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哪怕被皇帝迁怒,这个罪名他们也不能认下来。
“萧家族人众多,若这位萧李氏当真是萧家人,陛下大可请族中长辈前来对峙。”
燕秦的故事里,老妇人是个寡妇,而他们燕家,可是一个大家族,虽然这个大家族算是父亲萧远一手扶起来的,但是当时有人证物证,绝对可也就算是有人冒名顶替,也不该是他们的父亲。
萧远毕竟已经死了,他生前教导过许多学生,也和不少朝臣交往密切,在萧家两兄弟的话刚出口,便又人求情说:“是啊,陛下,是不是同名同姓之人?”
这种情况,燕秦在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想过,但京兆尹存放的户籍不可能作假,萧远做过的事情,就算是做得再天衣无缝,也有过痕迹。
“你们这么维护萧远,莫不是和他一同为通敌叛国之人。”
“陛下所言,是什么意思?”萧承恩的额头青筋鼓起,他赤红着眼睛,握紧了拳,牙齿咬得作响,身体也在颤抖,显然是不能忍受小皇帝随意地污蔑自家父亲的清名。
科举舞弊之案已经让萧家元气大伤,小皇帝就这么恨他们萧家,恨不得逼死他们吗?
“孤的意思就是,萧远是晋国安插在我大燕的暗探,而你们这些萧家人,全都是他通敌叛国的帮凶,是拿刀架在我大燕子民脑袋上的刽子手!”
小皇帝嚯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你要证据,孤便给你证据。”
他取出放在身后的大木匣,把这些时日以来他派暗卫千辛万苦搜集来的证据劈头盖脸地全砸了下来,还有对萧家人的处罚的圣旨,一并也砸在对方的脸上。
“今日为萧远求情之人,一律押入大牢,等候三司会审。”
说完了这一些,燕秦又安排独孤柳接替了刑部侍郎的位置。本来一个年轻的状元,什么政绩都没有,不应该一下子做侍郎,但这会已经没有什么朝臣敢吱声了,一向最爱气皇帝的御史台也安静的要死,就怕自己一说话,也要去牢里吃几天的牢饭,和那些老鼠蟑螂作伴。
下了这个圣旨之后,萧家两兄弟也被关押起来,本来保护皇帝羽林军还包抄了萧家,翻遍了萧家名下所有的宅子,总算找出了萧远通敌叛国的证据。厚厚的一叠书信,从纸张的陈旧程度来看,确实是多年的积累,而且笔迹也是萧远的,铁证如山,容不得诡辩。
一夕之间,萧家人从风光无限的皇亲国戚,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也不是没有人怀疑过这是皇帝为了打压萧家设计的一场局,但是很快又被另外一种舆论给压了下去。
先太子已经死了,萧家再怎么蹦跶,总不能再变出一个太子来。而且据说,萧远其实是那晋国的探子,这些年来,不知道送出去多少重要的讯息,还害得当年的燕家军吃了好几次败仗。
那位比现任小皇帝聪明许多的先太子仿佛也变得面目可憎起来,要知道萧远是晋国人,那他的女儿自然也是流着晋国的血脉,好在苍天有眼,叫那先太子在先皇前头死了,这才没有让他们大燕的皇位落到晋国人身上。
除了萧家人的倒台,朝堂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摄政王要还政给小皇帝,让小皇帝亲政了。
说是亲政,其实燕秦还是得问摄政王的意见,而且那日处置完萧家人和牵连的大臣,摄政王搬下来的椅子又给搬了回去,还是搁在小皇帝的龙椅边上。
和以前的区别在于,以前的事情都是小皇帝说话不管用,所以小皇帝说的多,摄政王下决断的少。
而现在,说话多的是燕秦,摄政王基本上都是附和,偶尔会提出一两个反对的意见,但反对也都是有理有据,而不是蛮横和强压小皇帝同意他的看法。
当然了,最重要的军政大事上,还是由摄政王做主。
燕秦很清楚,谁掌握了军权,谁才是真正当家作主的那个人。但现在这种地步,已经是摄政王让步的后果了,他是想要把军权拿回来,可不说那帮彪悍的燕家军,眼里只认燕于歌这个小主子,没他这个皇帝。
便是其他的军队,也不只是靠那么一两块虎符就能够完全的收服。想要一下子夺走摄政王的军权,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燕于歌其实是相当有能耐的将相之才,他现在才刚开始亲政,位置都没有真正的坐稳,哪里能对摄政王做些什么。
而且他也不想对摄政王做些什么——上一世的时候他不就是成功弄死了摄政王么,还不是搞得自己亡了国,比第一世的时候混得还惨。
更别说,现在第三世,他们之间还有那种不正当的关系。好不容易解决完了萧家的事情,燕秦又开始头痛起来。
不为别的,就为了一天到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摄政王。以前的时候,白天三分之一的时间他都耗在摄政王身上,自从周太傅病情加重,他的日子比先前还惨。
