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三皇子各种污蔑尉迟圭,力主停战议和,倒是素来端厚温和的大皇子,还有礼部尚书颜大人,数次进言,请皇上再坚持一把。
都已经打了大半年了,要是此时放弃,前功尽弃,实在太可惜。
皇上犹犹豫豫,拖到了七月。偏不知打哪儿,又传来一个小道消息。
说是西梁已经寻了几个相邻国家相助,应允让王子们结亲,资助他们粮草兵马。
这下子,朝中大臣又闹起来,支持罢兵。
睿帝也终于坚持不下去,正要发圣旨,召尉迟圭回来。成安公主驸马,在鸿胪寺当差,专管接待外交使臣的前探花郎,许观海风度翩翩的上朝奏了一本。
所谓的邻国相助,全是谎言!
去年冬天,整个西境大雪,损失惨重。
各国皆是自顾不暇,谁有余力救助旁人?
且还和王子们结亲,那到时扶谁当国主?回头不又打成一锅粥?
当番邦都是傻子么?
许驸马有理有据,还找了数个行走边关的商旅作证,当廷痛斥,此乃造谣生事,就是不愿大将军得胜。
户部尚书魏承祚不服,跟他当众争吵,说即便如此,大齐也“民无余粮”,承担不起这么庞大的军费开销了。
就算你许驸马觉悟高,有公主养,愿意捐出俸禄粮食,其余人不吃饭的么?
许驸马嘿然冷笑,玉树临风的一转身,抛出第二件事。
许家早在正月过后,已派嫡长孙许松,携孙媳颜氏远赴江南,耗费巨万,从江南采购了十万担军粮,已经紧急通过水路,送上前线。
算算行程,如今已经快到了!
魏大尚书所谓的“民无余粮”,纯属红口白牙。
这几年大齐确实是被战乱波及,百姓受损严重,但江南的地主豪商们,还是存粮颇丰。
他们只需要皇上给一个嘉奖,这些粮食就算是他们捐的了。
这两巴掌,可是把一群主和派的老脸,都给按在地下摩擦。
皇上再无二话。
继续打!
却没想到,只坚持了不到一个月。
八月初二,深夜。
一封八百里加急,叩开了京城城门。
大捷!
前线大捷!
驻守甘州的郭大将军,出奇兵,绕后路,斜插进西梁,直接打到人家国都门下。
使了一招围魏救赵,逼得西梁主动撤兵投降了。
愿意割让渠州,并派王子前来大齐议和,以求大齐退兵。
胜利的消息一路传到京师,天下震动,京城欢呼。
无数被惊醒的百姓,齐声高呼,大齐万胜!
他们赢了,
渠州当真收回来了!
睿帝深更半夜被吵醒,原本是很生气的,可听到捷报,简直难以置信。
光着脚连鞋都没穿,就急召使者送上战报,反复看了三四遍,犹自不信。
“大海,朕,朕别还是在梦中吧?”
海公公笑了,“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这不是做梦,是真的呢!尉迟将军和郭大将军,当真是替您打下渠州来了!”
睿帝这才开怀大笑,这种国之幸事,也无须讲究宫规了。
赶紧点灯,大开宫门,他要上朝,向天下公布这个特大喜讯!
这是他身为帝王的最大骄傲,
就算死了,就凭这份实打实的功绩,足以被称作明主,后世传颂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
皇上是高兴了,主战的许家,颜家,还有大皇子他们,都高兴极了。
可当初一直坚持罢战,称“民无余粮”的户部尚书魏承祚,羞得告病,躲在家中不敢上朝。
那位“宅心仁厚、体恤百姓”的三皇子,更是在他的新皇子府里,脸黑如锅底。
对,
大将军战事如此激烈,都没能耽误三皇子殿下修建府邸。
他不仅修了,还挑了京城最好的一块地方。
占了大片京城百姓的菜地,就为了给自家造个后花园,多些景致,招来怨声载道。
不过他如今还可以在外头躲清静,身处宫中的高贤妃,却是避无可避。
还得打扮得花枝招展,随故意来膈应她的牛皇后,还有嫔妃们,一起去向皇上朝贺道喜。
气得她回来就砸了一只心爱的花瓶。
“竖子,老匹夫!二人坏我好事!”
