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若皎推开太子殿下,转过身去不说话了。
太子殿下一看,姜若皎这是不高兴了。
他觉得自己才要不高兴,他又没想到去了就洞不了房,现在想起来了还不许他后悔吗?
太子殿下也气冲冲地转过身去背对着姜若皎。
可背对背地冷战了一会,太子殿下心里又很不得劲。
他觉得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新婚燕尔还是得让着姜若皎一点,于是转回去伸手搂住姜若皎的腰把她带进怀里说道:“你想去我们就去好了,我又没说非要反悔,你现在怎么气性这么大?”
姜若皎也觉得自己气性比以前大多了,她又不是不知道他是什么性格,理应多哄哄他才是。
不过都成夫妻了,姜若皎也没打算和以前那样把太子殿下当傻子哄。她也转了回来,说道:“你都当上太子了还和以前想一出是一出,我还不能生气吗?”
太子殿下凑上去亲她一口,才说道:“生气可以,可不高兴你得跟我说,不能直接不理我。要是下回我没发现你在生气,你岂不是会生闷气把自己气坏了。”
姜若皎道:“我可不是那样的人。”
太子殿下道:“你刚才就不理我,还说不是!”
姜若皎说道:“行了,早些睡吧,要不然明天真要出发了你却没精神。”
太子殿下一听就有了紧迫感。他说道:“我们得快去快回,一天都不能耽搁,否则拖延太久你月事又来了,岂不是又得耽搁一个月?你们女孩儿真是麻烦,我们男的就没有这个烦恼。”
姜若皎没好气道:“我们也不想有这样的烦恼。”
太子殿下抱着姜若皎沉沉睡去,第二日一大早他就醒来了,很难得地跑去跟着上朝。
朝会上太子殿下拿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据理力争,说赈灾事宜不能慢悠悠讨论,必须今天就拿出个章程来。
多耽搁一刻钟百姓就多煎熬一刻钟,堂堂朝廷命官怎么能连这点小事都拿不定主意?
要讨论也可以,他先领着人过去看看,把这个太子抵押在百姓那边,他们到时候再慢腾腾地拿出钱粮来把他这个太子赎回京城吧!
太子殿下这么一番话,把不少人说得脸都臊红了。
他们这位太子殿下说的话糙是糙了点,可道理都是对的,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先安抚好受灾百姓,别让百姓心灰意冷或者被人利用了去。
开泰帝不知道太子殿下心里想的是必须要快去快回,对于太子殿下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很意外,只觉得莫不是姜若皎教给他的。
经过太子殿下这么一通乱扫,赈灾事宜倒是迅速商量出结果来——
由太子殿下和卢重英先带着粮食前去受灾最严重的清平县,同时派人去周围各县摸清楚具体灾情再进行后续的赈灾工作,必须保证不能耽误今年的秋收。
卢重英很快带着人去户部那边取粮。
太子殿下见正事有卢重英忙活,便跑回东宫去和姜若皎描述自己上朝时说得一干官员哑口无言的英姿。
等他眉飞色舞地讲完了,就让人取上两套换洗的衣物撑着东宫的马车与卢重英会合去。
太子要出行,东宫禁卫自然都带上了。
开泰帝还从虎贲骑那边拨了批精锐过来护送粮食,免得有心人混入灾民之中对太子不利。
清平县离得不远太远,两三个时辰就到了。
一路上姜若皎两人只能闷在车里,可把他们给闷坏了,连太子殿下这么不爱看书的人都跟姜若皎边讨论边看完了一本风物志。
太子殿下跳下车,只觉浑身的骨头都被颠簸得疲惫不堪,扭扭脖子还能听到喀啦喀啦的响声。
他伸手把姜若皎从车上牵下来。
姜若皎看着周围荒凉的景致,再看看随着县令出来相迎的面黄肌瘦的百姓们,觉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平县的灾情会严重到这种程度绝非只因为今年的旱情。
太子殿下看到县城外那一片片旱得开裂的土地,也是震惊不已。
“我记得上个月还下雨来着,这边没下吗?”太子殿下忍不住犯起了嘀咕。
卢重英道:“有时候城东下雨城西天晴都是常有的事,何况这边离京城还要走好几个时辰的路。我听人说这边已经好几个月滴雨不下了,只是没想到所有地都旱成这样。”
见县令急切地率着众人迎上来,三人没再相互讨论。
姜若皎两人虽身穿常服,却也是皇室中人才能用的明黄缎子,众人远远就能认出他们的身份来。
太子殿下在外人面前还挺能唬人的,不等众人把礼行完就免了他们的虚礼,让他们直接把清平县灾情严重至此的原因给讲讲。
说到这个,县令就满心悲愤。
去年他们清平县得罪了权贵,对方指使邻县把流经清平县的水渠都堵了!