早朝,摄政王,下了早朝上周太傅之前上的那种课,夫子还是摄政王,还是一对一教学,下了课,去练武场,还是摄政王,之后去学凫水,还是摄政王。
便是摄政王长得再好看,天天看这么一张脸,燕秦也是会觉得厌倦的。而且摄政王教起他东西来,立马就和变了个人似的,嘴巴毒得能气死人,偏偏这人毒吧,还都戳在点上,燕秦也只能认了,而且还一定会改正,免得下次被摄政王喷得更惨。
不得不说,摄政王的严格对他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有摄政王这个“师傅”在,加上前两世的基础,燕秦前两世很多摸不透的东西,现在都是一点就通。
有失必有得,学业上他是飞跃了一大步,某些事情,也自然就被他耽搁下来。
在他登基的第二年整,终于有人忍不住递上了折子,小皇帝宫里二十来个美人,所以对方也不催婚,而是选择了催孩子。
第83章
自燕秦亲政之后,分担到他这边的折子比之前多了近一倍。在这之前,是摄政王的幕僚先替摄政王过滤一遍折子,不重要的再送到小皇帝这里来。
而现在呢,摄政王办公的地方搬到了小皇帝的御书房,折子也不需要幕僚过滤,而是直接送进来,燕秦拿一半,摄政王拿一半。
其实第二世摄政王死了那几年,燕秦也是处理过一些政事的,处理这些事情他完全能够胜任,但他要顾忌到摄政王的想法,又不能表现得太娴熟,太不像一个刚刚亲政的新手,所以碰到一些不好拿主意的,他还会特地去向摄政王请教。
毕竟权力没有全部拿回来,万一摄政王觉得他心大了,把放出来的权势又收回去怎么办?
亲情在权力面前根本不算什么,虽然摄政王说是喜欢他,但燕秦拿不准这份喜欢有多深重,完全料不准摄政王什么时候会变卦,自然还是谨慎些来的好些。
今天批着批着,他就瞧见一张委婉劝他要临幸宫妃,努力为大燕江山绵延子嗣的。
它从五个方面剖析了江山后继无人的坏处,又从五个方面诠释了江山后继有人的好处。这折子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尽是些朴实无华的话语,胜在条理分明,逻辑清晰,着实情真意切地为大燕江山,为当今天子着想。
燕秦看了眼写奏章的人,啧,果然是他后宫里某位宫妃的父亲。大概是因为小时候备受先皇冷落,又看惯了他那两个兄弟勾心斗角的样子,燕秦对孩子并没有什么执念,但作为大燕的天子,他确实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让大燕的血脉延续下去。
看了眼就在自己不远处的摄政王,他没有在这张奏折上写什么批阅的话,把折子一扣,搁置到一旁,等摄政王走了之后,他再另做打算。
没办法,燕于歌在他的身边,他根本就没有办法认真思考。
大概批阅了一个半时辰,燕秦把剩下的奏章都批完了,他把那张未下批语的合上,塞到自己练的字帖下,又把其余的理了理,站起身聊,交给摄政王过一边:“王叔,今儿个的折子都在这里了,你看看,有没有什么差错的。”
说是一人一半,但实际上折子送到御书房的时候,就被人有意的分过了,燕于歌每次都是拿上面的那一半,相较燕秦拿到的,里面的琐碎杂事要少很多,燕于歌处理起来的速度也没有那么快。
燕秦捧着折子凑到他跟前的时候,摄政王头都没有抬一下:“陛下把折子放这里吧,你先歇息一下,舒展一番筋骨,半个时辰之后,我同你一起去练武场。”
“好。”现在燕秦每日忙得很,每天眼前除了摄政王还是摄政王,也就这么点休息时间,他自然不会再在御书房带着,喊了常笑,便去了隔壁的茶水间喝茶吃点心。
燕秦前脚出了御书房的门,燕于歌后脚就从位置上起来。他没有看燕秦递给他的那些折子,而是走到小皇帝批奏折和小憩的桌子前头,从字帖下抽出被小皇帝压下的那份奏章。
燕秦总是喜欢把自己没有做完的东西压在字帖或者是未完的画作下面,不管是未完成的功课,没看完的话本,还是没批阅完的奏章。不管是失忆前,还是失忆后,这个习惯都没有改变过。
想到小皇帝当年被他缴走话本时候的样子,燕于歌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然而这点笑,在他翻开被小皇帝藏起来的折子的时候就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萧家族人众多,若这位萧李氏当真是萧家人,陛下大可请族中长辈前来对峙。”
燕秦的故事里,老妇人是个寡妇,而他们燕家,可是一个大家族,虽然这个大家族算是父亲萧远一手扶起来的,但是当时有人证物证,绝对可也就算是有人冒名顶替,也不该是他们的父亲。
萧远毕竟已经死了,他生前教导过许多学生,也和不少朝臣交往密切,在萧家两兄弟的话刚出口,便又人求情说:“是啊,陛下,是不是同名同姓之人?”
