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靖安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在下从广东出发时刚刚听说,德国研究室利用我们中国的陆军装甲系统,已经研究出来炮塔的轴转装置,可是在炮管后坐力以及舱内开炮上面遇到技术难关。虽然研究并没有终止,但整个进程已经放慢了下来,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攻关。”
    吴绍霆恍然的说道:“原来是这样,希望他们能早有突破,毕竟中德厂的研究成果我们也有份分享。”
    孙靖安点头应道:“希望能借元首吉言。”
    接着,吴绍霆看了一下“m1916式战斗步枪”的介绍,从外型上来看,这支战斗步枪与“绍霆”式自动步枪有三分相似,但整体上更具备现代化的感觉。说实话,他对单兵武器的研发并没有寄予太多希望,如今中国连自动步枪都没有全员配备,再生产新的枪型实在是一种累赘和浪费。
    不过他相信研发这种战斗步枪的人不是傻子,肯定应该了解中国军备现状,很显然将这个研发项目投入实际行动是有一定的道理,最起码是通过了国防部军工科技司的论证。
    他耐着性子把文件翻到战斗步枪的详细介绍页面,仔细阅读了战斗步枪的研发信息。原来之所以研发“m1916战斗步枪”正是为了解决中国军备现状的一大矛盾,这个矛盾就是自动步枪子弹消耗太大,而普通步枪输出火力过于薄弱。
    “m1916战斗步枪”的特点就是采用全自动和半自动切换手阀,可以将射击方式任意切换。“绍霆”式自动步枪是由吴绍霆亲自设计,只可惜当时的水平还没能研究出切换手阀,只能通过加粗导气式枪击的枪栓,来延缓自动装弹的时间,从而可以让熟练的士兵自由掌握射击的频率。
    正因为有了切换手阀的存在,m1916战斗步枪在“绍霆”式自动步枪的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的精简,去除许多累赘零件,同时改良枪体设计原理,使战斗步枪更稳定、更耐用以及更轻便。m1916战斗步枪在装弹情况的重量,足足要比“绍霆”式自动步枪轻了七百五十克,而且有效射程也达到了六百米。
    从实景照片上来看,这支m1916式战斗步枪的外观跟二战时美国著名的m1918bar步枪很有相似之处,但是枪体的棱角要更鲜明,具有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风格。它同样采用外置立式弹匣,标准型号供应二十发子弹,同时还具备多个定向外挂装置,枪身上的外挂装置专门用来配备瞄准仪,枪管上的外挂装置则可以选择安装刺刀或者支撑架。
    吴绍霆缓缓的点了点头,先前疑惑的表情很快转变为笑容,他说道:“战斗步枪,这个名字很好,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为战斗而生的武器。”
    听到这里,孙靖安马上说道:“m1916式战斗步枪已经完成性能测试,预计月中会进行环境测试,六月下旬就可以开始准备定型生产了。”
    吴绍霆沉思了一会儿,虽然中国现在投入的科研经费不少,但科研是一回事,生产是另外一回事。他不知道国防部还有没有生产新枪械的预算,但是从实用性来分析,m1916式自动步枪确实是非常有利的武器装备。
    他脑海灵光一现,想到一个解决办法的主意,反正现在中国军队装配的“绍霆”式自动步枪也不少,但是比起先进性很显然不如m1916式战斗步枪。他完全可以让商务部和外交部去国外寻找“绍霆”式自动步枪的订单,之前奥匈帝国的订单还没完全交付,再加上潜在客户美国、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甚至日本。
    反正中日战争已经为“绍霆”式自动步枪做了很好的推广,不愁没有客户订购。
    到时候只要拿到订金,用这笔订金投入m1916式战斗步枪的生产,等m1916式战斗步枪达到规模后,再从现役部队手中替换下“绍霆”式。被淘汰的“绍霆”式返回兵工厂翻新,以“崭新枪支、现成存货”出售到国外。
    他将这件事暗暗记下来,等到会谈结束之后立刻吩咐下去准备。
    “驭风者战斗机?这应该就是舰载机了吧。”吴绍霆把话题推进到下一个项目上。
    “正是。因为之前黄埔机械公司研制成a1916式大型飞机,因此我们的研发小组已经熟练掌握第二代战斗机的各方面技术和工艺,驭风者战斗机是三月份开始制造模具,历时两个月完成基础设施。张总办计划在六月底进行首次试飞,如果顺利的话,七月底就能投入生产。”孙靖安介绍道。
