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瞳,有什么事?怎么铱誮脸色这么难看?”安临坐直了一点,开口问。
    “临芳三日暴雨,临芳县令奏折来报,澜江水位上涨,渔人已经不能捕鱼,澜江乃是泛江上游的分流,若是上游的水下冲,临芳以及周边地带恐怕会有洪灾!”
    作者有话说:
    第204章
    什么?又来天灾?
    “现在水势如何?”安临的脸色一下子凝重起来, “可有农田冲毁?云州府呢?”
    云州府与临芳离得太近了,还是容易积水的盆地,如果临芳有洪灾危险, 云州府那不是更危险了?不止如此,云州府分流下的还有渠县。
    “云州府倒是还没有洪灾的迹象,云州府山地多, 降雨只持续一天,澜江也没有穿过云州府,而是从云州府西面绕了下来,现在云州府与临芳中间的农田有出现被涨水泛江淹没的迹象。”
    听倪惊澜这么说,安临心里有了点数,让人召集重臣立刻来开临时会议应对这个洪灾, 自己则是在重臣们到来之前抽空打开模拟器看了一眼临芳以及附近的情况。
    哪怕她天天都会巡视一遍国土,但是洪灾这种天灾不比旱灾, 有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长的观察周期, 大部分洪灾都是来得很突然的,可能昨天看还是好好的,今天就毫无征兆地来了,好在现在发现得也不算迟, 来得及反应。
    重臣来到议事房后也很快讨论起应对政策, 该运送多少钱粮,如何避免澜江上游的水势冲毁下游的农田等。
    分流这个办法是最多人附议的一个方案。
    临芳虽然在澜江的入水口, 地势低平, 但是同样也临着一座山,以这座山为分界线, 西面是大片还没开荒的荒地, 挖一条新的河道, 借助这座山的山势来分流,是最合适的一个法子。
    “那就先用这个法子,正好也可以工赈。”安临拍板决定,随即问,“众爱卿谁去治水赈灾?”
    她的目光在在场的重臣里看了一圈,能被她作为重臣叫到这里的臣子总不至于还要推诿,很快就有人主动站出来自请带队赈灾了,安临是想挑一个比较沉稳的武官去的,就不考虑文臣的了,防洪救灾是个体力活,还是选个比较耐造的比较好。但是她看了一圈,好像最合适的就是亭瞳了,文武都合适。
    “那就……”安临心中决定下来,正打算下旨,浅才忽然开口说,“陛下,臣请赈灾。”
    “浅才?”安临意外。
    “臣出身临芳,对临芳以及附近城镇都十分熟悉,臣认为臣适合做这个赈灾的人。”杨盛没有什么拐弯抹角,俯身拜道,长身玉立,身如寒松。
    安临欲言又止地看了一眼杨盛的头顶。
    文治倒是有增加,已经从90增加到94了,但是原本30的武力值,大概是因为比较疏于锻炼,常年伏案处理公文,已经掉到了25,能有25打底估计还是因为他的老师注重君子六艺,有射御这两项打底,等时间久了年纪大了,说不定就跟纪尚书一样掉到5了。
    但是浅才行这样郑重的礼时,一般就是很想去、有点请求的意思了,而且担心家乡想要回家乡防洪赈灾也确实是人之常情。
    虽然安临向来都是“朕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你们(臣子)除了宠着我还有什么办法呢?[摊手.jpg]”,但实际上她也都挺宠着她的爱卿们的,所以最后安临还是同意了浅才作为钦差大臣前往临芳防洪救灾,然后让亭瞳来负责调度赈灾的钱粮和士兵,另一个户部侍郎翁高卓则是负责沟通云州府、丘山府、渠州、照州等地官府组织人手就近协助洪水,出人出粮,此外还点了几个武官带兵与浅才一起去参与修建防洪工事。
    这么一通安排下来,朝廷机关运作起来,第二日就从琼安抽调好了储备粮给浅才带着出发了。
    而在临芳,这场洪水却来得比预计的快多了。
    前一日还是淹没了上头临河的一些农田,第二日,穿过临芳的澜江,水位线就上涨把水则(测量水位的碑石)淹没过去,只留下一个顶了。
    到了第三天,暴雨倒是没有之前那么大了,但是也还在断断续续地下着雨,原本的一些小溪流也演变成了洪水,稻田里养的鱼被冲下来了很多。
    临芳县令擦了一把汗,“沙袋填了多少了?”