原本,按她们和高家商议的计策,是借口北境干旱少雪,假装打几场小仗,再由高家出面讲和,捞些功劳。
当然,那些打仗的北境部族,也可借此向大齐讨要皇女婚配,得些嫁妆粮食,算是各取所需了。
谁知还没等他们动手,尉迟圭这个杀神,先在西边打起来了。
听说这位鬼将军的大名,北境那些部族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出兵了。
西梁都没动手,虎威大将军都打了过去。
要是他们先动手,招惹了这尊杀神,到他们这里来垒几座京观怎么办?
故此在战事胶着时,三皇子才会那般上蹿下跳,假意仁厚,后面还私下放出流言,想搅黄了这场战事。
谁知不仅没搅黄,还叫人家赢了。
赢了不说,连大皇子的外家,郭家都立下大功,这让高贤妃如何不恨?
还有许家,要不是他家多事。
戳破流言没什么,最关键的是送了那批粮食,解了前线燃眉之急。
可问题是他家怎么那么早就预料到这事,还派人下江南采购了?
同样的问题,皇上也问起驸马许观海。
许观海就不好意思的笑了,“皇上,这其实原是我家的一点小私心来着。本想着要打仗了,肯定粮价要涨,故此才叫我侄儿去江南贩上一批,好挣个差价。谁想最后听着前线缺粮,我许家世代深受皇恩,岂有坐视不理的道理?这才临时改道,把粮食送到前线去了。”
这话听着倒是合情合理。
不过皇上不是这么容易被说服的。
“那你家又如何说动江南那些土财主们,肯捐这批粮食?”
这打仗又不知道输赢,连皇上都有段时间信心动摇,许家更不能未卜先知。
万一输了呢?
许观海嘿嘿笑得颇有几分鸡贼,“因为臣那侄儿和侄媳妇儿答应他们,只要肯捐,日后都可送一位子弟进颜家书院附读三年。如若愿意,也得能臣指点一二,这才把事谈成。”
都已经打了大半年了,要是此时放弃,前功尽弃,实在太可惜。
皇上犹犹豫豫,拖到了七月。偏不知打哪儿,又传来一个小道消息。
说是西梁已经寻了几个相邻国家相助,应允让王子们结亲,资助他们粮草兵马。
这下子,朝中大臣又闹起来,支持罢兵。
睿帝也终于坚持不下去,正要发圣旨,召尉迟圭回来。成安公主驸马,在鸿胪寺当差,专管接待外交使臣的前探花郎,许观海风度翩翩的上朝奏了一本。
所谓的邻国相助,全是谎言!
去年冬天,整个西境大雪,损失惨重。
各国皆是自顾不暇,谁有余力救助旁人?
且还和王子们结亲,那到时扶谁当国主?回头不又打成一锅粥?
当番邦都是傻子么?
许驸马有理有据,还找了数个行走边关的商旅作证,当廷痛斥,此乃造谣生事,就是不愿大将军得胜。
户部尚书魏承祚不服,跟他当众争吵,说即便如此,大齐也“民无余粮”,承担不起这么庞大的军费开销了。
就算你许驸马觉悟高,有公主养,愿意捐出俸禄粮食,其余人不吃饭的么?
许驸马嘿然冷笑,玉树临风的一转身,抛出第二件事。
许家早在正月过后,已派嫡长孙许松,携孙媳颜氏远赴江南,耗费巨万,从江南采购了十万担军粮,已经紧急通过水路,送上前线。
算算行程,如今已经快到了!
魏大尚书所谓的“民无余粮”,纯属红口白牙。
这几年大齐确实是被战乱波及,百姓受损严重,但江南的地主豪商们,还是存粮颇丰。
他们只需要皇上给一个嘉奖,这些粮食就算是他们捐的了。
这两巴掌,可是把一群主和派的老脸,都给按在地下摩擦。
皇上再无二话。
继续打!
