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当然明白外头传这些话,对卫八娘的名声影响更大些,毕竟她是个女郎,这些话关系到她的闺誉。
但是乐氏说的话含糊,还有她脸上的表情,令孔氏怀疑她上门来恐怕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担起责任来。可是要担起责任,就要跟卫八娘定亲,以后娶她。但是,她儿子萧弘可是说了,他坚决不同意跟卫八娘定亲的,否则他就会去徐州,去了徐州能干什么,当然是从军。孔氏是爱子之人,她哪里舍得自己的宝贝儿子去徐州去从军。尽管现在萧家两兄弟也在军队里面挂了职,可那是守卫皇宫的宿卫军,都是清贵的世家子弟才能进的,待遇好,升迁快,又有身份。哪里是徐州那里的大头兵可以比的。在徐州呆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皇帝赐宅,萧家人迁到建康,这里可是京城,权贵甚多,生活奢侈,想买什么也都有。而且京城里这贵族之间的交往也是风雅高端上档次,徐州那些地方上比当然没法比。
孔氏非常喜欢建康,她一直以来都想在京城生活,结交高门大族的妇人,过真正的贵妇名媛的生活。她也希望儿子们能娶进顶级门阀的女郎,提高萧家的门第。
她的长子能尚庐陵公主,这大大出乎她的意料。一跟丈夫说起,就是还是来了建康好,她的儿子竟然得到了庐陵公主的垂青,皇帝让长子尚了庐陵公主。这要是呆在徐州那个地方,哪里能认识公主,长子哪能有这么好的婚事。
长子尚了庐陵公主,接下来她要操心的就是次子的婚事了。
当听萧弘说要是逼他跟什么卫八娘定亲,他就要跑去徐州,她当然是不愿意。去了徐州,哪里有机会去认识那些顶级门阀的女郎们,徐州那地方多的是二三流的地方士族,哪里能更京城建康比。
所以,后面,她才替儿子进宫里,去谢家辟谣。
这么做的目的,不外是希望次子能留在建康,将来也像他兄长一样跟一位门第高,他又钟意的女郎成亲。卫家虽然也是一流士族之家,要说门第,孔氏还是满意卫家的门第的。卫琴莲的爹可是当世跟谢庄齐名的大名士,卫家也是拥立景元帝的功臣,这几十年来家族昌盛,卫琴莲还是配得上萧弘。无奈,她的儿子就是不愿意,她这个当娘的也没有办法。她总不能成全别人的孩子,坑自己的孩子吧。
孔氏听了乐氏的话,就问她想怎么办。
乐氏期期艾艾道:“我……我看平息谣言,只能让你家三郎跟我家八娘定下亲事……”
孔氏也预料到恐怕乐氏会这么说,最终乐氏还真这么说了。她也早有话等着了。
于是只听孔氏道:“既然这是谣言,当然要辟谣,这么早就定下我家三郎和你家八娘的事情也是不妥。我也不晓得你家八娘到底是怎么跟你说的,我就把我晓得的关于这谣言的起源说给你听一听吧……”
接着孔氏就把她从次子萧弘那里听来的话都说给了乐氏听,最后道:“这谣言就是这么起的,我家三郎说了,他不愿意为了平息这谣言,草草定下什么亲事,他想大一点儿再考虑亲事。”
这大概算是孔氏直接拒绝了乐氏的提议吧。乐氏也是个聪明人,不可能听不出来孔氏言下之意。
她这一趟厚着脸皮到萧府来,其实还是因为她的女儿卫八娘求她了。
卫八娘跟萧弘之间有首尾的话是最近几日才传到乐氏耳朵里的,她听了后,十分生气,就跑去找女儿卫琴莲,问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她跟萧三郎真有什么。
卫琴莲正等着这一天呢,见她母亲来过问起这件事,就说其实她跟萧弘认识几年了,彼此的印象不错,可能别人见他们走得近,所以传出来这些话。
乐氏听了责怪卫琴莲怎么那么不小心,跟一个郎君走得近,还让大家都看见,竟然还传出来这样不堪的话。接着她又问女儿,是不是喜欢萧三郎,才没有去辟谣?
