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白君起和李小白已经来到了黄大齐的家中,这里已经被刑部的人贴了封条,当然白君起并不在禁止之列。
白君起和李小白一起来到了黄大齐家的后院,很容易就看到了那家茶室。
因为其它的房间并没有封条,只有这间有。
白君起推开房间的门,走了进去,房间里的陈设很简单。
一张竹椅,一个书架上面放了很多书籍。在靠窗户的地方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满了茶具,看来黄大齐虽然喝的茶叶不是什么名贵的茶叶,但是喝茶的那一套玩的也是很熟的。
本来白君起想还着是不是有人会从窗户伸手进来下毒,走到窗户边上,用手用力推了推窗户,却发现推不动。
绕出来一看,却是窗外长了株树,粗壮的枝叶刚好顶在窗户上,就算想开窗户也是开不了的。而且从窗户上积累的灰尘来看,这扇窗户差不多应该有几年没有开过了。
“还真是密室,难道是自杀?”
白君起转了一圈之后,所得的结果也没比赵仁真好多少,情不自禁也只能往这个方面猜测。
不过综合黄大齐的性格,以及同事还有家里仆人对他的看法,完全看不出他有任何轻生的念头。
“小白,把这些书全都带回去查看!”
李小白听了也是一愣,道:“大人,查这些有什么用?”
白君起道:“反正也没头绪,先看看再说。”
白君起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没头没脑的案子,所以除了抠细节也没有其它的办法。
等到白君起从黄大齐家出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立刻吩咐李小白去办,而他自己则把书籍全都带回了办公的地方。
白君起将书本一一查看,发现黄大齐爱好很广泛,什么书都有,像是什么齐民要术这种农业书,淮南子这种五花八门的书,德道经这种哲学的书,孙子兵法,武经七要这种兵法,应有尽有。
而且还在上面做了笔记。
尤其最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才看了一大半。
白君起觉得像黄大齐这样的书痴,是绝对不可能自杀的。
一定是他杀!
要不然三国看了一大半缘何就自杀?这不得看完再死吗?而且折页的地方一不是关公失荆州,二不是秋风五丈原。
一般弃书的人都是在这两个地方弃的。
而黄大齐已经看到了邓艾偷渡阴平小道了,剩下也没几页了,为什么不看完?
查看了黄大齐的藏书之后,白君起也是再次断定黄大齐一定是他杀!
这时候李小白也回来了。
“大人,打听到了,黄大齐买的茶叶都是从跟一个小贩买来的,那个小贩的住所我也打听好了。”
“好!我们马上就去!”
虽然茶叶小贩的嫌弃已经被排队,因为赵仁真查过装茶叶的罐子,里面的茶叶没有毒,只有黄大齐的茶碗里有毒而已。
茶壶里都没毒。
所以也不可能是小贩下的毒。
不过白君起还是觉得需要自己亲自去问问,说不定能发现什么线索。
不多时白君起也是在李小白的带领之下来到了那个小贩的住所。
还没进门就闻到了一股茶香。
“好茶!”
白君起也是情不自禁称赞了一声。
“哦,你也是爱茶之人吗?请进来共饮一杯如何?”
屋里也是传来了一个惊喜的声音。
白君起走进院子,只见一个中年人正在院子里的石桌上泡花。
那个叫了白君起有点诧异他的年纪,不过还是说道:“先考考贵客的眼力,我这是什么茶?猜不中可没得喝哦。”
白君起看了看茶碗里的茶叶,便笑道:“此茶叶尖细如针,冲泡之后又三起三落,竖在茶碗底下如刀山一般,自然是君山银针了。”
“哦?居然认得此茶!”
中年人很是开心,从桌下一提又拿了些茶叶冲泡一番问道:“这又是什么茶?”
白君起哈哈一笑道:“这个嘛,我不用看也知道是祁门香,因为香气独特,很好辨认,我说的对不对?”
“哈哈,世人只知龙井,毛峰,仁兄连这些偏门都知道,果然是好茶之人,来来来,请你品尝一下我的珍藏。”
白君起也不客气,坐下之后就跟中年人攀谈了起来。
先是说了一阵子茶经,什么六安瓜片,普洱都谈论一番,终于白君起也是进入了正题。
“兵部的黄大齐黄大人你怎么看?”
中年人闻言苦笑道:“没想到仁兄是来查案子的?”
白君起把自己的腰牌给中年人看了一眼道:“黄大人有没有品尝过你这些茶?”
“没有,黄大人虽然好茶但他只喝平价茶叶,他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是喝了我的好茶,俸禄又不够,不免会动些歪心思。所以就算我不要他的钱,想送他一些,他都是不要的。”
说起黄大齐中年人也是滔滔不绝。
说他之所以有高碎这个项目主要还是为了黄大齐,这玩意也不赚钱。
告别了中年人之后,李小白插嘴道:“忙了半天还是一无所获啊。”
李小白也是在门外把两个人的对话听的一清二楚,知道白君起也没得到什么线索。
“不不不,还是有点收获的,你想,像黄大齐这样的人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会不会是因为挡了别人的财路,所以被人杀了?我们下面要从这个方向着手!”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白君起想要插手查兵部的那些猫腻那有那么容易,查了两天也是一无所获。捞油水是大明官员的通病,主要是太祖皇帝把俸禄定的太低,不弄点,那有钱生活?
