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如此,但我仍是不想勉强她去做任何事,一切还需得她自己愿意的才好。”
俞瑾萱闻言,嘴角微微一勾,只觉方才说了这好一番话,终还是将夏卿云说动了。他嘴上虽还是这么说的,但心里显然已经动摇了。
其实,俞瑾宣的目的很简单,她并不指望着仅凭自己三言两语就能让夏卿云依示而行。
卫王之意,卫国子民无人胆敢违逆。可夏卿云因为身份特殊,又加本就身为当事人,的确是有权对旨意提出异议的。而俞瑾萱所希望的,只是在正式颁下旨意之前,夏卿云不做出任何动作,那便诸事大吉了。
而且,既是王后拿的主意,自是以备万全之策。不管铃兰意愿如何,最终王后定都是会有办法令她点头的。纵使铃兰不从,死硬到底,大不了也就是以抗旨不尊的罪名被处以一死,倒更是一了百了。
不过,对俞瑾萱而言,也并非一心期盼着那样的结果,毕竟她还没有恨铃兰恨到非要将其置于死地不可的地步,只是希望铃兰能乖乖随着夏卿云回夏国去便好。
当然,俞瑾萱也不是对铃兰心生怜惜。只心想着若铃兰嫁做人妇,三殿下即便心中已经有了什么念想,也再无可奈何了。可铃兰若真因此而丧了命,那日三殿下万一真追究起来,一旦发现她也参与其中,定会对心生怨怼,那可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想至此处,俞瑾萱开口说道:“靖承君这般情深,毓姑娘真该好好珍惜才是。不过,人心最是难测,有些事情还真是说不准的。想毓姑娘之前没有应下,也可能只是因为事情来的突然而已。毕竟婚嫁之事乃人生之重,仔细想想清楚再作答复,也是对的。
而且,臣妾以为,这种愿意不愿意的话,也不必非得要女儿家亲口说出来才行。靖承君何不耐下性子再等一等呢?或许给毓姑娘一些时间,让她仔细想想,就将一切都想明白了。”
俞瑾萱这话,正说中夏卿云的心思,其实他何尝又不是如此期盼的呢。他更加是一心希望着,铃兰是愿意随着他回夏国去的。
不过,若是铃兰最终依旧是不肯,他也绝不会怨她。且仍是会像从前一样,一直这样等着她。
自从他回到夏国顺利复位之后,不少王亲贵胄、股肱大臣都有意将自己的掌上明珠送入宫中为妃,不过那些素未谋面女子,说到底也不过是为稳固君权的工具而已,他从没真正放在过心上。而也正是因此,他才越发觉得,铃兰对他来说是与众不同的。她不仅是他婚姻上的一个对象,更是他认定的心上之人,更是他命中注定的姻缘。所以,他才更加不愿铃兰对此怀有一丝的勉强。
若是已今时今日的地位,再加其亲兄长也认可的婚约,若硬要迎娶铃兰,本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所希望的并不只是拥有她的人,而是一心希望能够与她真正的两情相悦。
然而,此时殿内各人心怀私虑,竟还无人察觉,方才的那番对话已被恰巧路过的洛香听入了耳去。
......
昭阳宫
芸姝带了一名手提食盒的小宫女,二人前后而行,一路往昭阳宫西侧的一间厢房去了。
厢房门前的守卫见是王后身边的芸姝姑姑来了,便恭敬的将房门敞开请二人进去。
芸姝迈步进门,只见铃兰仍似昨夜她离去之时那般呆坐在床边发愣,再看桌上的膳食也丝毫未动,于是微微侧头,低声吩咐随行的小宫女将桌上的饭菜撤去、换上新的,随后,自己缓缓走到铃兰跟前,细细打量着铃兰。
半晌,芸姝开口问道:“姑娘从昨晚开始便一直这样不吃不睡的,熬到现在可是想明白什么了?”
铃兰闻言,仍是低着头,手中紧紧攥着三殿下相赠的那支玉簪,沉默不语。
芸姝见铃兰依旧是这副情态,也不再多言,只叹了一声,轻轻摇了摇头。
那小宫女将膳食摆放好之后,芸姝也没有多再留的意思,正准备这与那小宫女一道出去。
正是这时,不知铃兰是忽然想到了什么,却又出声叫住了芸姝,“芸姝姑姑!”
