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三月,乍暧还寒。
    凤山门外,北运河岸边的柳枝开始抽条,桃花也星星点点地爬满枝桠。
    陶知影主仆乘车经过凤山门时,北运河早已开始繁忙起来,河面上商船云集,桅樯林立,岸边则店铺众多,街市繁华。而凤山门内的庆春街,也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喧闹,到处都是人烟浩穰,熙熙攘攘的样子。
    余味斋刚开门不久,店内正在选购的顾客还不太多。
    见到陶知影,店里管事的赵婶子连忙笑盈盈地迎上去见礼,领着陶知影在铺子里巡了一圈,向陶知影交代着近来的生意状况,又细细答过她的问询,二人才一同进了后院的制食间。
    照着谱子取了料后,陶知影教了一道滴酥鲍螺,赵婶子试了味,正连连夸好时,本在铺中觅食的秋照撩了帘子进来,将一张纸笺递给赵婶子:“婶子,这是却才客人下的单子,说是今日未时就来取,要新鲜现做的”。
    又撇了撇嘴道:“咱们余味斋的点心哪天不是新鲜现做的,怎的要求这么多。”
    赵婶子也是心中疑惑,接过一看:“哟,这要的还不少,得亏是未时来取,不然架上怕是要空一些。
    陶知影望了眼纸笺,是蜀中的凝霜纸,底面还施了些金银粉,不是一般人家能用得起的。
    她沉吟道:“想来是城中哪位权贵筵席上要用的。如此,我再做些滴酥泡螺,到时一起裹了给他们,就说是咱们的新品,还没上过架的,特意送给他们尝尝鲜。”
    赵婶子是个机敏的,不然陶知影也不会抬了她做管事娘子。
    她当即反应过来,忙起身附和道:“东家聪慧,要是此番得了贵人青眼,少不得以后设宴都要给咱们下单。我这就着人去备料,一定把味道都掐好了。”
    陶知影点点头,好笑地看了看正大快朵颐吃着滴酥泡螺的秋照:“还不快来帮忙。”
    临近薄暮,北运河岸边也是一片风光绮丽,碧波粼粼的河面也被罩在了晚霞织成的金色罗网之中。
    姚知州领着江陵的大小官员和一干仆从垂手立于岸边,正恭谨地望着十数里开外正驶来的一艘熟褐色的槐木大客船。
    秋照吓了一跳,一边回身扶着下车的陶知影,一边小声道:“不知是哪位贵人要来,竟如此大阵仗。”
    “无妨,我们离远些就是,接了林哥儿便回。”陶知影漫不经心地系着帷帽,轻声回道。
    沈同宴望着岸上的一片青黑色幞头,不觉轻轻“啧”了一声。身后的小厮长落也抽了抽眼角:“公子,这姚知州倒是消息灵通。”
    “无妨,他是唐东兴的人。唐东兴去年的考评被秦侍郎给了个中,眼看着要被扯下来了,急着要扒上三郎,这是在向咱们纳投名状。就是…确实夸张了一些。”
    沈同宴负手凭栏,好笑地摇了摇头。
    水面的风吹动他钴蓝色的博袖飒飒作响,一双骨节分明的手正交叠着背在身后,剑眉舒展,斜斜飞入鬓角落下的几缕乌发中,略弯上翘的桃花眼角堆着点点风情,给人似醉非醉的朦胧感。
    船甫一靠岸,姚知州便急忙带着身后的官员往前挪了几步,拱手摆好了礼。
    船上的乘客本在将将靠岸前都欢欢喜喜地收拾好了行囊,但一见这阵势,便知有贵人与自己同乘,一时都踌躇着不敢先下。
    沈同晏向身后转了转头,长落会意,忙清了清嗓子对同船的船客喊道:“诸位不必相让,自下船便是。”
    船上众人听罢,这才开始陆续下船,只仍是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候在岸上的一众官员。
    姚知州摸不清沈同晏的意思,一时有些惶恐,僵硬了身子不敢动。