卫琴莲点头承认了,并且求乐氏帮她定下跟萧弘的亲事,如此一来既能达成她的心愿,又能让谣言平息下去。
乐氏想一想同意了,毕竟萧家如今正得圣宠,萧弘的长兄即将跟庐陵公主成亲,成为驸马,萧家也能因为这一门亲事,门第大大的提高。再说了萧弘的容貌和风仪也是出众的,配得上她的女儿。
这么综合一考虑,乐氏也就答应了女儿的请求,同意上萧府去走动下,跟萧弘的娘孔氏碰个面,争取把她女儿跟萧弘的亲事给定下。
原以为到了萧府,跟萧弘的娘见了面,她要是也听到这么样个谣言,必定也是着急,想要平息谣言,而要平息谣言当然是两家孩子定亲是最简捷的方式。
可是没想到,萧弘的娘竟然说出了婉拒的话。难道萧家不把这有损家族名声的话当回事?还是因为萧弘是个郎君,不像她家里的八娘是个女郎,在谣言里面不会那么受伤害?
乐氏一下子就急了,道:“不想法子平息这谣言,以后我家八娘可就完了。难不成就因为我家八娘是个女郎,在这谣言里要吃亏些,你们就不管了么?”
“可这谣言也是王十一郎说出来的,不是我家三郎啊。况且我家三郎说了,他跟你家八娘也只不过是泛泛之交,他又没做什么对不起你家八娘的事情,怎么会让他来担责?还有,我忘了跟你说,我也进宫跟蔡夫人说了这谣言的起源,她也乐意帮着我在皇族里辟谣,另外,我也去谢家跟谢家的夫人们说了这件事,她们也答应到处走动时,帮着我家三郎辟谣。所以,你不用着急,我想,等不了多久,这谣言就会平息下去的。若是你不放心,也可以去找那王十一郎,让他出面向我们两家的孩子致歉,那样谣言就会很快平息了,你以为如何?”
孔氏这些话可谓是说得相当聪明,先帮着自己孩子撇清了关系,其次为了避免对方恼羞成怒,也说了她如何去想办法平息谣言的。总之,该她做的事情她都做了,目的还是一个,萧家不会因为谣言就让他们家的三郎跟卫家的八娘定亲的。
听了孔氏的这番话,乐氏是想发火也发不起来。
在她心里是既怪自己的女儿不说实话,说什么她跟萧三郎彼此映像不错,其实呢,萧三郎只不过把她当成泛泛之交而已,所以自己的女儿是自作多情了,以至于让她这个当娘的到萧府来被下了脸,丢了面子,她真是一肚子闷气。
另外,她还怪孔氏眼高于顶,瞧不起卫家。想来萧家不过是这两年才得圣宠的新贵,论起门第来远远不如卫家。可孔氏仗着她的长子就要尚庐陵公主成为驸马,萧家成为皇亲国戚,就开始瞧不上卫家的女儿了。
要说换一家的郎君,跟自己女儿有了这样的谣言,自己上门去这么一提,保管两边就达成意见,让两家孩子成亲来平息谣言了,可孔氏偏不。这不是看不起卫家是什么?
好,既然萧家看不起卫家,那么她也不会留在这里自取其辱了。
乐氏遂站起来,冷冰冰地扔下一句话:“你都把话说完了,事儿也办完了,还问我以为如何?我卫家的女郎不愁嫁,用不着低三下四来求人娶……”
说完,拂袖而去。
“哎……”孔氏摇摇头,就知道自己婉拒乐氏把她女儿跟自己儿子凑会得罪人,但是没办法,终究还是自己的儿子重要。她犯不着为了交好卫家,让自己的儿子不开心。
乐氏回到家里,越想越气,让奴婢去把卫琴莲叫到自己跟前来,好一顿骂,骂得卫琴莲眼泪涟涟,哭泣不止。
“我真是气死了,这辈子还没被人这样瞧不起过,这都是因为你,不跟我说实话!从今儿起,到来年,一年之内你不许出门儿,在家里给我好好思过,以后,凡是有萧三郎的地方,你都给我避着走,否则,将来没有婆家肯要你,嫁不出去,可不要到我跟前来哭!”