朝野上下也是不少针对白君起的风言风语,说白君起以前都是瞎猫抓了死老鼠,这次算是现了原形了。
气的李小白想骂娘,想让那些说风凉话的人来试试,看他们是不是能破案。
白君起虽然表面不急,但内心还是有点苦闷,要是在这里折戟沉沙,对他想要快速打通上层路线,步入权力的中枢还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苦闷之余白君起也是翻阅起了黄大齐的书籍。
白君起和李小白一起来到了黄大齐家的后院,很容易就看到了那家茶室。
因为其它的房间并没有封条,只有这间有。
白君起推开房间的门,走了进去,房间里的陈设很简单。
一张竹椅,一个书架上面放了很多书籍。在靠窗户的地方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满了茶具,看来黄大齐虽然喝的茶叶不是什么名贵的茶叶,但是喝茶的那一套玩的也是很熟的。
本来白君起想还着是不是有人会从窗户伸手进来下毒,走到窗户边上,用手用力推了推窗户,却发现推不动。
绕出来一看,却是窗外长了株树,粗壮的枝叶刚好顶在窗户上,就算想开窗户也是开不了的。而且从窗户上积累的灰尘来看,这扇窗户差不多应该有几年没有开过了。
“还真是密室,难道是自杀?”
白君起转了一圈之后,所得的结果也没比赵仁真好多少,情不自禁也只能往这个方面猜测。
不过综合黄大齐的性格,以及同事还有家里仆人对他的看法,完全看不出他有任何轻生的念头。
“小白,把这些书全都带回去查看!”
李小白听了也是一愣,道:“大人,查这些有什么用?”
白君起道:“反正也没头绪,先看看再说。”
白君起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没头没脑的案子,所以除了抠细节也没有其它的办法。
等到白君起从黄大齐家出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立刻吩咐李小白去办,而他自己则把书籍全都带回了办公的地方。
白君起将书本一一查看,发现黄大齐爱好很广泛,什么书都有,像是什么齐民要术这种农业书,淮南子这种五花八门的书,德道经这种哲学的书,孙子兵法,武经七要这种兵法,应有尽有。
而且还在上面做了笔记。
尤其最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才看了一大半。
白君起觉得像黄大齐这样的书痴,是绝对不可能自杀的。
一定是他杀!
要不然三国看了一大半缘何就自杀?这不得看完再死吗?而且折页的地方一不是关公失荆州,二不是秋风五丈原。
一般弃书的人都是在这两个地方弃的。
而黄大齐已经看到了邓艾偷渡阴平小道了,剩下也没几页了,为什么不看完?
查看了黄大齐的藏书之后,白君起也是再次断定黄大齐一定是他杀!
这时候李小白也回来了。
“大人,打听到了,黄大齐买的茶叶都是从跟一个小贩买来的,那个小贩的住所我也打听好了。”
“好!我们马上就去!”
虽然茶叶小贩的嫌弃已经被排队,因为赵仁真查过装茶叶的罐子,里面的茶叶没有毒,只有黄大齐的茶碗里有毒而已。
茶壶里都没毒。
所以也不可能是小贩下的毒。
不过白君起还是觉得需要自己亲自去问问,说不定能发现什么线索。
不多时白君起也是在李小白的带领之下来到了那个小贩的住所。
还没进门就闻到了一股茶香。
“好茶!”
白君起也是情不自禁称赞了一声。
“哦,你也是爱茶之人吗?请进来共饮一杯如何?”
屋里也是传来了一个惊喜的声音。
白君起走进院子,只见一个中年人正在院子里的石桌上泡花。
那个叫了白君起有点诧异他的年纪,不过还是说道:“先考考贵客的眼力,我这是什么茶?猜不中可没得喝哦。”
白君起看了看茶碗里的茶叶,便笑道:“此茶叶尖细如针,冲泡之后又三起三落,竖在茶碗底下如刀山一般,自然是君山银针了。”
“哦?居然认得此茶!”
中年人很是开心,从桌下一提又拿了些茶叶冲泡一番问道:“这又是什么茶?”
白君起哈哈一笑道:“这个嘛,我不用看也知道是祁门香,因为香气独特,很好辨认,我说的对不对?”
“哈哈,世人只知龙井,毛峰,仁兄连这些偏门都知道,果然是好茶之人,来来来,请你品尝一下我的珍藏。”
白君起也不客气,坐下之后就跟中年人攀谈了起来。
先是说了一阵子茶经,什么六安瓜片,普洱都谈论一番,终于白君起也是进入了正题。
“兵部的黄大齐黄大人你怎么看?”
中年人闻言苦笑道:“没想到仁兄是来查案子的?”
白君起把自己的腰牌给中年人看了一眼道:“黄大人有没有品尝过你这些茶?”
“没有,黄大人虽然好茶但他只喝平价茶叶,他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是喝了我的好茶,俸禄又不够,不免会动些歪心思。所以就算我不要他的钱,想送他一些,他都是不要的。”
说起黄大齐中年人也是滔滔不绝。
说他之所以有高碎这个项目主要还是为了黄大齐,这玩意也不赚钱。
告别了中年人之后,李小白插嘴道:“忙了半天还是一无所获啊。”
李小白也是在门外把两个人的对话听的一清二楚,知道白君起也没得到什么线索。
“不不不,还是有点收获的,你想,像黄大齐这样的人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会不会是因为挡了别人的财路,所以被人杀了?我们下面要从这个方向着手!”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白君起想要插手查兵部的那些猫腻那有那么容易,查了两天也是一无所获。捞油水是大明官员的通病,主要是太祖皇帝把俸禄定的太低,不弄点,那有钱生活?
朝野上下也是不少针对白君起的风言风语,说白君起以前都是瞎猫抓了死老鼠,这次算是现了原形了。
气的李小白想骂娘,想让那些说风凉话的人来试试,看他们是不是能破案。
白君起虽然表面不急,但内心还是有点苦闷,要是在这里折戟沉沙,对他想要快速打通上层路线,步入权力的中枢还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苦闷之余白君起也是翻阅起了黄大齐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