他们屡次去声讨也无果,本想着今年开春水涨了再去好好说道说道,结果今年又碰上大旱,邻县就更不愿意把水分他们了,他们可不就受灾最严重吗?
各地这种争水的情况都不少见,甚至还有不少发展成打架斗殴的。
比如太原还有“油锅分水”的传说,说是某地南北为争水械/斗,县太爷出面把十枚铜钱扔进沸腾的油锅里,告诉双方捞出几枚就分多少水。其中一方有位年轻人闻言直接跃进油锅捞出七枚铜钱,自己也一命呜呼,魂归青天!
眼看地里的庄稼全部枯死了,清平县县令觉得倘若当真是捞出铜钱就有水,那他也愿意跳下油锅取铜钱!
作者有话说:
今天是想着赶紧办完正事回家洞房的傻乎乎太子.jpg
第 79 章 [vip]
面对这样的情景, 太子殿下也不好意思和往常一样大大咧咧没心没肺。
太子殿下难得地正经起来,朝出来相迎的百姓们说道:“诸位且先回去,等县衙那边安排好救济事宜, 就会把粮食分发下去,不会叫我们清平县任何一个人因为吃不上饭活活饿死!”
他说着还跑到运粮车边,十分豪气地拍拍上头对着的粮食,表示他们带来的粮食管够—
“你们看,我们带了这么多粮食过来, 大家先回去等县衙的通知。”
百姓们听太子都这么说了, 才让出一条道让太子一行人进城,只是看向运粮车的眼睛里带着绿光, 显然是都快饿出毛病来了。
太子殿下到了县衙,才与县令说起改种苞米的事。
县令姓杜, 祖上也是出过名臣的,性格很是刚直。
听太子殿下这么一说, 杜县令苦笑着说道:“这种久旱的年景, 便是再高产的粮种拿过来都种不活。除非这几天就来一场好雨, 要不然邻县就算愿意通渠也没水可放啊!”
太子殿下还真没想到竟是连引水都引不到。
太子殿下说道:“天底下大江大河那么多,怎地就连一县的地都不够浇, 这老天也太不公平了,整天东边涝西边旱的, 要是均匀点就好了!”
杜县令听太子殿下的话虽是天真,却是真心实意为百姓痛心,语气便少了几分刚硬:“老天要这样,我们也没有办法。”
太子殿下道:“听说你带头祈了几次雨, 都是怎么祈的?一准是你官儿不够大, 你把法子教我, 换我来试试。我现在是太子了,说不准老天听得见我说话!”
杜县令眉头一跳。他说道:“太子殿下三思,要是祈雨不成,于殿下非常不利……”
太子殿下说道:“对我来说有什么不利?我跟老天讲了这事儿,老天非赖着不办事,那不是老天不仁吗?再说了,你都不怕祈雨不成丢乌纱帽,我还怕父皇把我太子之位捋了不成?”
杜县令听太子殿下这么说,心中微微震动。
他也知道希望微茫,可实在是没有办法了,邻县也死了庄稼快饿死人,他还能怎么办?除了上书朝廷求援,就是向天祈雨安抚民心了。
这几个月来杜县令求遍了所有有关的神祇,每次都滴雨未下,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从最初的期盼到最后的麻木。
前头他们就上书提及过这边遭遇的旱情,只是他们官位微末,一直没有得到反馈。
要不是实在撑不下去了,他也不会挑在太子册封这几天借着道贺的机会向朝廷陈明灾情!