    吴绍霆用不着仔细询问驭风者战斗机的情况,毕竟之前悍将式已经展现了许多原理,很显然驭风者就是悍将式的精简缩小版。
    “既然如此,如果驭风者定型下来后,各地兵工厂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生产一架完整的战斗机?”他语气透着几分迫切的问道。
    “目前有设备生产驭风者战斗机的工厂,除了广东兵工厂、黄埔机械公司之外,就只有马尾造船厂了。至于其他兵工厂的设备更新以及原材料采购,那就得由国防部统一规划才行。单凭目前这三座兵工厂的生产力,如果在原材料齐全的条件下,平均每座工厂两个月能生产一架。”孙靖安说道。
    “两个月生产一架?这太慢了。”吴绍霆沉闷的说道,他不可能再等一年的时间才能让航空战列舰投入实战。
    “这只是初步时期的生产力,等到生产流水线铺设完成之后,每两个月可以生产二十架以上。归根结底还是设备投资的问题,只要有足够资金,我们就能尽快铺设生产流水线。”孙靖安尽量往好的方面说道。
    “我明白了。这件事我会找时间跟粤省省府和国防部谈一谈。”吴绍霆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觉得驭风者战斗机的事情不能拖,或许可以像更换“绍霆”式自动步枪那样,把目前现役的第一代战斗机和第一点五代战斗机找到订单客户卖出去,获得的资金就能用来生产第二代战斗机了。
    最后关于“龙戟级战列舰”二号舰“盛唐”号,吴绍霆没有太多询问孙靖安,毕竟“盛唐”号仅仅还处于理论设计阶段,真正投入实体制造最少还需要半年的时间。不过关于理论中的“盛唐”号航空战列舰依然存在一些区别于一号舰的特点所在,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甲板面积上得到了拓展,预测可以配载十三到十六架驭风者战斗机。
    “盛唐”号之所以比“龙戟”号的配载量要多,关键是因为“龙戟”号是从日本战列舰上直接改装,存在很多冗余的设计,比如为了方便改装而直接增添了一层甲板,再比如是一个双层的动力室。由于“盛唐”号是完整独立设计和制造,所以在同样的排水吨位情况下,性能和舰载方面都要优于“龙戟”号。
    会谈结束之前,吴绍霆又说了一些勉励的话,随即让孙靖安在昆明休息一阵,另外安排返回广东的时间。
    当天晚上,吴绍霆找来邓铿,把m1916战斗步枪和驭风者战斗机的情况做了交代,他让邓铿亲自负责与南京、广东方面的联络,尽快派人到国外去接收订单。同时他还决定成立隶属于元首办公室的第二个职能机构,定名为“国家专家顾问部”。
    卷八:世界大战 第1070章,专家顾问部
    如果说“国策研究室”多多少少有几分即兴而为的意味,那么“国家专家顾问部”却是吴绍霆深思已久的部门。虽然在国防部设有军工科技司,可这仅仅局限于军事工业的发展方向,并不能代表中国整体的科学技术。
    早在“航空战列舰计划”投入实践之初,吴绍霆就在考虑配套的科技发展,随着第二代战斗机成功执行实战任务,他越来越觉得广泛科技运用的重要性。无论是军舰还是飞机,最离不开的是通讯,而在广阔的海洋和无限的天空中,即时通讯显得遥不可及。
    没有即时通讯的年代,战舰的作战依然要遵循旧式战术,空军的战斗力依然存在严重的局限性,照此下去根本没有发展第二代战舰、第二代战机的必要。既然有了全新的战舰和战机,那就要有全新的战术运用,以及配套的科技得以发展。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发展无线电通讯,尽管无线电在西方国家早已经有所实验,可真正得到推广运用却少之又少。之前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军队都在不断尝试使用无线电设备,陆军、海军都有不少案例,可惜因为没有成熟的技术根基,实在难以为继。
    只要中国能率先掌握并且广泛运用无线电,必然会推动一系列全新战术的出现。而且抢占技术先机,足以趁势给予敌国一记强力的打击。
    当然,成立“国家专家顾问部”不单单是为了开发无线电技术,同时还将研究雷达技术、太阳能、电子技术乃至核能科技等等一系列高新科技项目。所有科技研发都基于应用物理,以目前中国科学素质也只能从西方国家进口理论研究,然后加以应用变成自己的技术。至于日后在教育事业上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之后,自然而然会出现中国自己的理论物理科学。
