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平台一哥在学校也是小有名气的人,好友圈子涵盖本校同届师生往届师生以及后来的师弟师妹。
    他本身就是学美术的,视频一发布出去就引来不少圈内人关注。
    有些相熟的就直接来找他要录播看原版了,他们想仔细观摩完整的作画过程。
    现代社会不管是工具还是技巧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想要仿制古画并不困难,难的是真正抓住画里那种独特的感觉、独有的韵味。
    更难的是把它融入到自己的创作里去,让它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进而将它一代接一代地传延下去!
    在身形非常瘦(坐牢吃不好)、黑眼圈还很重(昨晚没睡好)的落魄中年男人(苏轼)身上,他们看到了那种感觉!
    苏轼的传世之作里面并没有这幅《玉盘盂》,可这人画出来的《玉盘盂》却让人感觉它就是苏轼的作品。
    太不容易了,真是太不容易了。
    不少人都忍不住一头扎了进去,准备认认真真观摩和体会苏轼的作画过程。
    另一边的吴普已经把苏轼载到市区。
    他先去找人帮自己装裱苏轼的画。
    以前他常帮老师跑腿,认得的人也多,没一会就找到一家老店把画给了出去。
    对方打开画一看,立刻被吸引住了。他和吴普感慨道:“好画,好画啊,要不是墨迹这么新,我都快以为是古董了,现在很少人能画出这样的感觉来了。”
    吴普笑了起来:“所以这不是来求您亲自出手吗?让别人来装裱我可不放心。”
    苏轼在旁边听着吴普和那年迈的装裱师傅对话。
    这还是他在这边第一次接触到吴普以外的人。
    他发现对方说的话不太好懂。
    再抬眼看向周围挂出来的字画,只觉许多字都是异体字,瞧着缺斤少两。
    不过这些字认真去辨认的话,还是能认得出来是由哪个字演变而来。
    吴普给他看过英文俄文之类的,那才真是有看没有懂。
    可见大宋虽然没了,华夏文明却从未断绝。
    吴普挥别装裱师傅,去给苏轼弄了台手机。
    “今天你画画时有人打赏了不少钱,够你花很久。”吴普不想苏轼在这边渡假放松的时候有心理负担,和苏轼讲了今天的直播收入。
    苏轼没想到直播还有这么多花样,笑着说道:“没想到我也体验了一把靠卖艺养家糊口的生活。”
    吴普没有提什么“你接下来还得去黄州体验开荒东坡自耕自足的生活”,笑眯眯地邀苏轼去川菜馆尝尝鲜。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川省人,苏轼应该喜欢吃川菜才是。
    苏轼听说川菜还成了四大菜系之一,自然是兴致盎然地跟着吴普走进川菜馆。
    “吴小友,你来了。”
    吴普领着苏轼到雅间坐定,一位体型微胖、年过半百的中年厨师就亲自过来了。
    他两鬓微霜,发丝一丝不苟地藏在厨师帽底下。
    见了吴普,中年厨师显然非常高兴。他瞧见吴普还带着个苏轼这么个生面孔过来,不免和苏轼说起他和吴普这个忘年交的交情。
    过去他的开水白菜怎么做都不对味,多亏了吴普帮他尝出了问题所采,才让他敢在店里上这道菜。
    苏轼听不太懂中年厨师讲话,不过他记得吴普的话:听不懂的时候微笑就对了。
    两边交流得还算顺畅。
    等中年厨师去厨房忙活了,吴普才给苏轼介绍起开水白菜是什么菜。
    别看开水白菜听起来俗,做起来还挺讲究,用的是将熟未熟的白菜嫩芯和熬制数小时的清冽鸡汤。
    上桌时只见一朵花苞立在盘中,等浇上清亮鲜甜的鲜汤,花苞便徐徐盛放,宛如美丽的莲花盛开在盘中。
    可以说是又好看又好吃。
    苏轼听到“好看”时没什么感觉,听到“好吃”时耳朵才动了动,开始期待起即将上桌的开水白菜。
    没办法,论吃喝的花样,宋朝人本来玩得已经够多了,平时喝个茶都带拉花的。
    区区一个会开花的白菜芯子,还不能让苏轼另眼相待。
    吴普本来就是想让苏轼尝尝美食,也没想过用现代菜式镇住苏轼。
    他是提前预约好说要带朋友过来吃饭,所以他们点的菜上桌很快。
    第一道就是开水白菜。
    苏轼看着嫩黄的莲花在黑色瓷盘里缓缓绽开,总算觉出了几分雅致来。
    他毫不犹豫地朝着自己面前的开水白菜动了手。
    白菜芯子本身嫩脆爽口,“开花”时瞬间被清亮澄澈的上汤浸透,一口咬下去满口鲜香,恨不能直接把整朵“莲花”直接吞了。
    见苏轼眼也不眨地和自己一样迅速“辣手摧花”,吴普让人把其他菜也端上桌,先招呼苏轼把不辣的菜尝一遍,免得后面被辣得尝不出味道来。
    苏轼最关注的是一道东坡肘子。
    苏轼好奇地问:“这也是那东坡居士想出来的菜式?”
