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萝卜小人参,进城药铺就关门~”
    几句下去,不说张大郎,旁边卖豆腐的大哥都看不下去了,不知怎么也觉得脸烧得慌,忙小声看着鱼姐儿:“这样小的姐儿,怎这样会说话,卖个菜倒跟仙丹似的。”
    张阿公一过十月便跟个兔子精似的不停补种,这些年下来张家谁不知道萝卜好?张知鱼就细细跟他说:“萝卜就是好东西啊,我阿公说了,萝卜可以滋阴祛肺热,下气泄气,消化不好的人吃了对身体特别好。”
    豆腐郎见她念念有词觉得好玩儿:“你阿公又不是大夫,定是唬你的。”
    月姐儿就道:“我爹就是大夫,我家里每年也吃好多萝卜呢,现在不仅我爹是大夫,我侄女儿也要成大夫了。”
    豆腐郎见她不似玩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鱼姐儿,这还没他大腿长就做大夫?这怎么可能,谁家会送女孩儿去做大夫,就是药铺子也不收女大夫啊。
    张大郎听他如此说就有些不高兴:“她才六岁多就连针都会扎了,看到我胳膊没,就是她治的!药铺以后还能不收她?”竟眨眼间就将自己爹的功劳转给鱼姐儿。
    豆腐郎看了看他吊起来的手臂,将信将疑:“这都是萝卜治的?”
    “你家骨断了吃萝卜治呐?那不得去看大夫吃药吗?”张知鱼一听就笑,“萝卜还泄气解药呢,吃了药便不能吃它,还不能跟人参一块儿吃,非要吃也得两个时辰以后。”
    “谁家有人参还吃萝卜过活儿?”豆腐郎嘀咕。
    鱼姐儿就道:“我家也没参呐,阿公就让我们吃萝卜,小孩儿老人容易积食,就是去药铺大夫不也得这么说?喜欢吃就吃味儿,买不起药的穷人家我阿公就让他们回去吃些萝卜。”
    鱼姐儿小小一个人说得头头是道,周围听她说得多了,也竖起耳朵听。
    有出来卖菜的婆子就问:“那你的萝卜怎么卖?”
    梅姐儿一听就呆了,她们昨儿压根儿没商量过!以往这是都是李氏拍板,再不要她们操心。
    张知鱼递给梅姐儿一个安抚的眼神,表示自己早就想好啦, “素的两串一文。鱼丸一文一串。”
    市集上一个口感粗糙的炊饼都需两文钱,这价格实不能说贵了,但关键是南水县产萝卜,这会儿正便宜,三五文钱能买一整个。
    闹清了价格婆子笑脸儿一收,转身就走,周围人也一哄而散,再见不着半个。
    张知鱼念了好一会儿都没卖出一串,肚子却咕咕叫起来。因早上起来得早,李氏怕串子卖不掉。便没给做早饭,只让饿了就吃釜里的,省得剩太多。
    梅姐儿趁着摊子左右没人,便拿了两串丸子出来给两个小的吃。
    张知鱼见她不吃,便喂了一颗到她嘴边,梅姐儿咬了这颗再却不许鱼姐儿给她,“你人小,不吃早饭不行,待会儿若卖不掉我再吃。”
    这可能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张知鱼心里就没有让家人看着自己吃的事,便又拿了两串萝卜出来,每个都轻轻沾了沾唇,又递给梅姐儿和张大郎。
    这下给不了客人,大家就只好吃一齐吃了。
    大冷的天,张家四人站在路边上嚼着萝卜鱼丸,那萝卜跟水似的,张大郎一口下去汤汁就往外淌,一抿就化,几人吃得津津有味,釜开了缝儿,香味也渐洒出来,路过的小孩见鱼姐儿吃得嘴角流油,眼睛都直了,拉着娘亲就不肯走。
    妇人便问道:“你家这个多少钱一串?”
    她舔着嘴就把釜打开露出串:“素的一文钱两串,荤的一文钱一串。”
    妇人低头看了眼都是豆腐萝卜和各式鱼丸,便眉头一皱,河上一碟鱼丸也才三个钱,这才三个就得一文!
