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君起急忙解释道:“不敢不敢。”
九王爷冷哼一声,道:“我看你就是不把我的话放在眼里,你可是知道自己犯下了什么罪吗?”
“请王爷恕罪。”
“哼,既然你知道自己犯了重罪,那你可知罪吗?”
李小白立刻跪了下来,道:“属下知罪,请王爷治罪。”
“哼,你既然知罪,为何还要抵赖,你可知道欺骗本王的后果吗?”
“王爷恕罪,我知错了,可是我并没有骗您啊!”
“你这是想要推卸责任吗?”
九王爷怒气冲冲的说道。
“王爷,不是属下想要推卸责任,是您误会了属下,属下并没有说谎。”
“你没有说谎,难道你没有见过四王爷吗?”
“这。”李小白犹豫了一下。
就在这争执不休的时候,看见了四王爷突然出现,竟然被别人给放了回来。
兄弟二人见面的一瞬间,却不知如何是好!
立刻跪倒在地上道歉,道:“属下参加四王爷,四王爷万安。”
“你这是在干嘛,为何突然之间行礼,快起来,我们之间又不是外人,何须这样多礼。”
四王爷立刻将李小白扶了起来。
随后二人坐在了椅子上。
“四哥。”
九王爷见状立刻站起身子,对着四王爷喊道。
四王爷淡淡的说道:“九弟,你又不是不知道,本王是什么身份,你这样的行为,若是被有心之人看到,恐怕会对你产生怀疑。”
“四哥,我这也是为你考虑啊,毕竟四哥你现在身陷险境,如果让人看见你现在这副尊荣的话,一定会认为你是被人给抓住了,到时候四哥的性命可就危险了,所以我想帮四哥你一把,免得四哥你遭受伤害。”
“哦,原来你的苦心竟是如此啊。”
就在说话之时,白君起笑了笑,道,“既然事情都已经结束了,我准备现在启程上京,大明皇帝有要事找我,也不好在耽搁下去。”
九王爷一听这句话,急忙的问道:“四哥这次要回京,那么我可以和四哥一同回京,四哥是知道的,我现在是太傅府的学员,这次我想顺便也能够在这里好好学习学习。”
九王爷这次是下定了决心,准备一同前往。
第二天,天色渐渐亮了起来,九王爷早早的便已经收拾妥当,并且将自己打扮了一番,一副衣冠楚楚的模样。
“四哥,今日我和你同路,我们兄弟二人一同离开,到时候我们便在京城汇合。”
“好。”
四王爷笑了笑,点头答应了下来。
二人骑马来到京城,进入了皇宫。
白君起一进入皇宫,便有许多官吏认出了他,纷纷上前打招呼。
“参见白君起大人。”
“不必多礼,都起来吧!”
大明皇帝早已恭候多时,白君起一到达,立刻便带着白君起去了御书房。
“四王爷来了,赶紧请坐吧!”
“微臣谢谢陛下。”
“白大人不必客气,白大人请坐吧!”
随后,大明皇帝在龙椅之上坐了下来,看到了一旁的白君起。
“白大人,这次叫你来,是有要紧的事,不然也不会劳烦你亲自跑一趟,不知道你可否知晓,虎符去哪儿了呢?”
大明皇帝的语气虽然平静,但是其中透露出来的意思,白君起可是听的十分清楚。
屋子里只有大明皇帝和白君起二人,这时他便直接把玉狮子拿出来,递到了大明皇帝的手中。
“这是?”
看到了玉狮子,白君起不由得惊讶万分。
“这是我们皇室的传承之宝,玉狮子虎符,你先拿着。”
“这就是失踪多年的虎符,真的太感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们怎么会失而复得。”
大明皇帝急忙说道,随后便把玉狮子给收了起来。
整整这一路上,两位王爷都虎视眈眈,就连一向温柔善良的九王爷,这一路上也没有少给白君起使绊子。
“陛下言重了,这是微臣应该做的。”
白君起谦逊的说道。
“对了,最近有一个科考,既然你已经来到这里,我准备让你,做这次的监考官之一,这件事结束之后你在回去吧。”
白君起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去,这件事情,他可不敢轻易答应下来,若是他答应了下来,那可就等同于答应了大明皇帝。
他可是一个聪明人,自然不会冒险,毕竟这次考试的重点可不在于监考,而是考察人员,若是他答应了下来,岂不是代表着自己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小人?
白君起的心中,还是有些犹豫,其实还是有些担忧的,问题是他已经答应下来了,若是他不去的话,恐怕会被人怀疑。
若是真的被别人怀疑的话,他的麻烦恐怕就大了,这个时候他也只好硬着头皮应承了下来。
白君起想着自己这几年在朝廷中的经历,虽然现在自己已经不是什么大官了,但好歹也曾经是大明皇帝身边的红人,现在若是自己拒绝大明皇帝派下来的监考官,那不是摆明着说自己胆怯了吗?
所以他现在也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了下来。
这个时候,大明皇帝又继续说道:“监考是每隔半年才举行的,你现在刚好可以去学院学习一段时间,顺便熟悉一下学院。”
大明皇帝又补充道:“另外,学院中的学生,都是一群有才华之辈,你可以与其交流一番,增加一些阅历。”
白君起点头说道:“嗯,皇上说的是。”
听完这些,白君起心里已经有数了,这件事情他算是应承了下来,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安心的去学院了,也算是解决掉一个大难题了。
这个时候大明皇帝又笑着说道:“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要提醒你,这次考核是以科举的形式进行,我希望这次的学子,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取得最终的优胜。”
“而不要像以前那些文弱的学子一样,在科举之中直接败下阵来。”
听到这些,白君起也不敢保证,文风盛行的时候,文武百官之间,谁也不比谁差。
九王爷冷哼一声,道:“我看你就是不把我的话放在眼里,你可是知道自己犯下了什么罪吗?”