怪只怪这几年朝廷昏聩,他们地方上的声音很多都传不到御前去,近几个月又碰上新皇登基,许多事都没有步上正轨,才把灾情拖到这种地步!
想无可想,也只能求告上天了。
杜县令道:“既然殿下愿意为百姓祈雨,那我这便叫人好生准备。殿下一路辛苦了,今儿且先用些饭食好好休息。”
太子殿下没有苛待自己的习惯,吃还是要吃的。他说道:“你和卢侍郎商量分粮的事去,不必特意招待我们。”
杜县令领命而去。
杜县令走了,太子殿下才问姜若皎:“阿皎你文章写得好,你快给我写篇祈雨文。”他说着又很记仇地说道,“得先把杜县令求的那几个神仙骂一顿,再换个没求过的!”
姜若皎本来也与杜县令一样心存顾虑,见太子殿下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又把担忧放了回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连杜县令这种久在地方上任职的人面对现在的困局都无法可解,她便是有那么几分聪明也想不出解决之法来。
既然如此,让太子去试试也无妨。
世上已经有太多无论做什么事都先考虑自己得失的人了,没必要让太子殿下也变成那样的人。
既然开泰帝早早立了太子,便不至于让旁人利用祈雨不成这种小事把太子拉下马。
姜若皎心里做好了祈雨失败的准备,见太子殿下义愤填膺地骂起那些不关心百姓的神仙来,便也顺着他的意思提笔写起了祈雨文。
她向来才思敏捷,下笔几乎都不带停顿的。
太子殿下凑在旁边看姜若皎写,姜若皎写一句他便念一句,越念越觉得酣畅淋漓。
等姜若皎把整篇祈雨文都写完了,他顿时激动地拍掌说道:“好,写得太好了,简直句句都写到了我心坎里!这些神仙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不关心底下的子民,就该骂他们个狗血淋头!”
得亏姜若皎写东西一般不会被旁人干扰到,要不然有这么个家伙在旁边咋咋呼呼地逐句逐句跟着念,一准要被弄得灵感全无。
姜若皎道:“如果祈雨不成你也别太着急,我们再想想办法。”
太子殿下道:“放心吧,我可沉得住气了。”
两人商量了一番,用了些饭食便在后衙歇下。
他们睡得安稳,却有人注意到杜县令派人筹备祈雨事宜,悄悄把消息递了出去。
第二日天还没亮,县城外就聚了不少邻县过来的人,大都是同样面黄肌瘦的寻常百姓,看样子是披星戴月等着过来看太子殿下祈雨的。
不知是不是为了呈现新皇登基后国泰民安的祥和景象,即便是今年年初有了大旱的迹象,朝廷那边也一直把这事儿压着不管。
以至于拖到现在影响到秋收了才被翻出来讲。
昨夜得知太子要在清平县祈雨,他们觉都不睡了,准备来看看太子祈雨成不成功;即便祈雨不成功,能见见太子也是好的,至少见到太子他们就知道朝廷不是不管他们了!
杜县令得知县城大门前聚拢了那么多人,大惊失色。
他是下衙前把祈雨之事吩咐下去的,怎地一大早就来了这么多邻县百姓?
这些百姓莫不是连夜赶过来的?
杜县令连忙去找太子殿下,与太子殿下讲起周围各县百姓聚拢过来的事。
“下官觉得此事有些蹊跷,即便当真有人把消息传了出去,也不应当来这么多人才是。”杜县令忍不住说出自己的担忧。
太子殿下一点不慌,还觉得挺不错:“那正好,人越多越好,我们人多势大,老天要是再对旱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得掂量掂量会不会引发民怨民怒。我一会就顺道把他们几个县的雨也求了,省得还得多年几遍祈雨文!”
