。
后续的第二步,就是由出身华北驻屯军的日本军部元老出面,策划东京大本营开展一次秘密的将官演习,正式确定中国作战的主要方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全面侵华战争的确定。
至于下面的步骤,就是截胡了关东军人员物资的华北驻屯军总部,秘密开始筹划华北自治区的构想了。首当其冲的就是盘踞在京畿冀以及察哈尔、绥远一带的东北军,不过那些早就矢志当汉奸的人终于高兴起来了。
所有的部队,都是希望获得足够的战功,以不断地壮大自己,直到被日益膨胀的野心彻底毁掉全部。
北方军的情报部门,很快注意到了关东军在飞速膨胀的军力扩张,但是阶州大本营目前讨论的重点不是这个,而是步兵连的重火器配备问题。
第二次德惠战斗中,意外攻入城垣工事的两个步兵连,因为加强的坦克和装甲车部队无法跟上,又没有自身配备的反坦克武器,差点日本人的装甲车部队包了饺子。
要不是日本人自己的九三式大口径机枪够强悍,根本等不到夜色降临,这支部队已经被抹除建制了。
实际上不止是反坦克武器的问题,还有步兵连的防空问题,都已经越来越明显。7.62毫米口径的mg34,无论是打轻装甲,还是打飞机,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是无能为力。
而目前的北方军火力编组中,只有到了步兵营一级才有一个反坦克排,装备二门37毫米pak35反坦克炮。另外还有一个原来重机枪排改编的防空排,装备三套20毫米防空炮系统。
步兵连怎么办?
阶州大本营一时之间也难以定夺,重了影响机动,轻了影响效果。
战场上缴获的日本九三式大口径机枪,倒是被紧急送了一套给大本营参考,这还是从多部残骸中辛苦拼凑出来的。
但是这一套仿自法国人哈奇开斯大口径防空机枪的武器,实在是有些偏重了。使用高射底座的九三式大口径机枪,全重已经接近一百千克,弹药还要另外携带,实在不适合步兵连徒步机动。
而且使用三十发弹匣总是有些影响火力的持续性。
要知道,在战场上,能够让你射击轻装甲目标或是飞机的时间,大概也就是十几秒钟而已。
超过这个时间,要么对方早就逃之夭夭,要么你已经丧身在对方的火力之下。可见维持这十几秒的火力,才是大口径机枪的关键。
弹匣容量还是太少了,九三式大口径机枪的射速是四百五十发每分钟,三十弹匣只能维持四五秒射击而已。
最后还是远东共和国帮助破解了这个难题。
全面开始换装美式7.62毫米口径枪械的远东共和国,忧虑于弹药消耗的巨大成本,决定向美国订购几条美式7.62毫米口径子弹生产线。
贪婪的美国军工企业,绕了一个大弯,避开了对军火出口远东的限制。他们以维持美式步枪维修保障,以保证美国企业良好声誉的名义,勉强获得了出口许可,将两条完整的子弹生产线提供给了远东共和国。
至于那些在远东共和国的加兰德步枪,是不是他们提供的,美国军工企业根本不在乎。北方军曾经称为大八粒步枪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终于被美国军方认可,正式给了一个编号m1半自动步枪。
其中是不是北方军的试用和修改经验起了很大作用,这就不得而知了。美国军方在没有大规模列装使用的情况下,依然对m1步枪大加赞誉显然是另有依据的。
当然,美国军方也碰到了德国国防军列装mg34机枪一样的难题,生产工艺的问题,限制了m1步枪的产量,以至于严重减少了列装速度。
作为交易成功的礼物,美国军工企业秘密赠送给了远东共和国一批大口径机枪m2hb重机枪。
虽然事前通报了北方军政府,但是依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的远东共和国,偷偷将几挺m2hb重机枪送给了北方军。
美国人生产的军火确实是好东西,用过了杰出的m1步枪,又看到经典的m2hb重机枪,北方军的一众高层都不得不承认。
第一三一章 东京的不满
美国人也有防空和反装甲的难题。
与德国人注重技术兵器威力有所不同,美国人更注重技术兵器的持久战斗力。
很显然,大口径机枪相比小口径机炮,威力虽然降低了,但是也没有降低让人不可忍受的地步。但是相同的携弹重量情况下,大口径机枪的弹药自然比小口径机炮多得多了。
早在民国二十一年,美国军方就正式列编12.7毫米m2气冷式大口径重型机枪,次年为了解决持续射击又研制出带重枪管的m2hb型重机枪。
m2hb重机枪,12.7毫米口径,空枪重38千克,连三脚架全重58千克,射速450550发每分钟,有效射程1800米,采用弹链供弹。
如果使用专用的立柱式对空射击枪架,则同样全重103.5千克。但是很多情况下,步兵都是随便搞点土工作业,然后直接使用平射三脚架就实施对空射击。因此除非是固定式对空防御环形堡垒,否则一般不会使用对空枪架。
除了在重量上略输一筹外,m2hb大口径机枪在实用、耐用、通用性上都比日本人仿制哈奇开斯大口径机枪的九三式大口径机枪更具有优势。事实上,偏重的枪管,更有利于战场上的持续射击和更远的射程。
三十发弹匣设计大概是九三式大口径机枪最坑爹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