☆、第114章 11.4
卫琴莲也是从没有想到过,她这一招推波助澜,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非但如此,还被她母亲臭骂一顿,兼禁足一年。按理说,是个人遭遇到这样的事情,对萧弘怕就该死心了,可她不,她是认定了萧弘这个人,还想着以后扭转乾坤呢。
就在卫琴莲禁足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先是萧伦跟庐陵公主在五月里成亲之后,接着是谢家十郎,也就是谢庄因病早逝的二哥的次子,一直养在他跟前的谢节,娶了陈郡殷氏的殷惠茹为妻。
八月里,刘蝉儿嫁给了太原王氏的王冰,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婚礼。
谢妙容参加这三人的婚礼,送了重礼,一整套的高足家具加上瓷器金银器。不过,现在谢氏宜家木器店的生意蒸蒸日上,她也不差这点儿钱。因为庐陵公主和刘蝉儿的婚礼都格外瞩目,所以她送家具也是打了广告,让高足家具在景朝皇室和士族之家里更为流行,这样一来,订单更多,她其实是赚到了。
位于谢府后花园,属于谢妙容的那两亩多地上,她栽下去的蜜瓜和葡萄也挂果了。只不过葡萄是第一年栽种,没有经过选育良种,所以看上去卖相不太好,有点儿小。至于蜜瓜则是跟平时谢府享用的没什么区别。
因为还有一天就是中秋了,谢妙容这一日特意去谢府后园她的瓜果园里去采摘瓜果和葡萄,她打算把头一年种出来的蜜瓜和葡萄摘下来,除了给祖母和父亲母亲那里送一些去外,还给各房都送点儿去,让大家都享用下她的劳动成果。
把自己房内服侍的婢女都叫了去,另外后园那四个帮她种地伺弄蔬菜和瓜果的婢女也叫了来,谢妙容让她们提着篮子跟在后面,除了第一个和第二个篮子里放的瓜果要多些外,剩下的都差不多的量。
耗了两个多时辰,谢妙容地里的蜜瓜和葡萄被她摘了大半,看看也分配妥当了。
她就让八个婢女跟着,自己洗了手,留下来第一篮和第二篮,剩下的让她们送去谢府各房。
第一篮和第二篮她则是打算亲自送到祖母和爹娘那里。
送去祖母姜氏那里时,姜氏把她猛夸一顿,说这些蜜瓜和葡萄一看就比外头买的好吃,又赞她有孝心。一高兴,让人去开了她的箱子,送了谢妙容一整套翡翠头面,说是让她明儿过节戴。
谢妙容其实首饰不少,可是看她祖母送的这一套头面上的翡翠通透碧绿,毫无瑕疵,确实是好东西。是个女孩子,对美丽的珠宝首饰都是喜欢的,她也同样如此,不会嫌弃自己妆奁里的东西多。所以,毫无节操地要了。
说实话,她祖母给她的一整套的翡翠头面,估计能买几千篮子蜜瓜和葡萄都不止。
老夫人好东西不少,当然是给有孝心,看着喜欢的子孙。谢妙容自小在姜氏跟前长大,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背地里,谢府的那些跟她同辈的孙子孙女没少议论,甚至于连她的长辈也要嫉妒。比如说她四婶朱氏,得了她送的蜜瓜和葡萄后,一边吃着一边打听她都给谁送了,底下的婢女跟她说了,府里各房都有,特别是老夫人那里更多。她立即就想到,恐怕老夫人一高兴,又得赏谢妙容什么好东西了。
果然,第二日在谢府的中秋宴上,她看到谢妙容戴了一副新的翡翠头面,一看就是好东西。她故意去问谢妙容这副头面是在建康哪家首饰店做的,真是漂亮。谢妙容跟她讲,是祖母昨儿赏给她的,因为喜欢她送的那些瓜果。
朱氏一听,心里那滋味儿,真是别替多酸爽。