杜县令见太子殿下一点都不怕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丢脸,也生出一种“甭管那么多撸起袖子干就是了”的豪迈之情来。
太子殿下一看,姜若皎这是不高兴了。
他觉得自己才要不高兴,他又没想到去了就洞不了房,现在想起来了还不许他后悔吗?
太子殿下也气冲冲地转过身去背对着姜若皎。
可背对背地冷战了一会,太子殿下心里又很不得劲。
他觉得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新婚燕尔还是得让着姜若皎一点,于是转回去伸手搂住姜若皎的腰把她带进怀里说道:“你想去我们就去好了,我又没说非要反悔,你现在怎么气性这么大?”
姜若皎也觉得自己气性比以前大多了,她又不是不知道他是什么性格,理应多哄哄他才是。
不过都成夫妻了,姜若皎也没打算和以前那样把太子殿下当傻子哄。她也转了回来,说道:“你都当上太子了还和以前想一出是一出,我还不能生气吗?”
太子殿下凑上去亲她一口,才说道:“生气可以,可不高兴你得跟我说,不能直接不理我。要是下回我没发现你在生气,你岂不是会生闷气把自己气坏了。”
姜若皎道:“我可不是那样的人。”
太子殿下道:“你刚才就不理我,还说不是!”
姜若皎说道:“行了,早些睡吧,要不然明天真要出发了你却没精神。”
太子殿下一听就有了紧迫感。他说道:“我们得快去快回,一天都不能耽搁,否则拖延太久你月事又来了,岂不是又得耽搁一个月?你们女孩儿真是麻烦,我们男的就没有这个烦恼。”
姜若皎没好气道:“我们也不想有这样的烦恼。”
太子殿下抱着姜若皎沉沉睡去,第二日一大早他就醒来了,很难得地跑去跟着上朝。
朝会上太子殿下拿出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据理力争,说赈灾事宜不能慢悠悠讨论,必须今天就拿出个章程来。
多耽搁一刻钟百姓就多煎熬一刻钟,堂堂朝廷命官怎么能连这点小事都拿不定主意?
要讨论也可以,他先领着人过去看看,把这个太子抵押在百姓那边,他们到时候再慢腾腾地拿出钱粮来把他这个太子赎回京城吧!
太子殿下这么一番话,把不少人说得脸都臊红了。
他们这位太子殿下说的话糙是糙了点,可道理都是对的,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先安抚好受灾百姓,别让百姓心灰意冷或者被人利用了去。
开泰帝不知道太子殿下心里想的是必须要快去快回,对于太子殿下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很意外,只觉得莫不是姜若皎教给他的。
经过太子殿下这么一通乱扫,赈灾事宜倒是迅速商量出结果来——
由太子殿下和卢重英先带着粮食前去受灾最严重的清平县,同时派人去周围各县摸清楚具体灾情再进行后续的赈灾工作,必须保证不能耽误今年的秋收。
卢重英很快带着人去户部那边取粮。
太子殿下见正事有卢重英忙活,便跑回东宫去和姜若皎描述自己上朝时说得一干官员哑口无言的英姿。
等他眉飞色舞地讲完了,就让人取上两套换洗的衣物撑着东宫的马车与卢重英会合去。
太子要出行,东宫禁卫自然都带上了。
开泰帝还从虎贲骑那边拨了批精锐过来护送粮食,免得有心人混入灾民之中对太子不利。
清平县离得不远太远,两三个时辰就到了。
一路上姜若皎两人只能闷在车里,可把他们给闷坏了,连太子殿下这么不爱看书的人都跟姜若皎边讨论边看完了一本风物志。
太子殿下跳下车,只觉浑身的骨头都被颠簸得疲惫不堪,扭扭脖子还能听到喀啦喀啦的响声。
他伸手把姜若皎从车上牵下来。
姜若皎看着周围荒凉的景致,再看看随着县令出来相迎的面黄肌瘦的百姓们,觉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平县的灾情会严重到这种程度绝非只因为今年的旱情。
太子殿下看到县城外那一片片旱得开裂的土地,也是震惊不已。
“我记得上个月还下雨来着,这边没下吗?”太子殿下忍不住犯起了嘀咕。
卢重英道:“有时候城东下雨城西天晴都是常有的事,何况这边离京城还要走好几个时辰的路。我听人说这边已经好几个月滴雨不下了,只是没想到所有地都旱成这样。”
见县令急切地率着众人迎上来,三人没再相互讨论。
姜若皎两人虽身穿常服,却也是皇室中人才能用的明黄缎子,众人远远就能认出他们的身份来。
太子殿下在外人面前还挺能唬人的,不等众人把礼行完就免了他们的虚礼,让他们直接把清平县灾情严重至此的原因给讲讲。
说到这个,县令就满心悲愤。
去年他们清平县得罪了权贵,对方指使邻县把流经清平县的水渠都堵了!