    “三百多袋。”县丞头上的汗不比县令的少,连帽子都顾不上带了,身上的衣服都是湿的,被雨淋的,县城里的地面上积起来的雨水都有小腿肚高了,他上午就是在组织临芳百姓和官兵排水。
    “有多少算多少,都先填上,把河岸填高!”县令大声说。
    实际上县令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心里安慰,澜江直接从临芳穿过,要把所有穿过临芳的河道河岸都增补高,区区三百多袋沙袋有什么用?这次临芳的情况变得太快了,县令能做的就只有尽量保全百姓,让居住在澜江附近的百姓都先从澜江附近搬离,然后尽快安排青壮筑堤。
    过了一会儿,一个传信的衙役匆匆跑来了,面上难得出现了喜色,“大人!朝廷治灾的钦差到了!”
    “这么快?”县令面上也是一喜,“快快快,快去迎接!”
    “不过,治灾的队伍来到临芳后没有停留,继续往澜江上游去了,就让我给大人您传个信,让您尽快带城中百姓撤离,到榆拦山那一块去扎营,城中的物资能弄出去的也都尽量弄出去,尤其是锄头和锤子等,最后组织一些青壮在县城外绕城挖两道沟渠引水!”
    “等等,前来赈灾的钦差大臣究竟是哪位大人啊?”县令问了一句。
    “说是户部侍郎,杨盛杨大人?”传信的衙役不是很确定地回答。
    县令面上一喜:“是他啊!那我就放心了,好了别愣着了,赶快照着他说的去做,快跟我去组织百姓撤离!”
    ……
    这边临芳县令因为来的是杨盛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那边杨盛则是带着人先来了满江上游,走上一个山坡后看着下方澜江奔腾的江水。
    “蓄而不发,怒而不奔,这是大洪之势啊!”与他一起来的懂洪灾这方面的人深吸了一口气,说。
    杨盛的面容绷得更紧,“可能看出那边适合从哪里开始疏通挖新河道?”
    “在这里还看不出来,得过去看看哪块是泥沙地,哪块是土壤地才行。”
    杨盛于是下令继续前行。
    等到勘测的人到达澜江上游附近之后,几个勘测的人开始勘测,规划适合作为新河道的地方,而杨盛也得到了临芳县县令已经按照他说的去做的消息。
    这边勘测到开挖用了一天的时间,开始挖河道的地方不能是直接就贴着澜江的,要在隔一段距离的地方开始挖,不然才刚开始挖水流就把河道口给冲散了。
    临芳城中,百姓撤离——至少待在地势比较低、离澜江比较近的百姓全都撤离的那一刻,蓄而不发,怒而不奔的水流终于冲破了最后一个阈值,奔流而下。
    临芳里面那些防洪用的三百多个沙袋根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半天的时间,地势更低的半个临芳城就被洪水淹没了去,包括澜江一道的村庄农田等。
    刚带着百姓撤离的临芳县令心有余悸,心里暗暗感叹杨盛的话来得太及时了,也庆幸于自己相信杨盛,撤离地没有丝毫犹豫。
    “夫子,书院都被淹了!”不远处有一个年轻的声音痛心疾首,“夫子的藏书都还没来得及搬完啊!”
    一个一身布衣的老者凝视着被水淹没的地方,摇了摇头:“别再说这些话了,书淹了就淹了,跟人的命相比,书只是死物,又算得了什么呢?你们能把慈幼堂的孩子们都带出来,早就胜过拿那些书了。”
    “夫子您说的是,可是……那些终归是您一生的心血啊,我们总该留一个人去带几本的……”
    这夫子没有再针对这个话题说下去,见临芳县令面色愁苦的样子,点了点他的弟子,“接下来你们就帮忙救灾去吧,能出一份力是一份力,临芳遭此大灾,尔等身为临芳人没有不作为了道理……对了,罗令呢?”