中秋宴结束后,回去她就偏头痛,一晚上没睡好,抱怨老夫人一辈子偏心。早前偏心老三夫妻,现在偏心他们两个生的女儿。自己嫁进谢家十多二十年了,没得过婆婆的什么赏赐,似乎这些年就得过两根金步摇,一对儿玉镯,还是她生了两个儿子的那两年,过生日的时候,婆婆赏给她的。但是这些东西,跟谢妙容得的那副镶嵌了碧绿通透的翡翠的头面完全无法比啊。
从婆婆又联想到丈夫谢岩,谢岩这些年倒是送过她一些首饰,不过论华贵程度还是无法同谢妙容得到的那副镶嵌翡翠的金头面相比。对于丈夫的怨言朱氏就更多了,因为谢岩回江州后,跟那个连妾也混不上的蔡氏又生了一个儿子。尽管那儿子并不能带回谢府,也得不到老夫人的承认,可是对于蔡氏来说却是极好的事情,因为她可以亲自抚养那个儿子,不用再母子分离了。谢岩因为蔡氏替他生了个儿子,所以,对蔡氏也越发上心了。就在蔡氏产子的那一年,他没有回家过年,而是留在了江州。
朱氏如今也不是那么盼望谢岩回家过年了,因为,家里还有两个妾在翘首以盼,等着谢岩回来呢。一想起谢岩回到家,就钻进那两个妾的屋子里,跟她们鬼混,朱氏心里就来气。与其这样,她倒愿他不回来,落得眼前干净。
次日起来,朱氏头疼,令人寻了两张膏药来,贴在额角,那两个妾上她跟前来请安,伺候她吃朝食。
这两年,她婆婆姜氏那里是免了她的晨昏定省,她回自己屋,倒是严格起来,让谢岩纳那两个妾天天到她跟前来立规矩,把主母的架子端得足足的。
朱氏心理矛盾,既看不得那两个花枝招展的妾,又喜欢让她们两个早晚来请安,当面还喜欢挑剔两人。
这昨儿中秋宴回来心里不舒坦,晚上失眠以致头疼,早晨起来,看见那两个妾,先就发了一通火,后面又故意挑剔她们一个不好好盛饭,另一个不好好夹菜。
谢岩纳这两个妾但凡谢岩在府里,她们就会跟朱氏对着干,谢岩不在,没有撑腰的人,朱氏发火挑剔她们这不对那不对,两人也只有忍着。
有好长一段时间,朱氏没朝她们两个发这么大的火了,今天也不晓得朱氏怎么了,两人只好撇撇嘴,听她训人。
正训着人了,一个婢女慌慌张张跑进来说老夫人那里派了人来传,让她去嘉玉堂一趟。
但是乐氏说的话含糊,还有她脸上的表情,令孔氏怀疑她上门来恐怕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担起责任来。可是要担起责任,就要跟卫八娘定亲,以后娶她。但是,她儿子萧弘可是说了,他坚决不同意跟卫八娘定亲的,否则他就会去徐州,去了徐州能干什么,当然是从军。孔氏是爱子之人,她哪里舍得自己的宝贝儿子去徐州去从军。尽管现在萧家两兄弟也在军队里面挂了职,可那是守卫皇宫的宿卫军,都是清贵的世家子弟才能进的,待遇好,升迁快,又有身份。哪里是徐州那里的大头兵可以比的。在徐州呆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皇帝赐宅,萧家人迁到建康,这里可是京城,权贵甚多,生活奢侈,想买什么也都有。而且京城里这贵族之间的交往也是风雅高端上档次,徐州那些地方上比当然没法比。
孔氏非常喜欢建康,她一直以来都想在京城生活,结交高门大族的妇人,过真正的贵妇名媛的生活。她也希望儿子们能娶进顶级门阀的女郎,提高萧家的门第。
她的长子能尚庐陵公主,这大大出乎她的意料。一跟丈夫说起,就是还是来了建康好,她的儿子竟然得到了庐陵公主的垂青,皇帝让长子尚了庐陵公主。这要是呆在徐州那个地方,哪里能认识公主,长子哪能有这么好的婚事。
长子尚了庐陵公主,接下来她要操心的就是次子的婚事了。
当听萧弘说要是逼他跟什么卫八娘定亲,他就要跑去徐州,她当然是不愿意。去了徐州,哪里有机会去认识那些顶级门阀的女郎们,徐州那地方多的是二三流的地方士族,哪里能更京城建康比。