    事实上,“国家专家顾问部”仅仅是起一个带头作用,在中央政府斥资之下引导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但国家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国家与民间共同努力,才能即快速又稳定的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
    次日一早,吴绍霆开始起草“国家专家顾问部”成立的相关事宜,甚至还在当中提到去美国聘请著名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来华。尼古拉特斯拉是世界公认的顶尖科学家,不少人将其才学成就与达芬奇比肩而论。
    如今特斯拉正在美国工作,不过自从本世纪初以来,他便一直与美国土生土长的另外一名大科学家爱迪生关系交恶。
    就在一九一二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授予爱迪生和特斯拉二人,结果二人都拒绝领奖,原因就是不屑与对方共同获得这个奖项,此二人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就在近两年,特斯拉与爱迪生就无线电通讯的专利一直争论不休,双方各执一词对薄公堂,可一时间仍然没有明确的判决。
    目前特斯拉正效力于爱迪生公司,而两个人紧张的关系自然给了吴绍霆有机可趁。吴绍霆记得爱迪生给特斯拉的工资每周只有十八美元,纵然特斯拉才华横溢,可终归还要养家糊口。他决定给以十倍的工资、终身福利保障以及最优政治待遇,一定要将特斯拉请来。
    他决定将这件事交给特勤处协同驻美公使馆来负责,尽量低调处理,以免让美国人以为中国是在挖墙脚。
    五月十日,北方第二集团军接到中央政府正式授权之后,在这天早上七点钟举行誓师仪式。随后韦汝骢大张旗鼓的宣布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出师北疆,并放出风声称外蒙古王公贵族参与叛乱者一律重罚不饶。
    面对如此招摇的举动,很多人实际上看不明白韦汝骢的用意。出征作战最忌讳的就是让敌人提前获悉部队动向,做好防范准备,既然北方第二集团军准备就绪,那就应该低调出兵,给敌人出其不意的进攻才是。
    韦汝骢之所以如此高调的进行誓师仪式,甚至还公然放出“重罚不饶”的言论,真正的用意不是在外蒙古叛乱王宫身上。在他看来,外蒙古叛乱的四盟王公全部都是乌合之众,是真真正正的散兵游勇,连稍具规模的炮兵部队都没有,武器装备更是落后整整二十年。
    要知道北方第二集团军一开始的计划是出征沙俄,更别说对付区区外蒙古的土兵?韦汝骢不是过分的自信,而是事实就是如此,北方第二集团军哪怕不采取任何战术,单单是正面强攻都能轻而易举收复外蒙古。
    他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故意招摇过市,让外蒙古叛军势力的幕后操作者们感到紧张。沙俄帝国眼下主要的注意力依然在欧洲战场,不仅不能顾及到外蒙古,甚至连本国后方都无法策应周全。这个时候北方第二集团军突然宣布出兵收复外蒙古,结合南亚战场和朝鲜战场的现状,必然会沙俄误以为这支庞大军团是要一路打到沙俄。
    南京总统府因为财政经费问题,无法支持北方第二集团军按照原定计划行事,对韦汝骢来说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国防部三大元老蔡锷在朝鲜,何福光在南亚,二个人都是打出国门的,唯独他只能收复疆土、守卫边界。
    既然没办法直接威胁沙俄,索性就过过嘴瘾,间接的给沙俄造成心理阴影。等到世界大战完全结束之后,他多多少少还是能分得一些战功。
    当中国军队誓师北伐收复外蒙古的消息传出来后,很快在中国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
    之前收复香港,随后又是西藏大捷,现在更是雄威大振出兵外蒙古,这真正是长了中国人的脸。纵然因为日本人出尔反尔,再加上英国洋鬼子突然横插一脚,让原本中日战争大获全胜的喜悦荡然全无,但由于目前东三省和朝鲜的战局是持平的状态,因此所有国人再次膨胀起一股信心。
    卷八:世界大战 第1071章,沙俄反应
    “小鬼子和英国人联手都不过如此,元首迟早会收拾这些东洋鬼子和西洋鬼子!”