    待同乘拉拉杂杂下得差不多了,沈同宴这才迈开长腿,闲闲地踱着雍容雅步走下了船。
    “让诸位相公久等。”
    姚知州等人忙俯身见礼。
    沈同晏虚扶了他一把,面带愧色,清朗慵懒的嗓音中却掺着股玩世不恭又不加掩饰的虚伪劲儿:“三皇子殿下现正于寿州奉旨分巡盐铁司,某只是久慕江左风光,又闻此地节物风流、人情和美,有心想躲个懒,才趁机就着为殿下分忧的名头讨了个巡检的虚名,实则只是前来游瞻一番而已。本不欲叨扰,怎想却劳得诸位如此兴师动众前来相迎,还行此大礼,委实让某好生羞惭。”
    姚知州的脸上一直堆着恭听的笑容,因笑容保持时间太长,脸部肌肉有些紧张,突突地轻跳着,像是要抽搐起来。
    听沈同晏说罢,他忙执礼回道:“世子此番光降,实乃江陵之幸。今日江陵官员自发前来相迎,却是我等唐突,有扰民之嫌,合该向世子请罪才是。”
    “小娘子,小娘子”。
    秋照小声唤着身侧的陶知影。
    她正因找不见人而纳闷,却见自家小娘子正望着立于江陵官员们身前的郎君发怔,不觉有些好奇,却才那位风姿灼灼的郎君走下来时她也看了一眼,只觉通身气度非凡,叫人不敢逼视。
    陶知影从恍惚中回过神来,才发现船上的人都下得七七八八了,却还未见胞弟陶知林的身影,这才开始有些心急。正低头暗衬自己是不是记错时辰时,忽听得前方传来朝气响亮的喊声。
    陶知林正在船舱中睡得迷迷糊糊,突然被巡舱的船工叫醒,才惊觉船已到岸多时,连忙抓起包袱和佩刀跑出舱房,正欲下船,也被岸上一众着青绿官袍的给吓了一跳,但转头见到立于不远外的陶知影,不觉兴奋起来,一跃而下便咧开嘴奔向陶知影,欣喜的喊着“阿姐!”
    陶知影取下帷帽,忙迎了上去。
    姐弟二人已有大半年没见,十三岁的胞弟已隐隐长成了气度潇洒、眉清目秀的少年郎,手脚也已长得无处安放。
    沈同晏正不咸不淡地应着江陵官员们的恭维与问候,忽见船上一少年轻身跃下,扯着嗓子往前跑,眼神不由随着他掠向前方,只见一位小娘子正迎上少年。
    小娘子约莫十五岁,眉如翠羽,肌如白雪,端的是方桃譬李,瑰姿艳逸;款步间,高挽的青丝上一只金色步摇正随行轻晃,更衬得她柔美飘逸,丰姿尽展。
    沈同晏不觉间呼吸都滞上了一滞。
    姚知州正垂眼与他搭话却不见回应,抬眼望沈同晏,见他怔望着自己身后,便顺眼转头去瞧,却只见得一名少年正在一辆犊车旁打着帘,一位身着湘妃襦裙的小娘子背着身,正在女使的搀扶下弯腰进入犊车。
    姚知州不由愣了愣,心道听闻这位忠武侯世子去年已弱冠,却一直未行婚娶,莫非是爱好猎艳于民间,恐被家室所拘。
    这么一想,不禁对他方才一番游玩之说笃信了几分,心下开始盘算起要为沈同晏搜罗女色了。
    第4章
    陶知影姐弟回到家时,已到掌灯时分,月光清凉,夜幕无声轻垂。
    不同于知州府的杯觥交错,语笑喧哗。陶家伯侄三人正就着夕食温温的叙着话。
    陶孟扶见得阔别半年的侄儿欣长俊朗,英姿勃发,心中甚感宽慰,不觉对陶知林感慨道:“当初听得你决定弃文从武,我好生自责了一番。虽影姐儿向我再三保证,说习武乃你兴趣所在,我却只当你姐弟二人是怕惹得我愧疚才哄骗于我,想着若我与你们阿爹仍在京中就职,你也不必选上一条如此艰辛的路。”
    顿了顿,又黯然长叹道:“想我大齐百年威望,却忌惮于一小小的契丹蛮夷,屡屡被其寇边扰我子民,使我边境不得安宁。我既盼你学成,能于武举高中,上战场为我大齐冲锋陷阵,征杀蛮夷于刀下;又恐战场凶险,你若有不测,我死后再无颜面见你们阿爹阿娘。”
    陶孟扶的一番话,让席间陷入了沉默。