这种情况,燕秦在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想过,但京兆尹存放的户籍不可能作假,萧远做过的事情,就算是做得再天衣无缝,也有过痕迹。
“你们这么维护萧远,莫不是和他一同为通敌叛国之人。”
“陛下所言,是什么意思?”萧承恩的额头青筋鼓起,他赤红着眼睛,握紧了拳,牙齿咬得作响,身体也在颤抖,显然是不能忍受小皇帝随意地污蔑自家父亲的清名。
科举舞弊之案已经让萧家元气大伤,小皇帝就这么恨他们萧家,恨不得逼死他们吗?
“孤的意思就是,萧远是晋国安插在我大燕的暗探,而你们这些萧家人,全都是他通敌叛国的帮凶,是拿刀架在我大燕子民脑袋上的刽子手!”
小皇帝嚯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你要证据,孤便给你证据。”
他取出放在身后的大木匣,把这些时日以来他派暗卫千辛万苦搜集来的证据劈头盖脸地全砸了下来,还有对萧家人的处罚的圣旨,一并也砸在对方的脸上。
“今日为萧远求情之人,一律押入大牢,等候三司会审。”
说完了这一些,燕秦又安排独孤柳接替了刑部侍郎的位置。本来一个年轻的状元,什么政绩都没有,不应该一下子做侍郎,但这会已经没有什么朝臣敢吱声了,一向最爱气皇帝的御史台也安静的要死,就怕自己一说话,也要去牢里吃几天的牢饭,和那些老鼠蟑螂作伴。
下了这个圣旨之后,萧家两兄弟也被关押起来,本来保护皇帝羽林军还包抄了萧家,翻遍了萧家名下所有的宅子,总算找出了萧远通敌叛国的证据。厚厚的一叠书信,从纸张的陈旧程度来看,确实是多年的积累,而且笔迹也是萧远的,铁证如山,容不得诡辩。
一夕之间,萧家人从风光无限的皇亲国戚,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也不是没有人怀疑过这是皇帝为了打压萧家设计的一场局,但是很快又被另外一种舆论给压了下去。
先太子已经死了,萧家再怎么蹦跶,总不能再变出一个太子来。而且据说,萧远其实是那晋国的探子,这些年来,不知道送出去多少重要的讯息,还害得当年的燕家军吃了好几次败仗。
那位比现任小皇帝聪明许多的先太子仿佛也变得面目可憎起来,要知道萧远是晋国人,那他的女儿自然也是流着晋国的血脉,好在苍天有眼,叫那先太子在先皇前头死了,这才没有让他们大燕的皇位落到晋国人身上。
除了萧家人的倒台,朝堂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摄政王要还政给小皇帝,让小皇帝亲政了。
说是亲政,其实燕秦还是得问摄政王的意见,而且那日处置完萧家人和牵连的大臣,摄政王搬下来的椅子又给搬了回去,还是搁在小皇帝的龙椅边上。
和以前的区别在于,以前的事情都是小皇帝说话不管用,所以小皇帝说的多,摄政王下决断的少。
而现在,说话多的是燕秦,摄政王基本上都是附和,偶尔会提出一两个反对的意见,但反对也都是有理有据,而不是蛮横和强压小皇帝同意他的看法。
当然了,最重要的军政大事上,还是由摄政王做主。
燕秦很清楚,谁掌握了军权,谁才是真正当家作主的那个人。但现在这种地步,已经是摄政王让步的后果了,他是想要把军权拿回来,可不说那帮彪悍的燕家军,眼里只认燕于歌这个小主子,没他这个皇帝。
便是其他的军队,也不只是靠那么一两块虎符就能够完全的收服。想要一下子夺走摄政王的军权,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燕于歌其实是相当有能耐的将相之才,他现在才刚开始亲政,位置都没有真正的坐稳,哪里能对摄政王做些什么。
而且他也不想对摄政王做些什么——上一世的时候他不就是成功弄死了摄政王么,还不是搞得自己亡了国,比第一世的时候混得还惨。
更别说,现在第三世,他们之间还有那种不正当的关系。好不容易解决完了萧家的事情,燕秦又开始头痛起来。
不为别的,就为了一天到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摄政王。以前的时候,白天三分之一的时间他都耗在摄政王身上,自从周太傅病情加重,他的日子比先前还惨。
