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的主要因素,用后世的说法,概括起来有,参战双方的军事、经济、政治、自然环境条件、战争性质、外交及国际援助、以及主观指导能力等7大因素,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高层次的因素。
    虽然在这个时代,可能战争不需要考虑这么多的因素,可赵曦很慎重。
    因为,对于大宋来说,与北辽作战,真的不能也不敢再有任何失利了。
    大宋已经承受不起对北辽作战失败的经历了。否则,河东之战建立起来的那点信心会崩溃。
    赵曦希望能尽量周全一些,也希望内阁能理解的多一些。
    或许相对于上一届内阁,这一届要激进一点,但还不至于无所顾忌。
    把制定四皇子这支队伍策略交于内阁,赵曦还是相信内阁可以妥善处理的。
    这本来就是一招闲棋,也能试探一下北辽的反应……海权的问题,这个时代都还不算重视,不管是国朝还是北辽。
    ……
    朝政从来就没有完结时,不是这样的事就是那样的事。而由于国朝这些年变革的原因,不管是地方还是朝堂,各种事物都越来越繁杂。
    只不过有些事是可以由朝廷衙门的主官一言而决,有些需要具体负责的衙门商量,有些是内阁可以决定的,有些需要内阁议定。
    但是,所有的事务,只要奏报到了朝廷这一级,都是需要君王批阅的。
    这还是赵曦推行了三级决策制以后的情况,若是搁早年的体制,做君王的,根本就没有一点闲暇的时间。
    不是赵曦偷懒,在赵曦看来一个王朝若所有事务都由一人来决定,不仅仅是累死这个决断人的问题,是这样的流程本身就预示着人亡政息。
    赵曦不希望如此。
    所以,现在能放在内阁与君王一同议定的事,绝对算得上是大事。就比如,国朝与北辽何时作战的问题。
    至于其他需要君王批奏的……赵曦很少改变内阁和六部九卿的定论,从一定程度上,现在的朝廷衙门,还是适应了或者说充分理解了赵曦的执政理念。
    如今的朝堂,朝廷各衙门首脑,也很少有没事烦官家的事。
    赵曦想了解国朝,很多的是通过抵报这一形式。
    虽然在目前推行所谓的言论自由还不可能……事实上任何时候都没有什么绝对的言论自由。
    相对而言,如今的国朝还是有一定的言论自由的,毕竟能在抵报上发声的都可以算是读书人,也可以归纳于士子阶层。
    赵曦也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倡导着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
    所以,赵曦将国朝抵报处置之权提到了朝廷一级,也就是说,地方州府郡县不得干预地方州府的抵报运行。
    并且,将抵报处置之权一并交于了内参主导,也就是与监察衙门并轨合署。
    这样,也给了士人针砭地方施政的权利,同时也有一定的监管。
    当然,国朝普遍的认识,监察衙门是天子亲军,就相当于是官家才是决定抵报言论的唯一人。
    赵曦是希望用这种方式,自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整个国朝。
    如今的君王秘书监,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团队了,不再是国朝早年那样三五个人混事,单纯的记载官家言论。
    如今的秘书监,需要从国朝所有州府郡县的抵报中,筛选出官家需要的信息,或者说与国朝朝政有关的内容。
    如此一来,赵曦对整个国朝的监管就有了三条线,皇城司、监察衙门和民间抵报。
    “官家,内参曾编撰求见……”
    曾布现在是内参的总编撰,在不涉及监察总衙门事务时,单纯的抵报言论方面的事务,他是有自由裁量权的。
    也就是说,内参的总编撰,更像是国朝言论方面的掌舵人,而内参也越来越像一个朝廷的衙门。
    不过,曾布很少有单独奏对的时候,或者说就没有。
    以前蔡确主内参,还经常凑热闹,跟随范纯仁掺合朝政……所有内阁议事,必须有监察衙门的总监察在场。
    而曾布主内参以来,或许是国朝抵报发展迅速,让其事务繁忙,也或许是个人做事方式不同,便很少出现内阁议事现场了。
    除非范纯仁,或者是内阁点名到场。
    至于单独见官家,就更少了。
    今日居然撇开了内阁和监察总衙门,单独觐见,倒是让赵曦有些惊讶。
    估计应该是单纯的,关于抵报言论之类的事。
    赵曦也重视舆论,更何况如今朝廷有对辽作战的谋划,不希望舆论方面出现杂音。
    赵曦本来还想过段时间召见一下曾布,让他注意一下这方面的问题。没想到自个来了。
    “臣叩见官家……”
    “哦……赐座…~子宣,坐下说话……”
    除了阁老,其他臣工觐见还是需要官家有赐座这句话的。
    “官家,有一篇文章京兆府不敢决断,向内参请示。臣阅读后,也不知如何处置……”
    舆论是官家的,这一点曾布很清楚,国朝所有的抵报都是官家的喉舌,或者说是朝廷的喉舌,这一点曾布也清楚。
    在这方面,曾布到任内参以后,便规定了,所有涉及朝廷的文章,必须交于内参审核。
    这条规定,赵曦是认可的,甚至还以诏令为曾布背书。
    没想到还有连曾布都无法决断的文章。
    “哦,撰文者何人?在哪一级抵报撰文?文中所论何事?还是说批判何人?或者说针砭官员品级过高?”
    赵曦想了想,也就这几种可能才会让曾布难以决断。
    “官家,此撰稿人名为宗泽,宗汝霖。并非在固定的州府抵报撰稿,或者说此撰稿人正在游学。”
    “臣在看到这篇文章后,以其名字对比,找到了诸多他的文章。以前都是些游学见闻,或者地方风土人情的文章。”
    “这一次,是长篇论述国朝战略方面的文章,臣不敢妄断。”
    赵曦听到这个名字就出神了,根本就没有再听曾布后面说的什么,甚至没注意到已经有内监将曾布带着的文稿呈过来了……
    宗泽,这个赵曦熟悉的名字,居然是个撰稿人。

章节目录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布袋外的麦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袋外的麦芒并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