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彩设备》的四条新线,全面上马的时候,《光电科研》的另一个项目,也悄悄启动了。
    甘肃省平凉县,某研究所。
    “所长,光电科研的小成,给我们打了一个电话,询问1.5微米光刻机的事情。”
    “咦?他们的lcd产线,要用到这么高精度的光刻机了吗?”
    作为《精密光机》的股东之一,研究所对光电及其下属的全彩,动向还是十分了解的。
    国内的半导体设备行业,在这段时间全都吃了个饱。但也有个别细分行业是例外。光刻机这个细分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lcd用大尺寸低精度光刻机,都被《精密光机》给截留了。研究所在92年,只能靠一些led行业升级订单维持,与去年的热闹景象,完全不能比较了。
    看着兄弟单位红红火火的局面,要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接到了消息,大家本能的反应就是,我们的机会来了啊!
    《精密光机》毕竟底蕴不足,从10微米,步进到5微米,已经是他们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能取得的最大成就。
    “不是的。他们想上一条小规模的晶圆厂,主要目的是生产lcd驱动芯片。这条产线的技术指标是2微米,3寸晶圆。”
    “噢。这样啊。没有问题啊。”
    1.5微米的光刻机,研究所85年就开发出来了,技术非常成熟。
    虽然有些失望,但有总比没有好。这两年,除了led和lcd产业产生的额外订单以外,真正来自半导体本身的订单,是少之又少。它甚至少到,都快被大家遗忘的程度了。
    ————————
    “他还在问我们的0.8微米光刻机是否可以在93年面世。”
    “他们这是准备做什么?为什么要问0.8微米光刻机的事情?”
    研究所也有后续精度光刻机的研发计划,但受困于资金,进展始终不快。从85年算起,到现在7年了,升级换代产品一直没有出来。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也在慢慢进步,0.8微米的光刻机,已经看见曙光。大家努努力,还是有可能在93年面世。(原历史,94年面世)
    “他说,光电有个技术进步路线图,他不仅仅是要上0.8微米,而且希望在94年,最迟95年能看到0.5微米光刻机。”
    “这根本不可能!这不是开玩笑吗?他以为光刻机是什么?”
    “我跟他说了,但他一直坚持。就是这个时间做不到,也要我们给出一个预计时间。”
    秘书也不是什么不懂。不合理的东西,早顶回去了。
    “这怎么给?没有钱,怎么做研发?下次他再点打电话,告诉他,他要是投钱给我们,我们就帮他做研发。”
    “小成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我们两家合作,一起开发高精度光刻机。”
    “怎么个合作法?”
    “他的建议是,把我们的光刻机开发团队,并入《精密光机》。这个团队可以折合成公司股份。”
    这支光刻机开发团队,是国内最强的一支技术团队,以它为骨干,于2002年,在上海成立了smee。
    如果这个团队可以加盟《精密光机》,后续的一系列计划都有了实施的基础。
    “就这些?”
    所长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思考。研究所与《精密光机》一直有合作,已经有不少同事,被派去冰城工作了。
    《精密光机》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由于lcd产业链的滋养,这些派驻人员的工资,福利,比留在甘肃苦熬的留守人员强多了。
    这种对比,也挺伤士气的。
    派出去的都是二流人员。但这些人员在异地生根发言,一年来成果不断,在lcd光刻机领域,大放光芒。而留守的核心技术人员,由于资金不足,只能日复一日的浪费人生。
    “小成经理还说了,如果我们同意这个合作开发光刻机的计划,他们会把一部分lcd光刻机订单转移给我们。”
    ————————
    成都,光电所
    众人在会议室,研究光电传过来的需求。
    “我们的1.25微米光刻机,可以实用了吗?”
    光电所的ioe1010g直接分步重复投影光刻机,工作分辨率1.25微米,于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
    “应该可以。”
    “给他们回函吧。”
    “他们提出来的合作请求呢?”
    “再考虑考虑。”
    ————————
    林大半导体系
    “李校长,我们这边收到了一个合作开发请求。想问一下你的意见。”
    “是关于什么的?”
    “cmp技术,这个技术很新,刚刚才由ibm发表。”
    ————————
    春城,光机所
    “你们调研的结果如何了?”
    所长正好路过办公室,顺嘴就询问了一下进度。
    “还在研究,193nm激光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
    “好,有消息让我知道。”
    同样的事情,在全国各地上演。
    光电系准备在晶圆产业上发力的消息,慢慢流传了开来。
    ————————
    京城,海淀区。
    “古部长,我们收到消息,《光电科研》准备上马一条3英寸,2微米的晶圆厂。”
    “他们是准备生产什么呢?”
    “据说是准备生产lcd的驱动芯片。lcd产品对芯片进口需求量很大。他们想自己生产。”
    “好吧。希望他们成功。”
    3英寸,2微米,在国内,也不算比较低档的配置了。
    “不过我听说,他们准备在94年的时候,步进到1微米精度,95年步进到0.5微米精度。”
    “这怎么可能?”
    古部长一阵失笑。大家这么多人,都在忙活什么呢?
    “不清楚。不过很多设备厂家都确认过了。光电把这个项目跟lcd产线设备捆绑了。”
    由于lcd产业链的缘故,相关设备厂家,接到了新晶圆设备的开发任务,也都积极行动了起来。
    毕竟这两年的合作,光电的口碑一直不错。设备给的价格高,销量还大。虽然偶尔回款有些问题,但最后总能把钱还上。
    “他们是准备引进技术吗?引进谁的?”
    光电系的产品,一直没有面向国内。先后几代产品,led大屏,lcd,在国内都没有怎么销售,就是外资企业都做不到这一点。
    “好像就是准备自己做。至少我问过的几家企业都是这样。他们的技术路线,908实际都能用得上。”
    “有意思。”
    908工程尚处于调研阶段,结果下面有一间企业自己动手了。
    不过在这个时代,这也是常事。首钢就上马了一条精度为1.2微米的晶圆厂。唯一可惜的是,他们走的是全面引进的道路,技术不在中方手里。
    “我们要做什么?”
    秘书还等老板发话呢。很多设备厂家都是电工部直属。底下人把情报报上来,也是征求意见。
    “支持,这没有什么说的。让下面的这些单位,全力支持。”
    又不需要国家和部委拿钱,为什么不支持。
    “不过你给光电,去个函,问一下他们的具体计划。看能不能和908计划配合起来。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投资。”
    ————————
    光电系算是国内这两年,异军突起的典型。依托东三省雄厚的科技和工业底蕴,在没有国家扶持的背景下,自己硬生生杀出一条新路。
    led和lcd,两次出人意料的爆发,给众人带来意外的同时,也带来了信心。
    不断的成功,自然带来的就是不断的信任。
    在这个时代,不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实际操作,大家都期待着能人的出现。
    国门打开以后,面对无情的事实,上上下下弥漫着沮丧的情绪。连续两年的禁运,更加深了这种挫败感。
    而光电连续两次在世界市场上的逆袭,与此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所以,光电早已被重点关注了。
    这一次,光电再次开辟新战场,而且跳入的是国家最为重视,而且也是最弱的晶圆产业。
    辖着在led和lcd两个行业建立起来的赫赫威名,无数人都对光电有所期待。
    一系列的命令,秘密下达了下去。
    所有接到命令的相关科研院所,院校,都把光电的项目,调整成了本单位的一号工程。

章节目录


重生之北国科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冰城之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冰城之光并收藏重生之北国科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