所以,后面,她才替儿子进宫里,去谢家辟谣。
这么做的目的,不外是希望次子能留在建康,将来也像他兄长一样跟一位门第高,他又钟意的女郎成亲。卫家虽然也是一流士族之家,要说门第,孔氏还是满意卫家的门第的。卫琴莲的爹可是当世跟谢庄齐名的大名士,卫家也是拥立景元帝的功臣,这几十年来家族昌盛,卫琴莲还是配得上萧弘。无奈,她的儿子就是不愿意,她这个当娘的也没有办法。她总不能成全别人的孩子,坑自己的孩子吧。
孔氏听了乐氏的话,就问她想怎么办。
乐氏期期艾艾道:“我……我看平息谣言,只能让你家三郎跟我家八娘定下亲事……”
孔氏也预料到恐怕乐氏会这么说,最终乐氏还真这么说了。她也早有话等着了。
于是只听孔氏道:“既然这是谣言,当然要辟谣,这么早就定下我家三郎和你家八娘的事情也是不妥。我也不晓得你家八娘到底是怎么跟你说的,我就把我晓得的关于这谣言的起源说给你听一听吧……”
接着孔氏就把她从次子萧弘那里听来的话都说给了乐氏听,最后道:“这谣言就是这么起的,我家三郎说了,他不愿意为了平息这谣言,草草定下什么亲事,他想大一点儿再考虑亲事。”
这大概算是孔氏直接拒绝了乐氏的提议吧。乐氏也是个聪明人,不可能听不出来孔氏言下之意。
她这一趟厚着脸皮到萧府来,其实还是因为她的女儿卫八娘求她了。
卫八娘跟萧弘之间有首尾的话是最近几日才传到乐氏耳朵里的,她听了后,十分生气,就跑去找女儿卫琴莲,问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她跟萧三郎真有什么。
卫琴莲正等着这一天呢,见她母亲来过问起这件事,就说其实她跟萧弘认识几年了,彼此的印象不错,可能别人见他们走得近,所以传出来这些话。
乐氏听了责怪卫琴莲怎么那么不小心,跟一个郎君走得近,还让大家都看见,竟然还传出来这样不堪的话。接着她又问女儿,是不是喜欢萧三郎,才没有去辟谣?
卫琴莲点头承认了,并且求乐氏帮她定下跟萧弘的亲事,如此一来既能达成她的心愿,又能让谣言平息下去。
乐氏想一想同意了,毕竟萧家如今正得圣宠,萧弘的长兄即将跟庐陵公主成亲,成为驸马,萧家也能因为这一门亲事,门第大大的提高。再说了萧弘的容貌和风仪也是出众的,配得上她的女儿。
这么综合一考虑,乐氏也就答应了女儿的请求,同意上萧府去走动下,跟萧弘的娘孔氏碰个面,争取把她女儿跟萧弘的亲事给定下。
原以为到了萧府,跟萧弘的娘见了面,她要是也听到这么样个谣言,必定也是着急,想要平息谣言,而要平息谣言当然是两家孩子定亲是最简捷的方式。
可是没想到,萧弘的娘竟然说出了婉拒的话。难道萧家不把这有损家族名声的话当回事?还是因为萧弘是个郎君,不像她家里的八娘是个女郎,在谣言里面不会那么受伤害?
乐氏一下子就急了,道:“不想法子平息这谣言,以后我家八娘可就完了。难不成就因为我家八娘是个女郎,在这谣言里要吃亏些,你们就不管了么?”
“可这谣言也是王十一郎说出来的,不是我家三郎啊。况且我家三郎说了,他跟你家八娘也只不过是泛泛之交,他又没做什么对不起你家八娘的事情,怎么会让他来担责?还有,我忘了跟你说,我也进宫跟蔡夫人说了这谣言的起源,她也乐意帮着我在皇族里辟谣,另外,我也去谢家跟谢家的夫人们说了这件事,她们也答应到处走动时,帮着我家三郎辟谣。所以,你不用着急,我想,等不了多久,这谣言就会平息下去的。若是你不放心,也可以去找那王十一郎,让他出面向我们两家的孩子致歉,那样谣言就会很快平息了,你以为如何?”