    张知鱼这回机灵了,连忙道:“别的鱼丸也没用肉汤香菇吊味儿呐,我家汤底都是我娘用大骨熬和鱼粉熬的,煮出来的东西格外鲜甜,若你带了瓦罐可给你点汤尝尝味儿。”
    妇人见有不花钱儿的汤,还有什么不愿意的?便是不买也没个损失,便取出了瓦罐盖递过去。
    梅姐儿心疼菜,只用小木勺子打了将将一口汤。
    妇人一口喝了,眼睛一亮道:“给我来两串鱼丸,但可得多给我点汤。”
    张知鱼边拿串边问:“你不要萝卜吗。这是我阿公种的药萝卜,很补身子的。”
    梅姐儿都想劝她不要那么执着地卖萝卜了。但张家如今最多的便是这东西,要发财当然得降低成本,张知鱼自然不肯放过薅萝卜毛的机会。
    妇人虽不想再花那钱,那小孩却听住了,抱着被他娘喝光的盖子不停地舔,巴在在他娘身上只喊着要,眼见着要嚎起来,大街上人来人往的,就抓着娘亲的手往地上坐,都坨成个球了,妇人哪犟得过,只得又摸了一文钱出来装了二串萝卜。
    能来逛街的自不会缺这几文钱,只也不肯随意乱花了去,见有人买便觉着自个儿不算傻,就算傻也因有了头个显得聪明些。
    陆续便有了许多人来买,那串子拿在手上又方便,跟糖葫芦似的,周围的小孩儿便个个眼馋,摸了零花来买。
    豆腐郎见他们真做成了卖卖,也好奇起来,拿了碗豆腐脑就要跟张家换串。
    张知鱼却不肯:“这个我得留了卖,只收铜板。”
    豆腐郎一噎,但那香味着实勾人,尤其还有鱼姐儿卖力地表演好吃。便摸了一文钱出来卖了串丸子站在摊子旁吃了,因他有碗,梅姐儿还给盛了碗汤。
    豆腐郎一口下去,又嫩又劲道,鱼香混着骨香,又有菌子的鲜美,因孙婆子裹得好,一釜的汤都还滚烫,豆腐郎没忍住烫,伸出舌头跟猫似的喝了,末了还长舒了一口气。
    这比什么吆喝都有力,没多会儿,一大釜的关东煮就全卖光了。
    手上的六十文。梅姐儿翻来覆去地数了两遍,见再真不过,转眼就就想起家里那堆萝卜,想着明儿还来,把萝卜全卖了。
    张知鱼却不想,她买了笔墨就得跟着阿公学习了,哪能天天来,这买卖原就是给她娘准备的,家里其他人要做她自也不会反对,但身为李氏的铁杆食客,鱼姐儿就是认为其他人来卖都不会有她娘亲做得好!
    几个女孩正低了头分钱,加上家里的两个小的,一人足可分十二文。
    连梅姐儿都忍不住笑开了。
    张大郎见了就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百二十文。”
    这话张知鱼可不爱听,小脸一板就问他:“你连一文二都没有!”
    张大郎这下笑不出来了,因为他还真没有!
    李氏虽贤惠却架不住沈老娘精,将女儿样样教得好。只一样,必不给男人身上多留钱,以至于张大郎成婚十年,反比做小子时更穷些。
    他爹尚还有几文私房钱,他身上是连根针都找不着。
    见爹脸色难看起来,鱼姐儿就高兴地抱着钱跟姊妹们说悄悄话儿。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3-03 18:00:04~2022-03-04 12:38:3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穿粉红袜子的猫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章 、丑猪头和甜馒头
    一大釜关东煮都卖得干净,连滴汤也不曾剩。豆腐郎看着自己剩下的那许多甜豆花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整整六十文,赶得上他做一日的买卖,还不算下了集后拉着车走街串巷卖吆喝的脚力。
    张大郎在周围嫉妒的目光中红光满面地将车架起来,招呼鱼姐儿:“快上来,买了笔墨就回家了。”
    张知鱼却坚持要自己走,她爹虽自愈能力好得跟他的力气似的吓人,但也不能时时劳累,便拉着水姐儿一齐在集市晃荡起来。
    因卖完了东西,她是看天天青看地地平,对着摊上上一只丑兮兮的猪头糖人都觉得格外眉清目秀,忍不住笑起来。
    张大郎想把她抱上车去,见女儿连看着只肥头大耳的猪都高兴得不得了,难免想起鱼姐儿长这么大活在好山好水的南水县,居然被个猪糖人惊得眼珠子都掉了,一时只觉自己做爹做得失职,满心地盼着鱼姐儿看看旁边的嫦娥。
    张知鱼当然不会去看什么嫦娥,猪头就是她们劳动人民最朴素的喜悦,等家里能顿顿大鱼大肉她娘都不带心疼,那会儿她倒是可以分出心神来看看仙女。
    捏糖人的看着鱼姐儿眼睛粘在猪头上也纳闷,这个猪八戒在穿衣服的时候捏坏了,本来该是大褂子不小心捏成了红孩儿的开裆裤,丑得没边儿。
    好好的一个姐儿怎地能爱这?
    张知鱼却看这猪越看越喜欢,肥头大耳,寓意好,丑猪照丰年,今年注定发!