    夫子最后问起的,是他又气又爱的一个学生。
    学子们互相看了看,面面相觑,好半晌才有一个人回答:“罗令啊,我们已经有四五天没见着他了,最后一次见还是暴雨还没开始下的时候吧。”
    “大概……又是去什么地方游玩了?”
    涵养很好的夫子闭上眼睛深呼吸几口,“……这个让人不省心的!”
    不过夫子再怎么为那个学生生气,现在这情况也没法顾得上太多了。
    等到临芳这边的情况暂且稳定下来,撤离出去的百姓们在榆拦山附近扎营住下来后,杨盛那边传来了信,让临芳县令组织尽量多的人手去澜江上游、他们开河道引流的地方,一起参与挖河道,参与者都给钱粮,以工代赈。
    这个举措传回来后,很多失去了农田心里惶惶的百姓们积极响应。
    另外没有参与以工代赈的,则是在临芳县内积极进行救助,寻找一些被洪水波及,还没来得及撤离的百姓。
    杨盛在分流河道口监工了两天就转道往临芳城的方向出发了,在半道的时候路过了一个湖心亭——这是临芳的一个小众景点,属于是文人会喜欢来这里喝喝酒写写文章的地方,杨盛曾经就来过几次。
    而这次杨盛经过的时候,这个湖心亭已经分不出湖和陆地了,湖边的小路都已经被上涨的湖水给淹没了,杨盛只是看了一眼,正打算带人离开继续前行,就隐约听到远处的湖面上传来断断续续的声音:
    “救命啊!有没有人路过的来救救我啊!”
    “救——命——啊——这里有一个人被困在这里了!”
    杨盛凝眉听着隐隐约约的呼叫声,觉得这声音有点耳熟。
    “开船过去看看。”杨盛对下属说,下属很快把船给放下去,杨盛走上船,随着下属缓缓划着船向原本应该是湖心的位置靠近,在越来越近的时候,一个人影也越来越清晰起来,等到杨盛的船划到附近,就看见一个青衫湿透的人狼狈地蹲在一个露出水面的小尖顶上,双手抱膝蹲成一团瑟瑟发抖。
    湖心亭在洪水爆发后,整个亭子都被水淹没了,最后只留下了那么一个小小的亭子顶部没有被水淹没,那没被水淹没的部分,大概也就只能站一个人吧。
    也不知道他这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
    “罗令子,你怎么一个人被困在这里?”杨盛站在船上问,看向蹲在湖心亭顶端已经被冷得迷迷糊糊的人。
    “嗯……嗯?浅才?!”被叫做罗令子的人动作有些迟钝地抬起头,看到杨盛时几乎是整个人一下子活过来了,感动得哭了出来,“在这种时候竟然是你来救我,浅才,你果然是我罗令最好的兄弟呜呜呜!”
    “救救我快救救我!大诗人被冻死在这里就丢死人了呜呜呜qaq!”
    作者有话说:
    新出场的这个人,第一次被提到是在第七章 ,杨盛的那个同窗好友
    第205章
    杨盛让开船的人把船靠过去。
    罗令子拖着一身湿哒哒的衣服爬上了船, 然后就是一个脱力瘫倒躺在船上,长叹了一口,很有乐观精神地说:“大难不死, 必有后福,我这一难啊算是过去了!这鬼地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还好有浅才你过来救我一条命……对了, 浅才你怎么会在这里?”
    “我是这次来治洪救灾的官员。”杨盛看他那一身湿透的衣服,到高地上岸后让属下找了一身衣服给他,罗令子当场把湿的给换下来,又喝了队伍中时常准备着的姜茶,杨盛才接着问,“你怎么一个人被困在湖心亭?”