孔氏这些话可谓是说得相当聪明,先帮着自己孩子撇清了关系,其次为了避免对方恼羞成怒,也说了她如何去想办法平息谣言的。总之,该她做的事情她都做了,目的还是一个,萧家不会因为谣言就让他们家的三郎跟卫家的八娘定亲的。
听了孔氏的这番话,乐氏是想发火也发不起来。
在她心里是既怪自己的女儿不说实话,说什么她跟萧三郎彼此映像不错,其实呢,萧三郎只不过把她当成泛泛之交而已,所以自己的女儿是自作多情了,以至于让她这个当娘的到萧府来被下了脸,丢了面子,她真是一肚子闷气。
另外,她还怪孔氏眼高于顶,瞧不起卫家。想来萧家不过是这两年才得圣宠的新贵,论起门第来远远不如卫家。可孔氏仗着她的长子就要尚庐陵公主成为驸马,萧家成为皇亲国戚,就开始瞧不上卫家的女儿了。
要说换一家的郎君,跟自己女儿有了这样的谣言,自己上门去这么一提,保管两边就达成意见,让两家孩子成亲来平息谣言了,可孔氏偏不。这不是看不起卫家是什么?
好,既然萧家看不起卫家,那么她也不会留在这里自取其辱了。
乐氏遂站起来,冷冰冰地扔下一句话:“你都把话说完了,事儿也办完了,还问我以为如何?我卫家的女郎不愁嫁,用不着低三下四来求人娶……”
说完,拂袖而去。
“哎……”孔氏摇摇头,就知道自己婉拒乐氏把她女儿跟自己儿子凑会得罪人,但是没办法,终究还是自己的儿子重要。她犯不着为了交好卫家,让自己的儿子不开心。
乐氏回到家里,越想越气,让奴婢去把卫琴莲叫到自己跟前来,好一顿骂,骂得卫琴莲眼泪涟涟,哭泣不止。
“我真是气死了,这辈子还没被人这样瞧不起过,这都是因为你,不跟我说实话!从今儿起,到来年,一年之内你不许出门儿,在家里给我好好思过,以后,凡是有萧三郎的地方,你都给我避着走,否则,将来没有婆家肯要你,嫁不出去,可不要到我跟前来哭!”
☆、第114章 11.4
卫琴莲也是从没有想到过,她这一招推波助澜,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非但如此,还被她母亲臭骂一顿,兼禁足一年。按理说,是个人遭遇到这样的事情,对萧弘怕就该死心了,可她不,她是认定了萧弘这个人,还想着以后扭转乾坤呢。
就在卫琴莲禁足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先是萧伦跟庐陵公主在五月里成亲之后,接着是谢家十郎,也就是谢庄因病早逝的二哥的次子,一直养在他跟前的谢节,娶了陈郡殷氏的殷惠茹为妻。
八月里,刘蝉儿嫁给了太原王氏的王冰,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婚礼。
谢妙容参加这三人的婚礼,送了重礼,一整套的高足家具加上瓷器金银器。不过,现在谢氏宜家木器店的生意蒸蒸日上,她也不差这点儿钱。因为庐陵公主和刘蝉儿的婚礼都格外瞩目,所以她送家具也是打了广告,让高足家具在景朝皇室和士族之家里更为流行,这样一来,订单更多,她其实是赚到了。
位于谢府后花园,属于谢妙容的那两亩多地上,她栽下去的蜜瓜和葡萄也挂果了。只不过葡萄是第一年栽种,没有经过选育良种,所以看上去卖相不太好,有点儿小。至于蜜瓜则是跟平时谢府享用的没什么区别。
因为还有一天就是中秋了,谢妙容这一日特意去谢府后园她的瓜果园里去采摘瓜果和葡萄,她打算把头一年种出来的蜜瓜和葡萄摘下来,除了给祖母和父亲母亲那里送一些去外,还给各房都送点儿去,让大家都享用下她的劳动成果。
把自己房内服侍的婢女都叫了去,另外后园那四个帮她种地伺弄蔬菜和瓜果的婢女也叫了来,谢妙容让她们提着篮子跟在后面,除了第一个和第二个篮子里放的瓜果要多些外,剩下的都差不多的量。
耗了两个多时辰,谢妙容地里的蜜瓜和葡萄被她摘了大半,看看也分配妥当了。