芸姝闻声,脚下步子微微一顿。
“求姑姑再让奴婢去见一见王后娘娘吧!”
芸姝浅浅一叹:“既然姑娘仍是一点儿都没想明白,那王后娘娘见姑娘来做什么?等姑娘想清楚了,到时王后娘娘自会召见的。”
“姑姑,求您了!您就帮帮我吧!奴婢就是想不明白、就是不能从命,才必须要去和王后娘娘说清楚的。”
芸姝闻言,递了个眼色示意同行的小宫女先退下,稍后转回身来,淡淡道:“姑娘想要同王后娘娘说什么?该不会是想要告诉王后娘娘,姑娘心中早已心有所属不能嫁给靖承君了?”
铃兰闻言,登时一怔。
芸姝见铃兰这般神情,便知是她猜中了。其实早在昨夜王后召见铃兰之时,芸姝便隐隐觉得一个小宫女放着大好的锦绣前程不理,胆敢不顾性命的拒绝受王后的恩典,当中必定是有什么情由的。再加铃兰正执这般花样的年华,最是容易芳心萌动之时,若是有什么缘故会让她如此抗拒这样一份天赐的姻缘,大概也就是因为心中另有所属了。
既然她都能猜得一二,那王后娘娘的心中自是像明镜一般。芸姝是想,若铃兰继续如此执迷不悟,只怕最终与己无益,反倒还会平白牵累了他人。
随即,芸姝接着又道:“暂且不提宫规本就严禁宫女私相授受。即便是姑娘据实向王后娘娘禀明当中情由,那又能如何?姑娘是希望自己心上之人面对这般情势如何抉择?是跪在王后娘娘的面发誓与姑娘断情绝念、死生不复相见?还是,姑娘早就想好了要与心上人同担这抗旨不尊的罪名,让他为你陪葬么?”
听闻芸姝口中说出‘陪葬’二字之时,铃兰攥着玉簪的手下意识的一紧,心中登时一惊。
俞瑾萱闻言,嘴角微微一勾,只觉方才说了这好一番话,终还是将夏卿云说动了。他嘴上虽还是这么说的,但心里显然已经动摇了。
其实,俞瑾宣的目的很简单,她并不指望着仅凭自己三言两语就能让夏卿云依示而行。
卫王之意,卫国子民无人胆敢违逆。可夏卿云因为身份特殊,又加本就身为当事人,的确是有权对旨意提出异议的。而俞瑾萱所希望的,只是在正式颁下旨意之前,夏卿云不做出任何动作,那便诸事大吉了。
而且,既是王后拿的主意,自是以备万全之策。不管铃兰意愿如何,最终王后定都是会有办法令她点头的。纵使铃兰不从,死硬到底,大不了也就是以抗旨不尊的罪名被处以一死,倒更是一了百了。
不过,对俞瑾萱而言,也并非一心期盼着那样的结果,毕竟她还没有恨铃兰恨到非要将其置于死地不可的地步,只是希望铃兰能乖乖随着夏卿云回夏国去便好。
当然,俞瑾萱也不是对铃兰心生怜惜。只心想着若铃兰嫁做人妇,三殿下即便心中已经有了什么念想,也再无可奈何了。可铃兰若真因此而丧了命,那日三殿下万一真追究起来,一旦发现她也参与其中,定会对心生怨怼,那可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想至此处,俞瑾萱开口说道:“靖承君这般情深,毓姑娘真该好好珍惜才是。不过,人心最是难测,有些事情还真是说不准的。想毓姑娘之前没有应下,也可能只是因为事情来的突然而已。毕竟婚嫁之事乃人生之重,仔细想想清楚再作答复,也是对的。
而且,臣妾以为,这种愿意不愿意的话,也不必非得要女儿家亲口说出来才行。靖承君何不耐下性子再等一等呢?或许给毓姑娘一些时间,让她仔细想想,就将一切都想明白了。”
俞瑾萱这话,正说中夏卿云的心思,其实他何尝又不是如此期盼的呢。他更加是一心希望着,铃兰是愿意随着他回夏国去的。
不过,若是铃兰最终依旧是不肯,他也绝不会怨她。且仍是会像从前一样,一直这样等着她。
自从他回到夏国顺利复位之后,不少王亲贵胄、股肱大臣都有意将自己的掌上明珠送入宫中为妃,不过那些素未谋面女子,说到底也不过是为稳固君权的工具而已,他从没真正放在过心上。而也正是因此,他才越发觉得,铃兰对他来说是与众不同的。她不仅是他婚姻上的一个对象,更是他认定的心上之人,更是他命中注定的姻缘。所以,他才更加不愿铃兰对此怀有一丝的勉强。
若是已今时今日的地位,再加其亲兄长也认可的婚约,若硬要迎娶铃兰,本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他所希望的并不只是拥有她的人,而是一心希望能够与她真正的两情相悦。
然而,此时殿内各人心怀私虑,竟还无人察觉,方才的那番对话已被恰巧路过的洛香听入了耳去。
......