他们屡次去声讨也无果,本想着今年开春水涨了再去好好说道说道,结果今年又碰上大旱,邻县就更不愿意把水分他们了,他们可不就受灾最严重吗?
各地这种争水的情况都不少见,甚至还有不少发展成打架斗殴的。
比如太原还有“油锅分水”的传说,说是某地南北为争水械/斗,县太爷出面把十枚铜钱扔进沸腾的油锅里,告诉双方捞出几枚就分多少水。其中一方有位年轻人闻言直接跃进油锅捞出七枚铜钱,自己也一命呜呼,魂归青天!
眼看地里的庄稼全部枯死了,清平县县令觉得倘若当真是捞出铜钱就有水,那他也愿意跳下油锅取铜钱!
作者有话说:
今天是想着赶紧办完正事回家洞房的傻乎乎太子.jpg
第 79 章 [vip]
面对这样的情景, 太子殿下也不好意思和往常一样大大咧咧没心没肺。
太子殿下难得地正经起来,朝出来相迎的百姓们说道:“诸位且先回去,等县衙那边安排好救济事宜, 就会把粮食分发下去,不会叫我们清平县任何一个人因为吃不上饭活活饿死!”
他说着还跑到运粮车边,十分豪气地拍拍上头对着的粮食,表示他们带来的粮食管够—
“你们看,我们带了这么多粮食过来, 大家先回去等县衙的通知。”
百姓们听太子都这么说了, 才让出一条道让太子一行人进城,只是看向运粮车的眼睛里带着绿光, 显然是都快饿出毛病来了。
太子殿下到了县衙,才与县令说起改种苞米的事。
县令姓杜, 祖上也是出过名臣的,性格很是刚直。
听太子殿下这么一说, 杜县令苦笑着说道:“这种久旱的年景, 便是再高产的粮种拿过来都种不活。除非这几天就来一场好雨, 要不然邻县就算愿意通渠也没水可放啊!”
太子殿下还真没想到竟是连引水都引不到。
太子殿下说道:“天底下大江大河那么多,怎地就连一县的地都不够浇, 这老天也太不公平了,整天东边涝西边旱的, 要是均匀点就好了!”
杜县令听太子殿下的话虽是天真,却是真心实意为百姓痛心,语气便少了几分刚硬:“老天要这样,我们也没有办法。”
太子殿下道:“听说你带头祈了几次雨, 都是怎么祈的?一准是你官儿不够大, 你把法子教我, 换我来试试。我现在是太子了,说不准老天听得见我说话!”
杜县令眉头一跳。他说道:“太子殿下三思,要是祈雨不成,于殿下非常不利……”
太子殿下说道:“对我来说有什么不利?我跟老天讲了这事儿,老天非赖着不办事,那不是老天不仁吗?再说了,你都不怕祈雨不成丢乌纱帽,我还怕父皇把我太子之位捋了不成?”
杜县令听太子殿下这么说,心中微微震动。
他也知道希望微茫,可实在是没有办法了,邻县也死了庄稼快饿死人,他还能怎么办?除了上书朝廷求援,就是向天祈雨安抚民心了。
这几个月来杜县令求遍了所有有关的神祇,每次都滴雨未下,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从最初的期盼到最后的麻木。
前头他们就上书提及过这边遭遇的旱情,只是他们官位微末,一直没有得到反馈。
要不是实在撑不下去了,他也不会挑在太子册封这几天借着道贺的机会向朝廷陈明灾情!