“请王爷恕罪。”
“哼,既然你知道自己犯了重罪,那你可知罪吗?”
李小白立刻跪了下来,道:“属下知罪,请王爷治罪。”
“哼,你既然知罪,为何还要抵赖,你可知道欺骗本王的后果吗?”
“王爷恕罪,我知错了,可是我并没有骗您啊!”
“你这是想要推卸责任吗?”
九王爷怒气冲冲的说道。
“王爷,不是属下想要推卸责任,是您误会了属下,属下并没有说谎。”
“你没有说谎,难道你没有见过四王爷吗?”
“这。”李小白犹豫了一下。
就在这争执不休的时候,看见了四王爷突然出现,竟然被别人给放了回来。
兄弟二人见面的一瞬间,却不知如何是好!
立刻跪倒在地上道歉,道:“属下参加四王爷,四王爷万安。”
“你这是在干嘛,为何突然之间行礼,快起来,我们之间又不是外人,何须这样多礼。”
四王爷立刻将李小白扶了起来。
随后二人坐在了椅子上。
“四哥。”
九王爷见状立刻站起身子,对着四王爷喊道。
四王爷淡淡的说道:“九弟,你又不是不知道,本王是什么身份,你这样的行为,若是被有心之人看到,恐怕会对你产生怀疑。”
“四哥,我这也是为你考虑啊,毕竟四哥你现在身陷险境,如果让人看见你现在这副尊荣的话,一定会认为你是被人给抓住了,到时候四哥的性命可就危险了,所以我想帮四哥你一把,免得四哥你遭受伤害。”
“哦,原来你的苦心竟是如此啊。”
就在说话之时,白君起笑了笑,道,“既然事情都已经结束了,我准备现在启程上京,大明皇帝有要事找我,也不好在耽搁下去。”
九王爷一听这句话,急忙的问道:“四哥这次要回京,那么我可以和四哥一同回京,四哥是知道的,我现在是太傅府的学员,这次我想顺便也能够在这里好好学习学习。”
九王爷这次是下定了决心,准备一同前往。
第二天,天色渐渐亮了起来,九王爷早早的便已经收拾妥当,并且将自己打扮了一番,一副衣冠楚楚的模样。
“四哥,今日我和你同路,我们兄弟二人一同离开,到时候我们便在京城汇合。”
“好。”
四王爷笑了笑,点头答应了下来。
二人骑马来到京城,进入了皇宫。
白君起一进入皇宫,便有许多官吏认出了他,纷纷上前打招呼。
“参见白君起大人。”
“不必多礼,都起来吧!”
大明皇帝早已恭候多时,白君起一到达,立刻便带着白君起去了御书房。
“四王爷来了,赶紧请坐吧!”
“微臣谢谢陛下。”
“白大人不必客气,白大人请坐吧!”
随后,大明皇帝在龙椅之上坐了下来,看到了一旁的白君起。
“白大人,这次叫你来,是有要紧的事,不然也不会劳烦你亲自跑一趟,不知道你可否知晓,虎符去哪儿了呢?”
大明皇帝的语气虽然平静,但是其中透露出来的意思,白君起可是听的十分清楚。
屋子里只有大明皇帝和白君起二人,这时他便直接把玉狮子拿出来,递到了大明皇帝的手中。
“这是?”
看到了玉狮子,白君起不由得惊讶万分。
“这是我们皇室的传承之宝,玉狮子虎符,你先拿着。”
“这就是失踪多年的虎符,真的太感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们怎么会失而复得。”
大明皇帝急忙说道,随后便把玉狮子给收了起来。
整整这一路上,两位王爷都虎视眈眈,就连一向温柔善良的九王爷,这一路上也没有少给白君起使绊子。
“陛下言重了,这是微臣应该做的。”
白君起谦逊的说道。
“对了,最近有一个科考,既然你已经来到这里,我准备让你,做这次的监考官之一,这件事结束之后你在回去吧。”
白君起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去,这件事情,他可不敢轻易答应下来,若是他答应了下来,那可就等同于答应了大明皇帝。
他可是一个聪明人,自然不会冒险,毕竟这次考试的重点可不在于监考,而是考察人员,若是他答应了下来,岂不是代表着自己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小人?
白君起的心中,还是有些犹豫,其实还是有些担忧的,问题是他已经答应下来了,若是他不去的话,恐怕会被人怀疑。
若是真的被别人怀疑的话,他的麻烦恐怕就大了,这个时候他也只好硬着头皮应承了下来。
白君起想着自己这几年在朝廷中的经历,虽然现在自己已经不是什么大官了,但好歹也曾经是大明皇帝身边的红人,现在若是自己拒绝大明皇帝派下来的监考官,那不是摆明着说自己胆怯了吗?
所以他现在也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了下来。
这个时候,大明皇帝又继续说道:“监考是每隔半年才举行的,你现在刚好可以去学院学习一段时间,顺便熟悉一下学院。”
大明皇帝又补充道:“另外,学院中的学生,都是一群有才华之辈,你可以与其交流一番,增加一些阅历。”
白君起点头说道:“嗯,皇上说的是。”
听完这些,白君起心里已经有数了,这件事情他算是应承了下来,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安心的去学院了,也算是解决掉一个大难题了。
这个时候大明皇帝又笑着说道:“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要提醒你,这次考核是以科举的形式进行,我希望这次的学子,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取得最终的优胜。”
“而不要像以前那些文弱的学子一样,在科举之中直接败下阵来。”
听到这些,白君起也不敢保证,文风盛行的时候,文武百官之间,谁也不比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