    吴普这才想起自己一开始拿东坡居士忽悠苏轼来着。他一脸深高莫测地说道:“对啊,这也是东坡居士想出来的,你尝尝看好不好吃。”
    苏轼尝了一口,只觉这东坡肘子肥而不腻、酱香浓郁。他赞叹道:“若是能认识这位东坡居士,我一定与他结为知己好友。”
    吴普连连点头,颇为赞同苏轼的话:“谁会不想和东坡居士当朋友呢?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他又给苏轼介绍起剩下的辣菜,让他先从回锅肉开始尝尝辣椒的滋味,要是能接受再挑战其他菜。
    苏轼表示辛辣对他来说完全不是事儿,要知道他们蜀中做菜有三宝:茱萸、花椒、生姜。
    都是辛辣够味的大宝贝!
    想想他们的蜀姜可是连曹操都念念不忘的好东西。
    据传曹操有次和神棍左慈聚会钓到鲈鱼,遗憾吃生鱼片没蜀中的好姜做蘸料。左慈一听,笑着说道:“这有何难?”他当场使了一个缩地术去蜀地买了姜,又回到宴会场地和曹操继续吃生鱼片去。
    瞧瞧,他们蜀姜多受欢迎!
    世上难道有比他们蜀姜更辣的东西?
    没有,不存在的!
    苏轼这么信誓旦旦地想着。
    事实上,苏轼吃过青椒炒的回锅肉后感觉也是“不过如此”——直到他把筷子伸向水煮牛肉,眼泪鼻涕才齐刷刷被辣了出来。
    吴普贴心地在旁边给苏轼递纸巾,顺便让人给他上杯鲜奶止辣。
    苏轼是个什么都敢吃的人,等嘴里火烧似的辣意散了大半,又觉得很爽很痛快。
    他再次朝水煮牛肉伸出了筷子。
    他们那会儿耕牛是用来耕地的,平时不允许私自宰杀,想买牛肉可不容易,他这么爱吃的人都没多少机会吃个尽兴。
    当然,这次他听从吴普的劝告撇开牛肉上的辣椒才送入口中,有效避免了再一次涕泪齐飙的窘况。
    一顿饭吃下来,苏轼吃得满身大汗,只觉把闷在狱中大半个月的郁气都散完了。
    他和吴普探讨起来:“这辣椒可真不错,怎么我们那会儿居然没人拿来做菜?”
    吴普解释道:“辣椒一开始叫番椒,是漂洋过海传过来的,你们那会儿还没有,像玉米、土豆、花生这些都是海上贸易真正发展起来后传进华夏。要是你有时间看《三国演义》的话,就会发现里面的士兵居然有玉米吃,这玉米可真是早到了一千多年!”
    苏轼顿时来了兴致,朝吴普发出疑问三连:玉米好吃吗?土豆好吃吗?花生好吃吗?
    吴普:“………………”
    吴普带着苏轼去搞大采购,除了本来定好的购物清单外,又增加了一堆苏轼好奇的新鲜食材和各种各样的零食饮料。
    回去的路上,苏轼才开始研究自己新到手的手机。
    手机可以直接调成繁体模式,字苏轼全都看得懂,他没让吴普手把手地教,而是自己按照新机指引摸索着玩了起来。
    吴普开车期间时不时看苏轼一眼,只能感慨苏轼不愧是被流放去海南岛都能吃生蚝吃得不亦乐乎的神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可真强!
    这不,才走到半路他已经学会外放《但愿人长久》了。
    吴普:“……………”
    第13章
    车停下时,吴普就看到苏轼在旁边幽幽地看着自己。
    吴普边解开安全带边镇定自若地询问:“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苏轼给吴普念自己的百科:“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敢情吴普给他讲的东坡居士奇闻异事,那都是他自己的后半生经历。
    苏轼的感觉吧,先是有点复杂,接着就是觉得吴普这小子看起来人模狗样,实际上经常不做人。
    吴普面不改色地说道:“误会,都是误会,当时我就是想开个玩笑,后面想解释清楚也没找着机会。”
    “你有点像我的一个和尚朋友。”苏轼幽幽地说。
    吴普来了兴致:“是哪个和尚?”
    苏轼这人在北宋文坛就是的当红巨星,才刚出道就被欧阳修说“未来文坛属于他这样的年轻人”,后来连太后皇帝之类的都喜欢读他的诗词。
    到了南宋和元明清更是有不少人假托苏轼的名字来大搞创作,写了一堆《东坡问答录》《物类相感志》之类的书籍大卖特卖!
    吴普也读过几本,里头有许多明显不是苏轼手笔的低俗段子,具体苏轼有哪些和尚朋友他还真拿不准。
    要说比较出名的,那还真的有,元朝时就有人创作了元剧《佛印烧猪待子瞻》,直接把苏轼和佛印的往来搬上戏台。
    等到明清时期,众人又在这基础上把苏轼和其他佛道朋友的事迹糅合到佛印身上,创作了一系列衍生作品,于是后世流传着不少苏轼和佛印的互损段子。
    提到苏轼和猪的缘分,那就得想到黄州!
    既然《佛印烧猪待子瞻》这出戏里头都有猪出场了,估计苏轼和佛印应该是在黄州那边才交上朋友。
    果然,苏轼给吴普讲了另一个名字:“道潜。”
    吴普好奇地追问:“你们认识很久了?”
    苏轼和道潜感情很好,想也不想就给吴普介绍道:“我们在杭州就相识了,后来他来徐州找我玩儿,还随我一同去湖州赴任,也就是几个月前的事。”他少有地叹了口气,“那会儿我们一路登临揽胜快活得很,没想到一转眼我就被关进牢里了。”

章节目录


开局继承博物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春溪笛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溪笛晓并收藏开局继承博物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