昭阳宫
芸姝带了一名手提食盒的小宫女,二人前后而行,一路往昭阳宫西侧的一间厢房去了。
厢房门前的守卫见是王后身边的芸姝姑姑来了,便恭敬的将房门敞开请二人进去。
芸姝迈步进门,只见铃兰仍似昨夜她离去之时那般呆坐在床边发愣,再看桌上的膳食也丝毫未动,于是微微侧头,低声吩咐随行的小宫女将桌上的饭菜撤去、换上新的,随后,自己缓缓走到铃兰跟前,细细打量着铃兰。
半晌,芸姝开口问道:“姑娘从昨晚开始便一直这样不吃不睡的,熬到现在可是想明白什么了?”
铃兰闻言,仍是低着头,手中紧紧攥着三殿下相赠的那支玉簪,沉默不语。
芸姝见铃兰依旧是这副情态,也不再多言,只叹了一声,轻轻摇了摇头。
那小宫女将膳食摆放好之后,芸姝也没有多再留的意思,正准备这与那小宫女一道出去。
正是这时,不知铃兰是忽然想到了什么,却又出声叫住了芸姝,“芸姝姑姑!”
芸姝闻声,脚下步子微微一顿。
“求姑姑再让奴婢去见一见王后娘娘吧!”
芸姝浅浅一叹:“既然姑娘仍是一点儿都没想明白,那王后娘娘见姑娘来做什么?等姑娘想清楚了,到时王后娘娘自会召见的。”
“姑姑,求您了!您就帮帮我吧!奴婢就是想不明白、就是不能从命,才必须要去和王后娘娘说清楚的。”
芸姝闻言,递了个眼色示意同行的小宫女先退下,稍后转回身来,淡淡道:“姑娘想要同王后娘娘说什么?该不会是想要告诉王后娘娘,姑娘心中早已心有所属不能嫁给靖承君了?”
铃兰闻言,登时一怔。
芸姝见铃兰这般神情,便知是她猜中了。其实早在昨夜王后召见铃兰之时,芸姝便隐隐觉得一个小宫女放着大好的锦绣前程不理,胆敢不顾性命的拒绝受王后的恩典,当中必定是有什么情由的。再加铃兰正执这般花样的年华,最是容易芳心萌动之时,若是有什么缘故会让她如此抗拒这样一份天赐的姻缘,大概也就是因为心中另有所属了。
既然她都能猜得一二,那王后娘娘的心中自是像明镜一般。芸姝是想,若铃兰继续如此执迷不悟,只怕最终与己无益,反倒还会平白牵累了他人。
随即,芸姝接着又道:“暂且不提宫规本就严禁宫女私相授受。即便是姑娘据实向王后娘娘禀明当中情由,那又能如何?姑娘是希望自己心上之人面对这般情势如何抉择?是跪在王后娘娘的面发誓与姑娘断情绝念、死生不复相见?还是,姑娘早就想好了要与心上人同担这抗旨不尊的罪名,让他为你陪葬么?”
听闻芸姝口中说出‘陪葬’二字之时,铃兰攥着玉簪的手下意识的一紧,心中登时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