    “就是,就是,瞧瞧那些英国洋鬼子,在欧洲被咱们盟友德国打得一败涂地,在亚洲也只是占了一时便宜罢了。咱们现在还有口气出兵收复蒙古,难道还怕打不过英国小鬼子?”
    “我泱泱中华雄狮百万,元首不过是体恤民情才没有调集重兵,要不然北京、直隶、热河都有兵,随随便便都能打垮英国人和日本人。”
    “那个什么黑不溜秋的大元帅,还不是成了我们的俘虏?哈哈!!”
    “要说咱们中国是真正强大了,日本人明治维新之后还是通过外交和和气气跟洋人谈判,才渐渐收回被洋人霸占的土地和不平等条款。而我们中国那可是凭借实力,向洋人开战,一刀一枪把国家主权拼回来,这才是真实力。”
    “此言甚是,此言甚是。由元首神武之才,我中华复兴指日可待。”
    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街头巷尾的家常之言,中国从始至终都笼罩在一股恢复自信和尊严的氛围当中。人们不仅为国家步步走向兴旺感到欣慰,更是为了国家有一个强大而英明的领导人而感到幸运。
    吴绍霆在中国的声望地位,正随着战争的进行而水涨船高,在很多深受民主主义熏陶的人士眼里,吴绍霆就是中华民族的代言人和守护者,只有吴绍霆才能让中华民族的地位声望维持下去。正因为如此,中国国内弥漫的狂热民族主义气氛渐渐的开始发生转变,很多人转而将“民族主义”与“吴绍霆主义”合二为一,对元首的推崇之心与日俱增。
    随着元首个人崇拜的温度快速攀升,之前由德意志帝国派遣到中国来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们立刻看到机会。自从去年年底中德签订“霍尔维格计划”之后,德国一直都在关注着中国社会体制的构成以及发展进度,他们可不会白白赠送一笔物资给中国,既然做为交换的代价是让德国来改造中国社会结构,那自然是要说到做到。
    这些德国专家们是三个月前陆续到达中国,可是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全部没有任何动作,仅仅是在默默的观察中国。表面上看来似乎什么都没有做,可是暗中这些专家们却经过多次会议,起草了许多计划书、方案书,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等待一个契机,一个切入点,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
    而中国社会出现新一轮的对吴绍霆的狂热崇拜,正是他们需要的机会。
    于是,这些德国专家们马上开始付诸行动,按照计划在背地里进行推波助澜。他们需要这种狂热的个人崇拜继续发展下去,并且不是像之前几次个人崇拜那样,只是随着外部事件的变化而起起伏伏。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种“对元首的个人崇拜”永久性持续下去。
    这是第一步,至于第二步那就是将“对元首的个人崇拜”转化为“对元首的个人效忠”,同时通过长时间的文化宣传、舆论造势和丰功伟绩的推销,还要把这股情绪渐渐塑造成社会意识形态。也就是说,要把民间的情绪统筹起来具象化。
    德国专家们的行动看上去很简单,无非是利用中国国内报纸、上海具有国际化的报纸以及同盟国阵营内的各种通讯,大肆鼓吹吴绍霆对中国的影响。同时还专门成立俱乐部、非政治活动党派、社会团体,用来宣传和熏陶对吴绍霆的推崇,主要针对中国上流社会人群,进行更直观的影响。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利用一些政治特权,诱使一些中国官员编写许多内部资料、教育资料等等,为吴绍霆歌功颂德。
    当然,他们不会单纯的只是为了吴绍霆个人声望地位而费尽心力,在所有为吴绍霆推广宣传的行动当中,德国人都会见缝插针的附带上“中德友好”、“威廉皇帝与吴绍霆元首同为世界伟人”、“德国是中国最好的盟友和伙伴”之类的信息。
    然而这些中德友好的信息也仅仅只是第一步,只有等到时机成熟之时,他们才会把这些言论更改到另外一种境界,那就是强调德国对中国的恩惠。
    南京总统府在这些德国专家抵达中国之后,随即成立了专门的监视小组,负责侦查这些德国专家的一言一行。然而,当监视小组发现这些德国专家仅仅是在元首的声望地位摇旗助威,一时间感到非常奇怪,德国人竟然有这么好?