    陶知影何尝不纠结,虽送了胞弟去平州入武学,但一想到他若上场厮杀,心下也忍不住开始担忧伤神。只是,若还让他像上一世那般,囿于科举,在失意中蹉跎,她也委实不忍。
    上世时,她也并非不知道林哥儿志在武举,毕竟他于房中偷藏的《武经总要》书皮都被摩挲得泛了毛边。只是上一世他们的处境艰难,她也太没用,给不了陶知林这样的支持。
    上世,伯父在惊闻他们的父母染病殁于岭南后,悲痛欲绝,于狱中落下的病再次复发;后又因自觉不久于世,托了江陵一位自告奋勇的“好心”同宗变卖自己苦藏多年的珍绝字画,欲给一对侄儿女留下安身钱财。
    不料这位同宗却空手而归,只堂皇说其于变卖时不慎中了外地买家下的套,字画被悉数调包。
    伯父在听闻此事后,竟是直接被刺激到气绝身亡。
    陶知影姐弟虽心知事有蹊跷,但当时仅有十一岁的陶知影与九岁的陶知林却束手无策,在安葬伯父后,二人一度孤立无援,连饱肚都成问题。
    陶知影无奈之下只得写信向母亲向锦的娘家求助。
    彼时姐弟二人的外袓父母已过世多年,向家只余一位与向锦同父异母的舅父向宽。
    向宽由外袓父的发妻胡氏所生,而向锦的母亲于氏本为妾室,却在主母死于难产后立即被扶正。向宽不知从何处听说自己的生母胡氏是被于氏所害,自小就对于氏母女恨之入骨,且皆付诸于言行中。向父曾因此多番斥责他,他却于此恨意更甚,在向父与于氏亡故后,更是直言与出嫁的向锦断绝关系,再不往来。
    因着这些缘故,向宽在接到陶知影的书信后,本是嗤之以鼻,不欲理会,但好在信先是到了他妻子闻氏手中。
    向宽与闻氏青梅竹马,素来万分爱重闻氏。因闻氏身有固疾,每每发作总是疼痛难忍;他心疼妻子,不忍让妻子再受生育之痛,竟连子嗣都放弃,且连妾室都不曾纳。
    闻氏是个心善的,她可怜一对幼甥失估失恃,硬是遣了向宽去江陵接人。向宽心中再有万般不愿,也不得不听从于妻子,亲去了江陵接陶知影姐弟。
    想到这里,陶知影不觉又忆起上一世去平州途中发生的事。
    向宽虽被迫去了江陵接人,但他对姐弟二人态度却极其恶劣,见了陶知影与陶知林后,先是阴阳怪气地羞讽了一番,又故意在乘船返回平州时,将二人赶去集体客舱,自己则住进了单间客舱。
    那是一艘客货两用的商船,集体客舱在船的最底部,潮湿阴冷,又狭小拥挤,男女混坐在一起,连躺的位置都没有。
    彼时十一岁的陶知影已慢慢长开,长相有些惹人,舱内有不怀好意的男人欺她年幼,故意往她身边蹭,她心中惧怕,只能奋力抵挡,和陶知林紧挨着。
    后半夜时,船身因风浪加大而加剧摇晃,靠在她怀中的陶知林晕船,吐了她一身后又昏睡了过去;那男人受不了味道,才离她远了些。
    因要照顾陶知林,陶知影无法起身清理,又怕幼弟沾染到她身上的秽物,不敢再让他靠着自己,只能用双手撑住他的背,让他东倒西歪的身子能有个支撑。
    当晚,陶知影疲倦不堪地撑着睡得极不安稳的幼弟,听着耳畔浪花拍打船身的声音,闻着自己身上酸臭的气味,十一岁的她在心里告诉自己,再不要和林哥儿受这样的苦了,他们姐弟要过豪奢的生活。
    她一定能找到法子。
    大概就是因了这些,她才会生出了嫁权贵的执念,一头扎进了高门贵婿的梦里,只想着给自己的陶知林博一个显赫的靠山。
    为此,她费尽心思嫁给肖培之,然后,给了上一世的自己那样一个惨烈的结局。
    见伯父与阿姐突然沉默了起来,陶知林有些无措。
    想了想,他挠挠头道:“伯父与阿姐无需担心,若明年的武考知林得幸高中,自赤心报国,为我大齐诛杀蛮夷;若学艺不精落第,我也习得一身武功,当长伴伯父与阿姐左右,护亲人安恙。”
    陶知影还神,闻言并不接他这番话,举箸为二人添过菜,才问了一句:“我写给你的方子可有带给舅母?”