早朝,摄政王,下了早朝上周太傅之前上的那种课,夫子还是摄政王,还是一对一教学,下了课,去练武场,还是摄政王,之后去学凫水,还是摄政王。
便是摄政王长得再好看,天天看这么一张脸,燕秦也是会觉得厌倦的。而且摄政王教起他东西来,立马就和变了个人似的,嘴巴毒得能气死人,偏偏这人毒吧,还都戳在点上,燕秦也只能认了,而且还一定会改正,免得下次被摄政王喷得更惨。
不得不说,摄政王的严格对他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有摄政王这个“师傅”在,加上前两世的基础,燕秦前两世很多摸不透的东西,现在都是一点就通。
有失必有得,学业上他是飞跃了一大步,某些事情,也自然就被他耽搁下来。
在他登基的第二年整,终于有人忍不住递上了折子,小皇帝宫里二十来个美人,所以对方也不催婚,而是选择了催孩子。
第83章
自燕秦亲政之后,分担到他这边的折子比之前多了近一倍。在这之前,是摄政王的幕僚先替摄政王过滤一遍折子,不重要的再送到小皇帝这里来。
而现在呢,摄政王办公的地方搬到了小皇帝的御书房,折子也不需要幕僚过滤,而是直接送进来,燕秦拿一半,摄政王拿一半。
其实第二世摄政王死了那几年,燕秦也是处理过一些政事的,处理这些事情他完全能够胜任,但他要顾忌到摄政王的想法,又不能表现得太娴熟,太不像一个刚刚亲政的新手,所以碰到一些不好拿主意的,他还会特地去向摄政王请教。
毕竟权力没有全部拿回来,万一摄政王觉得他心大了,把放出来的权势又收回去怎么办?
亲情在权力面前根本不算什么,虽然摄政王说是喜欢他,但燕秦拿不准这份喜欢有多深重,完全料不准摄政王什么时候会变卦,自然还是谨慎些来的好些。
今天批着批着,他就瞧见一张委婉劝他要临幸宫妃,努力为大燕江山绵延子嗣的。
它从五个方面剖析了江山后继无人的坏处,又从五个方面诠释了江山后继有人的好处。这折子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尽是些朴实无华的话语,胜在条理分明,逻辑清晰,着实情真意切地为大燕江山,为当今天子着想。
燕秦看了眼写奏章的人,啧,果然是他后宫里某位宫妃的父亲。大概是因为小时候备受先皇冷落,又看惯了他那两个兄弟勾心斗角的样子,燕秦对孩子并没有什么执念,但作为大燕的天子,他确实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让大燕的血脉延续下去。
看了眼就在自己不远处的摄政王,他没有在这张奏折上写什么批阅的话,把折子一扣,搁置到一旁,等摄政王走了之后,他再另做打算。
没办法,燕于歌在他的身边,他根本就没有办法认真思考。
大概批阅了一个半时辰,燕秦把剩下的奏章都批完了,他把那张未下批语的合上,塞到自己练的字帖下,又把其余的理了理,站起身聊,交给摄政王过一边:“王叔,今儿个的折子都在这里了,你看看,有没有什么差错的。”
说是一人一半,但实际上折子送到御书房的时候,就被人有意的分过了,燕于歌每次都是拿上面的那一半,相较燕秦拿到的,里面的琐碎杂事要少很多,燕于歌处理起来的速度也没有那么快。
燕秦捧着折子凑到他跟前的时候,摄政王头都没有抬一下:“陛下把折子放这里吧,你先歇息一下,舒展一番筋骨,半个时辰之后,我同你一起去练武场。”
“好。”现在燕秦每日忙得很,每天眼前除了摄政王还是摄政王,也就这么点休息时间,他自然不会再在御书房带着,喊了常笑,便去了隔壁的茶水间喝茶吃点心。
燕秦前脚出了御书房的门,燕于歌后脚就从位置上起来。他没有看燕秦递给他的那些折子,而是走到小皇帝批奏折和小憩的桌子前头,从字帖下抽出被小皇帝压下的那份奏章。
燕秦总是喜欢把自己没有做完的东西压在字帖或者是未完的画作下面,不管是未完成的功课,没看完的话本,还是没批阅完的奏章。不管是失忆前,还是失忆后,这个习惯都没有改变过。
想到小皇帝当年被他缴走话本时候的样子,燕于歌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然而这点笑,在他翻开被小皇帝藏起来的折子的时候就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