    既然德国专家们没有做出危害中国的举动,监视小组自然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但仍然不敢掉以轻心,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随着东三省战局渐渐持平,中德海军在黄海上不断拦截英日联军的舰船,这让弗伦奇军团最开始的战略布置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这些情况早在开战之前联合参谋部就已经做出预测,因此发展到目前的处境可谓是情理之中。
    只是如果战场上一直无法取得进展,弗伦奇军团作战的意义将会付诸东流。毕竟南亚战争现在进行得非常严峻,在中国增派了大陆桥第一兵团进攻暹罗之后,整个南亚大陆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不仅如此,在西藏与印度边境的交战也逐步升温,中国重炮部队远距离炮火覆盖之下,锡金邦北部几乎不得安宁。
    再加上中国在这个时候宣布北伐收复外蒙古,气势上已经完全盖过英日联军。
    五月中旬,弗伦奇元帅制订了另外一场奇袭方案,而这次奇袭已经不单单是英日联合,甚至还说服了沙俄皇帝派遣一支海陆联合的远征军,从海参崴协助弗伦奇军团发起进攻。
    早在一年前,沙俄国内就已经是动荡不安。为了参加世界大战,无数农奴忍饥挨饿,无数中下层小资产阶级被逼破产,劳工无故压缩工资却要承受双倍甚至三倍的工作量。在沙俄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遭到严重破坏,这种破坏不是天灾而是人为,农民和奴隶辛辛苦苦耕种了田地还要倒欠一屁股债,索性什么都不做,三五拉帮结伙成为流民,到处游走乞食。
    不仅如此,自从十年前发生的苏维埃罢工运动,国内重要城市和一些偏远地方一下子涌出许多布尔什维克分子。这些人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沙皇的统治,可是却因为分布细密又深得人心,一时间根本无法遏制。
    当去年发生的夏季攻势惨遭失败之后,沙俄国内经济状况愈发萧条,甚至许多受伤的士兵都无法提供医疗补助,有点家底子的自己掏钱治疗,一分钱没有的只能忍受痛苦或者等待死亡。然而纵然如此,沙俄帝国中枢的王公大臣们,还是一味的坚持将战争进行到底。
    这次弗伦奇元帅派人联络沙皇寻求远征军支援,一开始沙俄政府上上下下都持反对声音,毕竟国家目前的状况已经没有多余的资金维持另外一支出征的军队。
    然而就在中国北方第二集团军宣誓北伐之后,紧张的气氛立刻袭遍了沙俄国上下。
    经过连续数日的会议讨论,沙皇尼古拉二世考虑到中国越来越嚣张的扩张,如果再不能遏制下去,迟早会触动沙俄帝国的利益。为此,他最终决定临时抽调一支军队,并调动驻扎在鄂霍次克海的四艘老式练习舰组成海军力量,参加英日联合参谋部。
    虽然这四艘老式练习舰不尽人意,再加上沙皇征调而来的陆军部队总兵力还不到一万人,武器装备也都是颇为落后的旧式装备。但是对英日联军而言,沙俄加入对中国的军事行动,从某种方面上来说提供了气势上的援助。
    再者沙俄军队从海参崴向中国边境发起突然袭击,一定能造成出其不意的战略效果。根据情报部门搜集到的相关信息,中国在东三省的军队目前全部集中在辽东半岛,可以想象黑省正是空虚无防之际。
    英日俄三方在五月十三日这天,派出代表来到日本札幌进行会晤,确定三方联合发动一次从中国东部海域的进攻。其战略目的是利用中国后方兵力不足,并且注意力全部放在辽东半岛的机会,利用突然袭击快速侵入东三省腹背,直取长春。
    作战计划拟定,三方着手开始准备。
    五天之后,英日联军在开城、春川两处战场发起了一轮强攻,利用凌晨时分是湿闷的天气,将战场容积最大限度的兵力全部投入。春川外围的中国阵地出现许多松动的地方,好在后续兵力紧急补充上来,总算扼住了日本军队的进攻。