却没想到,只坚持了不到一个月。
八月初二,深夜。
一封八百里加急,叩开了京城城门。
大捷!
前线大捷!
驻守甘州的郭大将军,出奇兵,绕后路,斜插进西梁,直接打到人家国都门下。
使了一招围魏救赵,逼得西梁主动撤兵投降了。
愿意割让渠州,并派王子前来大齐议和,以求大齐退兵。
胜利的消息一路传到京师,天下震动,京城欢呼。
无数被惊醒的百姓,齐声高呼,大齐万胜!
他们赢了,
渠州当真收回来了!
睿帝深更半夜被吵醒,原本是很生气的,可听到捷报,简直难以置信。
光着脚连鞋都没穿,就急召使者送上战报,反复看了三四遍,犹自不信。
“大海,朕,朕别还是在梦中吧?”
海公公笑了,“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这不是做梦,是真的呢!尉迟将军和郭大将军,当真是替您打下渠州来了!”
睿帝这才开怀大笑,这种国之幸事,也无须讲究宫规了。
赶紧点灯,大开宫门,他要上朝,向天下公布这个特大喜讯!
这是他身为帝王的最大骄傲,
就算死了,就凭这份实打实的功绩,足以被称作明主,后世传颂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
皇上是高兴了,主战的许家,颜家,还有大皇子他们,都高兴极了。
可当初一直坚持罢战,称“民无余粮”的户部尚书魏承祚,羞得告病,躲在家中不敢上朝。
那位“宅心仁厚、体恤百姓”的三皇子,更是在他的新皇子府里,脸黑如锅底。
对,
大将军战事如此激烈,都没能耽误三皇子殿下修建府邸。
他不仅修了,还挑了京城最好的一块地方。
占了大片京城百姓的菜地,就为了给自家造个后花园,多些景致,招来怨声载道。
不过他如今还可以在外头躲清静,身处宫中的高贤妃,却是避无可避。
还得打扮得花枝招展,随故意来膈应她的牛皇后,还有嫔妃们,一起去向皇上朝贺道喜。
气得她回来就砸了一只心爱的花瓶。
“竖子,老匹夫!二人坏我好事!”
原本,按她们和高家商议的计策,是借口北境干旱少雪,假装打几场小仗,再由高家出面讲和,捞些功劳。
当然,那些打仗的北境部族,也可借此向大齐讨要皇女婚配,得些嫁妆粮食,算是各取所需了。
谁知还没等他们动手,尉迟圭这个杀神,先在西边打起来了。
听说这位鬼将军的大名,北境那些部族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出兵了。
西梁都没动手,虎威大将军都打了过去。
要是他们先动手,招惹了这尊杀神,到他们这里来垒几座京观怎么办?
故此在战事胶着时,三皇子才会那般上蹿下跳,假意仁厚,后面还私下放出流言,想搅黄了这场战事。
谁知不仅没搅黄,还叫人家赢了。
赢了不说,连大皇子的外家,郭家都立下大功,这让高贤妃如何不恨?
还有许家,要不是他家多事。
戳破流言没什么,最关键的是送了那批粮食,解了前线燃眉之急。
可问题是他家怎么那么早就预料到这事,还派人下江南采购了?
同样的问题,皇上也问起驸马许观海。
许观海就不好意思的笑了,“皇上,这其实原是我家的一点小私心来着。本想着要打仗了,肯定粮价要涨,故此才叫我侄儿去江南贩上一批,好挣个差价。谁想最后听着前线缺粮,我许家世代深受皇恩,岂有坐视不理的道理?这才临时改道,把粮食送到前线去了。”
这话听着倒是合情合理。
不过皇上不是这么容易被说服的。
“那你家又如何说动江南那些土财主们,肯捐这批粮食?”
这打仗又不知道输赢,连皇上都有段时间信心动摇,许家更不能未卜先知。
万一输了呢?
许观海嘿嘿笑得颇有几分鸡贼,“因为臣那侄儿和侄媳妇儿答应他们,只要肯捐,日后都可送一位子弟进颜家书院附读三年。如若愿意,也得能臣指点一二,这才把事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