    陶知林想起这事来,顿时有些委屈,就着她添的菜狠狠扒了一口饭,口齿不清地回道:“只见到了向家舅父,我刚提了下身份还没来得急说来意,他就恶狠狠的叫人轰我走,还大声斥骂我,说没有咱们家这号亲戚。”
    陶知影:“……”
    果然还是那个向宽。
    陶孟扶也回了神,听得向家舅父行径,心下不得一阵庆幸。想起陶知影两年前突然有一天梦魇,醒来后直跪在他面前淒声哭诉,说梦见他病重后撇下他们姐弟,他们无奈投靠平州外袓家,外袓家的舅父对他们姐弟很差,二人吃尽了苦头。后来影姐儿嫁了给人作妾,林哥儿虽婚娶却因无功名无家世无奈入赘女家;最让他骇然的是,影姐儿怀了孕,却因被人陷害通奸,遭狠心夫家强行引产,最后生生痛死。
    那是陶孟扶惊闻胞弟与弟媳殁于岭南后的次日。
    他本一时悲恸难忍,牵动旧疾再次病倒,只觉整个人都无法自拔地陷入了更深的悔恨与自责中,恍惚时更觉心如死灰,了无生意。但听得影姐儿这委实骇人的梦又心惊肉跳,特别是影姐儿接着哭求他一定要好好养病,不然等待他们姐弟的很有可能就是梦中的那般下场,他只觉心有余悸,惴惴不安。自己已经连累胞弟夫妻丧命,又怎能就此撒手撇下他们二人的一对亲生骨肉!是影姐儿的梦敲醒了他,他定下心神后,当即安抚影姐儿,直说自己定会好生养病,不叫他们姐弟孤苦无依,不能让影姐儿的噩梦有成真的可能!
    于是,他暂时抛下心头的苦痛,积极配合郎中治病调理。
    而影姐儿,却自做了那个梦后仿佛一夜间成长,言行突然变得异常成熟大胆。在问他借了一幅明旭子的《大佛喜陶像》后,不知用了什么法子,居然开始和谢家三郎合伙经商。他久居病榻,虽不知他二人都做的什么生意,但从宅子里多了仆从、房内及院内的摆设都越来越别致讲究、被抵押的字画也赎回来、以及他所服药材越来越名贵等迹象,不难看出影姐儿与谢三郎合伙赚了不少钱。
    尤其是前年,影姐儿去了一趟平州,带了个女使秋照回来,还在江陵郊区建了所予安院,又从平州接回了数十名小童安置在院内,给小童们寻了仆妇看顾、请了夫子教学。
    待安置好后他才得知,予安院的小童和秋照都是固县的流民。
    固县是位于大齐与契丹的一座边陲小县,在那年被契丹所占,契丹人生性凶残,几乎屠尽了固县的大齐子民,这些小童们的家人都惨遭杀害,颠沛流离地被幸存的乡民从北地固城带到了东南平州,靠乞食过活,年长的流民起初为了看顾这些小童,所乞来的食物多半都入了他们腹中。
    但时日较长,年长流民们为了更好的活下去,慢慢都跑去了城中做工,少有理会这些小童,只剩一个半大的秋照仍带着他们乞食残活。在影姐儿去时,这些小童大都蓬头垢面,奄奄一息;若不是她将人带回,恐怕他们也支撑不了多久。
    陶孟扶听罢不由咬牙,只恨契丹凶残、朝廷软弱、官府无能,竟让大齐子民落于如斯困境;又欣慰影姐儿为人良善、博施济众。
    用完夕食话毕,姐弟二人告了礼,从陶孟扶房中退了出来。
    星月交辉,院子里虫声寥寥,不远处的坊间传出几声懒懒的犬吠声。
    “阿姐,我送你回房。”少年背着手,咧嘴露出一口大白牙。
    陶知影笑嗔他一眼:“拢共也没个几步路,说得跟咱们住了间多大的宅子似的”。
    陶知林眨眨眼:“小院儿舒服,以往不听着大伯的咳嗽声我都睡不着觉的。”
    “那你今晚多半要失觉,大伯现下已不怎么咳了”。陶知影好笑道。
    少年嘿嘿一笑,没有说话。
    到了房门口,陶知影回头正欲开口,忽见陶知林揖手,认真且郑重的对她行了个礼。

章节目录


重生后收了塑料闺蜜的夫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瑞曲有银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瑞曲有银票并收藏重生后收了塑料闺蜜的夫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