    可惜开城的防守不尽人意。由于前几天连续下了几场大雨,导致郊区外围的土木工事被雨水侵蚀,在英军炮兵高精准的轰炸之下,许多阵地坑道立刻崩溃。
    卷八:世界大战 第1072章,突袭吉林省
    开城原本处于半包围状态,正面进攻的第八师团打得非常汹涌,牵着了三十七师大部分兵力。而在西部侧翼的弗伦奇军团第一师和东部侧翼的日军第十九师团,马上发起趁虚而入的强攻,很快就攻克了开城外围好几个镇子的阵地。
    三十七师损失惨重,五个海军陆战旅同样陷入混乱状态。尽管英日联军在一时间之内还不可能攻入开城城内,可是大部分外围阵地告失,防守的空间大大缩水,开城危在旦夕。
    开城的战况很快汇报到平壤前沿参谋部。蔡锷对英日联军突如其来的强大攻势感到疑惑不解,尽管从一定程度上来推测,英日联军肯定是蓄势已久,就等待天时地利之际发动这一场大规模总攻。然而纵然让英日联军得逞,推进了一些战线,可是英日联军付出的代价绝对不低,毕竟攻坚战每一寸的推进都是由许多士兵的鲜血铺洒而成。
    蔡锷几乎不用等到战况具体汇报,就能轻易猜出开城之战给英日联军造成的损失不小,绝对超过了三十七师和海军陆战队的伤亡。英日联军之所以如此强攻,一定存在另外的目的。
    当晚,前沿参谋部召开会议,许多参谋官都认为应该将平壤城内的三十八师增派到开城,一方面是可以支援战场,另外一方面还可以伺机发动反攻。在很多人心里,中日战争早就应该结束了,决不能因为英国这十万人的兵团而驻步不前。
    再加上国内越来越浓厚的民族自信心,如今前线指挥官们大部分都是求胜心切的状态。
    蔡锷冷静的分析了目前的状况,虽然他暂时猜不出英日联军下一步计划,但是却可以肯定只要英日联军继续像今天这样疯狂的强攻,中国军队只要以退为进,用不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活活把英日联军拖垮。
    英国弗伦奇军团是大老远渡洋作战,后续补充兵力非常困难,能够做到半年补充一次兵力已经算是不错了。至于日本,虽然国内还有很多师团的常备部队,但日本整体上下早已经失去对战争的信心,原本议和是最好的结局,倒头来却因为大隈重信一人之词再度开战。再加上“东亚经济复苏计划”进入白热化阶段,日本经济越来越脆弱,国家和民间的财富正在莫名其妙的大幅流失,如今能维持前线作战部队的兵力补充已经非常困难,哪里还有多余的财政派出更多的部队作战?
    正因为如此,蔡锷很有信心跟英日联军打消耗战,故而才像现在这样将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守。英日联军缺乏后劲,对他们而言这场战争是拖不起的。
    最终,蔡锷没有打算立刻派出三十八师支援开城,反而给开城下达命令,一旦无法坚守城郭,大可向平壤撤退构筑新的防线。
    蔡锷可能不会想到,多亏他将三十八师按兵不动,从而为两天之后发生的战局逆转保留了预备兵力。
    五月二十日清晨,日本南清舰队和沙俄临时编队忽然出现在日本海北部的海面上,在两支舰队的身后则是经过伪装的美国货船。这些美国货船在之前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在台湾、日本本土进行一系列改装,增设了许多登陆艇和外挂装置,方便执行登陆作战。
    与此同时,早已埋伏在中俄边境的沙俄东方远征军团,立刻跨跃中俄边境,向着珲春县发起进攻。

章节目录


1908大军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闽南愚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闽南愚客并收藏1908大军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