    “哎, 别说了,我就是出来游玩一下, 谁知道会变成这样。”
    “那天我还带了不少东西呢, 锅子,黑鱼,羊肉,黄卷……锅子才刚烧起来, 亭子外就下起雨来了, 那时候我还想着此情此景这小雨来得还正合时宜,外面下着雨, 我在亭子里吃着锅子, 真是人生一美事,结果我边吃边喝酒, 就醉了小睡了一会儿, 我的船绳子松了漂走了。”罗令子大吐苦水, “那时候我还没慌,想着总会有人路过湖边吧,就在亭子里过了个夜,到了第二天雨还在下,那时候我也没慌,把剩下的锅子热了热吃了,还灵感大发写了篇湖心亭独坐听雨,谁知道之后这雨根本不带停还越下越大,水漫上来把整个亭子都给淹了啊!”
    “所以你来之前就没有跟人说过自己要来这里?”杨盛凭着对同窗好友的理解,瞬间抓住重点。
    罗令子理直气壮吐苦水的声音霎时就小了下来,没什么底气地说:“……是这样吧?”
    “你能活到这么大也挺不容易的。”杨盛客观地评价了一句,“就算没有暴雨,你就没想过你一个人在这喝醉了,栽进湖里也没人捞你吗?”
    罗令子开始左顾右盼,吞吞吐吐“嗯……这个……嗯……那个嘛”起来了。
    杨盛摇摇头,没有在这里耽误太久,很快就继续往临芳县城前行,连走带行船走了一日多之后,才到达临芳县城,看到城门口紧急挖出来的引流沟道后微微颔首,接着去榆拦山那边与临芳县令、转移出来的百姓和一部分他带来的官兵会合,组织人手开始抢救还没被水淹没的一半临芳县城里的物资,搜寻还没能撤离的人。
    被水淹没的那一半县城地势较低,百姓是最早撤离的,除了房屋财产损失,人没有太大的伤亡,但是另一半的百姓撤离得没有这么统一了,加上一些侥幸心理,觉得洪水可能冲不上来,而实际上,洪水淹了一半的县城之后,还在往上涨。
    不过好在涨速不是很快。
    驻扎在榆拦山的那些官兵和百姓们都参与进了救灾中,包括那些学子,杨盛在做完救援安排后也亲自去参与救援了,罗令子对上夫子的眼神后,几乎一下子就从那双眼睛中看出了夫子想说什么,片刻也不敢在这停留,赖在杨盛船上,跟他一起去救援。
    “浅才浅才,你说这水势什么时候才能控制住啊?你们不是已经在挖新河道了吗?”罗令子问。
    “分流河道挖到一半,剩下的部分可以浅挖,借助水流冲开河道。”
    “哦……”罗令子若有所思地点头。
    杨盛带领的几艘船是直奔距离澜江最近的地方搜寻的,这是最危险的地方,洪水稍有波动这船就要控制不住,还要绑长麻绳在远处才能勉强把船拉回来,安临在模拟器里看的时候那是心都提起来了,但是杨盛却十分坚持,仿佛早已经有目标一样直奔一个方向去。
    安临放大模拟器,远远地看到一棵被水淹没了一半的大树上有六七个人抱紧树干,努力往上移动,看到有船来欣喜地挥手求救,杨盛带船抵达后让属下把树上的人救下来,然后继续往下一个地方去,又一次准确地救下几个人……不过也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看到人的,也有几次他达到一个地方左右都没有找到人,呼叫几声后也没有人声回应,他垂下眼吐气,没有停留太久,又很快投身下一个地方去。
    这种准确的搜寻能力,安临都要怀疑浅才也有个可以看大地图的模拟器了。
    罗令子显然也觉得有些奇怪,代安临问了出来。
    “浅才,你怎么知道这里会有人的?”
    “我以前经常帮人代写家书,第一家人请我写过几次,我知道他们家中的情况,父亲送货摔断了腿,瘫痪在床已有三年,母亲为了赚家用绣花绣瞎了眼,家里只有三个孩子,最大的也就只有十三岁,而且他们家住得偏僻,我猜测县令组织撤离的时候那三个孩子应该带不了两个大人一起离开,就来看看。”
    “第二家是鳏寡老人,孩子年幼走失,我帮他们写过寻孩子的状书。”
    “第三家一个寡母带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有先天不足,六七岁了还不能走路说话,撤离时怕是也是不顺。”

章节目录


帝后模拟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枝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枝哑并收藏帝后模拟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