怪只怪这几年朝廷昏聩,他们地方上的声音很多都传不到御前去,近几个月又碰上新皇登基,许多事都没有步上正轨,才把灾情拖到这种地步!
想无可想,也只能求告上天了。
杜县令道:“既然殿下愿意为百姓祈雨,那我这便叫人好生准备。殿下一路辛苦了,今儿且先用些饭食好好休息。”
太子殿下没有苛待自己的习惯,吃还是要吃的。他说道:“你和卢侍郎商量分粮的事去,不必特意招待我们。”
杜县令领命而去。
杜县令走了,太子殿下才问姜若皎:“阿皎你文章写得好,你快给我写篇祈雨文。”他说着又很记仇地说道,“得先把杜县令求的那几个神仙骂一顿,再换个没求过的!”
姜若皎本来也与杜县令一样心存顾虑,见太子殿下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又把担忧放了回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连杜县令这种久在地方上任职的人面对现在的困局都无法可解,她便是有那么几分聪明也想不出解决之法来。
既然如此,让太子去试试也无妨。
世上已经有太多无论做什么事都先考虑自己得失的人了,没必要让太子殿下也变成那样的人。
既然开泰帝早早立了太子,便不至于让旁人利用祈雨不成这种小事把太子拉下马。
姜若皎心里做好了祈雨失败的准备,见太子殿下义愤填膺地骂起那些不关心百姓的神仙来,便也顺着他的意思提笔写起了祈雨文。
她向来才思敏捷,下笔几乎都不带停顿的。
太子殿下凑在旁边看姜若皎写,姜若皎写一句他便念一句,越念越觉得酣畅淋漓。
等姜若皎把整篇祈雨文都写完了,他顿时激动地拍掌说道:“好,写得太好了,简直句句都写到了我心坎里!这些神仙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不关心底下的子民,就该骂他们个狗血淋头!”
得亏姜若皎写东西一般不会被旁人干扰到,要不然有这么个家伙在旁边咋咋呼呼地逐句逐句跟着念,一准要被弄得灵感全无。
姜若皎道:“如果祈雨不成你也别太着急,我们再想想办法。”
太子殿下道:“放心吧,我可沉得住气了。”
两人商量了一番,用了些饭食便在后衙歇下。
他们睡得安稳,却有人注意到杜县令派人筹备祈雨事宜,悄悄把消息递了出去。
第二日天还没亮,县城外就聚了不少邻县过来的人,大都是同样面黄肌瘦的寻常百姓,看样子是披星戴月等着过来看太子殿下祈雨的。
不知是不是为了呈现新皇登基后国泰民安的祥和景象,即便是今年年初有了大旱的迹象,朝廷那边也一直把这事儿压着不管。
以至于拖到现在影响到秋收了才被翻出来讲。
昨夜得知太子要在清平县祈雨,他们觉都不睡了,准备来看看太子祈雨成不成功;即便祈雨不成功,能见见太子也是好的,至少见到太子他们就知道朝廷不是不管他们了!
杜县令得知县城大门前聚拢了那么多人,大惊失色。
他是下衙前把祈雨之事吩咐下去的,怎地一大早就来了这么多邻县百姓?
这些百姓莫不是连夜赶过来的?
杜县令连忙去找太子殿下,与太子殿下讲起周围各县百姓聚拢过来的事。
“下官觉得此事有些蹊跷,即便当真有人把消息传了出去,也不应当来这么多人才是。”杜县令忍不住说出自己的担忧。
太子殿下一点不慌,还觉得挺不错:“那正好,人越多越好,我们人多势大,老天要是再对旱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得掂量掂量会不会引发民怨民怒。我一会就顺道把他们几个县的雨也求了,省得还得多年几遍祈雨文!”
杜县令见太子殿下一点都不怕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丢脸,也生出一种“甭管那么多撸起袖子干就是了”的豪迈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