    顶着两道怪异的目光鱼姐儿有些不乐意了,火速从兜里掏了一文钱扣在摊上:“这个猪头,我买了,谁看上也没用。”
    摊主正在捏猴子,手一抖把个猴耳朵捏成个二师弟。抬头沉默了会问:“你看这个猴子还喜欢吗?”
    张知鱼嫌弃地摇头:“我就要这个猪,猴子不是瑞兆。”
    张大郎也没闹清怎地瑞了,但他也没敢问,怕自己承受不起闺女的心里话。
    丢了钱拉了鱼姐儿就走,他怕再不走就有人认出来他是张大郎了!
    但市集上的便宜又好玩儿的东西特别多,光看绣品三个女孩儿就走不动道了。
    县里的小娘子好多都把自己做的绣活儿拿了来放在摊子上卖,自己卖又能比寄放在绣庄多两个钱儿,只不过跟客人多废些口舌而已。
    以前张知鱼还想着靠着自己从前见过的各种华美配色,在美术上大展身手,但真到学起来就知道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她的手艺不说竹枝巷子,就连她家那一亩三分地都没走出去!
    以前王阿婆见她配色灵动,说得头头是道,还起过心思收她也做个小徒弟,不成想一上手绣出来的花连她爹都不肯要。
    平民家的小娘子没有那许多华丽的绫罗绸缎和技艺,但心思和配色总是尤其巧,比她见过的只有更美没有不如的,即使绣法粗狂些,也有一股生机勃勃的野趣。
    绣花这事,也算是天赋技能,看来她娘没给她配上套儿,张知鱼看着摊子遗憾地想。
    梅姐儿也没忍住拿起一个荷包看起来,那荷包只是用最普通的浅绿色素布绣了一尾游鱼,却因鱼儿躬身衔花的姿态格外好看显得十分灵动。
    梅姐儿素来便爱坐在房里绣花儿,在竹枝巷里她的针线便是小娘子里最好的。但王阿婆见了却总说她灵气不足,原来她还觉得奇怪,如今来街上走了一圈才知为何,一时也看呆了,问清了才三文一个,便伸手买了下来。
    只她从来没有单给自己买的习惯,加上这钱本就是靠鱼姐儿出的主意赚的,便一点不心疼地给家里几个小的花起来。
    旁边正好有卖甜馒头的小贩用扁担挑了两个箩筐在吆喝,梅姐儿便叫住问道:“你的馒头怎么卖的?”
    “素馅儿一文,肉馅儿三文两个”小贩歇住脚打开上层的竹盖,把包子露出来给她看。虽也是掺了麦麸的灰包子,但却比店里要便宜足足半文钱。
    梅姐儿捡了四个猪油豆沙馅的。
    南水县人吃包子的比吃甜馒头的少,鱼姐儿原是山城人,惯爱酸辣口味,但这糯糯的猪油豆沙馒头她也很爱吃。
    这是个平民难得红肉的时候,张知鱼过来这些年能放开肚皮吃肉的时候很少,久了也馋起肉来。
    猪油豆沙馒头一口下去就能咬到板油、豆沙和白糖,肥甜鲜滑,好吃得人直眯眼。
    以至于她难得竟不肯吃了,反用油纸还包回去,等着下午饿了吃。
    张大郎自然是没有的,梅姐儿也是市井里长大的女孩子,她接受的观念就是得对下头的好,她上头的哥哥自然就得对她这个小的好了。
    张大郎也很懂自家妹妹,熟练地买了包子递给梅姐儿,还给家里其他人一人买了一个。
    张知鱼拿着包子,想着这儿的东西更便宜,便转头看她爹:“爹,这里东西便宜,我们不去天清街了。就在这买笔。”
    张大郎觉得她在胡闹,哪有市集上卖笔墨的,那些个铺子都简直恨不得修在天上了,哪能来这四处是泥的地方?
    卖给她们馒头的小贩听了就笑:“说起来还真有,就怕姐儿看不上。”
    那怎么可能,张知鱼又不是没念过书,她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围了熟悉大周朝的文字和历史,笔墨能用就行,若不是阿公宝贝鸡得很,她都想拔了做羽毛笔。
    见鱼姐儿执意要去,小贩就给她指了条路。
    张大郎扭头看了一眼,隔着这老远他都能听到那地方有老母鸡在咯咯叫,觉得不太靠谱。
    小贩见他不信,就解释:“我们乡里正家的小孙子学字用的就是鸡毛摊上买的毛笔,才三文钱一支,长得比铺子里的漂亮多了!”
    张大郎不信,可他闺女信啊,都不待他开口儿,就见鱼姐儿小脸儿都亮了起来,拽着他就往鸡摊子跑。
    张大郎:……

章节目录


古代小户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竹笋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竹笋君并收藏古代小户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