她就让八个婢女跟着,自己洗了手,留下来第一篮和第二篮,剩下的让她们送去谢府各房。
第一篮和第二篮她则是打算亲自送到祖母和爹娘那里。
送去祖母姜氏那里时,姜氏把她猛夸一顿,说这些蜜瓜和葡萄一看就比外头买的好吃,又赞她有孝心。一高兴,让人去开了她的箱子,送了谢妙容一整套翡翠头面,说是让她明儿过节戴。
谢妙容其实首饰不少,可是看她祖母送的这一套头面上的翡翠通透碧绿,毫无瑕疵,确实是好东西。是个女孩子,对美丽的珠宝首饰都是喜欢的,她也同样如此,不会嫌弃自己妆奁里的东西多。所以,毫无节操地要了。
说实话,她祖母给她的一整套的翡翠头面,估计能买几千篮子蜜瓜和葡萄都不止。
老夫人好东西不少,当然是给有孝心,看着喜欢的子孙。谢妙容自小在姜氏跟前长大,当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背地里,谢府的那些跟她同辈的孙子孙女没少议论,甚至于连她的长辈也要嫉妒。比如说她四婶朱氏,得了她送的蜜瓜和葡萄后,一边吃着一边打听她都给谁送了,底下的婢女跟她说了,府里各房都有,特别是老夫人那里更多。她立即就想到,恐怕老夫人一高兴,又得赏谢妙容什么好东西了。
果然,第二日在谢府的中秋宴上,她看到谢妙容戴了一副新的翡翠头面,一看就是好东西。她故意去问谢妙容这副头面是在建康哪家首饰店做的,真是漂亮。谢妙容跟她讲,是祖母昨儿赏给她的,因为喜欢她送的那些瓜果。
朱氏一听,心里那滋味儿,真是别替多酸爽。
中秋宴结束后,回去她就偏头痛,一晚上没睡好,抱怨老夫人一辈子偏心。早前偏心老三夫妻,现在偏心他们两个生的女儿。自己嫁进谢家十多二十年了,没得过婆婆的什么赏赐,似乎这些年就得过两根金步摇,一对儿玉镯,还是她生了两个儿子的那两年,过生日的时候,婆婆赏给她的。但是这些东西,跟谢妙容得的那副镶嵌了碧绿通透的翡翠的头面完全无法比啊。
从婆婆又联想到丈夫谢岩,谢岩这些年倒是送过她一些首饰,不过论华贵程度还是无法同谢妙容得到的那副镶嵌翡翠的金头面相比。对于丈夫的怨言朱氏就更多了,因为谢岩回江州后,跟那个连妾也混不上的蔡氏又生了一个儿子。尽管那儿子并不能带回谢府,也得不到老夫人的承认,可是对于蔡氏来说却是极好的事情,因为她可以亲自抚养那个儿子,不用再母子分离了。谢岩因为蔡氏替他生了个儿子,所以,对蔡氏也越发上心了。就在蔡氏产子的那一年,他没有回家过年,而是留在了江州。
朱氏如今也不是那么盼望谢岩回家过年了,因为,家里还有两个妾在翘首以盼,等着谢岩回来呢。一想起谢岩回到家,就钻进那两个妾的屋子里,跟她们鬼混,朱氏心里就来气。与其这样,她倒愿他不回来,落得眼前干净。
次日起来,朱氏头疼,令人寻了两张膏药来,贴在额角,那两个妾上她跟前来请安,伺候她吃朝食。
这两年,她婆婆姜氏那里是免了她的晨昏定省,她回自己屋,倒是严格起来,让谢岩纳那两个妾天天到她跟前来立规矩,把主母的架子端得足足的。
朱氏心理矛盾,既看不得那两个花枝招展的妾,又喜欢让她们两个早晚来请安,当面还喜欢挑剔两人。
这昨儿中秋宴回来心里不舒坦,晚上失眠以致头疼,早晨起来,看见那两个妾,先就发了一通火,后面又故意挑剔她们一个不好好盛饭,另一个不好好夹菜。
谢岩纳这两个妾但凡谢岩在府里,她们就会跟朱氏对着干,谢岩不在,没有撑腰的人,朱氏发火挑剔她们这不对那不对,两人也只有忍着。
有好长一段时间,朱氏没朝她们两个发这么大的火了,今天也不晓得朱氏怎么了,两人只好撇撇嘴,听她训人。
正训着人了,一个婢女慌慌张张跑进来说老夫人那里派了人来传,让她去嘉玉堂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