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他终于无法阻挡这个孩子的步伐,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与自己背道而驰,大步走上不被他期待的那条道路。
颜锦泉和杜卓华没有看过这封密折,这会儿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视线扫过王霄,心下都有些疑惑,又忍不住暗骂一声老狐狸。原以为他只是因为裁军的事拿不定主意,又怕皇帝变卦,才拉着他们过来,却不想还有别的事。
有别的事偏又不先通气,这可真是……
“两位卿家也看看吧。”李定宸合上折子,递给李元,微一停顿,便道。
他已经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事先恐怕并不知情,如此,王霄便将是否告知的权利交到了李定宸手中。眼前这三人已经是大秦朝堂之上除了他之外最尊贵的三个人,在这件事上,立场必定一致,李定宸也没什么可犹豫的。
而颜锦泉和杜卓华接了折子,凑在一起翻看,面色也立刻凝重起来。
九边战事吃紧,环境艰苦,所以朝廷的钱粮大部分都是用在这里。本来李定宸也好,朝堂重臣也好,都不觉得吃空饷之类的事情会跟他们有关。因为就算足额有时候也会觉得人不够用,没必要弄这种玄虚。
然而事实上,这种情况却还是存在,只不过目前还是小打小闹,情况并不严重。
没有吃空饷,却有比吃空饷更可恨、更严重一百倍的罪过!
——倒卖军械。
而且不是倒卖给别人,就是卖给在边境线上与他们僵持、敌对、征战的草原部族!
这是资敌!
草原上铁矿稀少,而且这些部族也并不掌握高级的冶铁技能,打个铁锅之类的没问题,要制作兵器就略显不足了。所以他们作战从来都是靠骑兵冲阵。中原因为养马的地方少,所以骑兵并不多,而步兵被骑兵冲上几个回合,基本上就溃散得差不多了。
所以野地作战,从来都是他们取胜。
不过中原军队也不用跟他们拼野地作战,因为我们有高墙严关可守。
所以历朝历代,除非里应外合,否则少数民族很少能够冲破封锁线南下,偶尔有漏网之鱼进来了,也很难打破州县,多是劫掠一阵就退去。
因为这个缘故,朝中始终都有主和的声音,认为草原部族之所以南下劫掠,是因为草原上的日子过不下去了,没吃的,这是无法调和的矛盾。而他们抢了东西就走,只要能及时将百姓撤出护住,损失并不大,不值得投入军队去跟他们血拼。
毕竟他们骑着马来去如风,很难被堵到。朝廷这边则很有可能耗时耗力,还是一场空。
这种想法,甚至很多边军都有。
毕竟要拿命去拼的,是他们。而劫掠这种事,又是永无休止的。如果能保住一些人命,有什么不好呢?
所以李定宸一向知道,边境上有一些将领跟异族暗中来往,对方劫掠之前给个信号,他们撤出百姓,相互配合得十分默契。甚至有时候互相扔出几个人头去给对面砍,给对方送一场军功,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
但他没有想到,他们胆子那么大!
将朝廷供给的军械都倒卖给自己的敌人,这意味着什么?
第80章 打击迷茫
这些将领也许有自己的想法和苦衷。
就像这封奏折里说的那样,他们提供武器给草原部族,也约定对方不能用在自己身上。而且草原部族之间的内乱,可比大秦朝廷的威胁要大得多。得到了武器之后,草原部族多半跟其他部族火并。这样草原陷入内耗,中原也就安稳了。
但无论有多少理由,这种行为,都等同于资敌叛国,绝对不能姑息!
人心是非常微妙的,有时候底线也会一步一步逐渐被拉低。今日他们敢倒卖军械,并且替自己找了个无懈可击的理由,明日又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
毕竟这世上所有的事,最不缺的,就是理由。
如果真的有必要用这种手段资助敌人,让他们陷入内耗,也完全可以上表凑请,让朝廷这边商议,决定之后再去做。而现在这种做法,固然顶了一层大义的皮子,但交易所得的好处,却与朝廷没有半分关系。
“陛下!”不等那两人看完奏折,发表意见,王霄已经上前一步,厉声道,“这不单是反损公肥私,还涉及资敌乃至通敌,是国之蠹虫,罪无可赦!”
王霄虽然执政态度强硬,但却是个地道的文人,像这种旗帜鲜明、倾向明显的话倒是很少说。可见此事也触动了他的底线。
另外两人也连忙附议,“臣请陛下下旨,严查此事,绝不姑息!”
杜卓华皱着眉头想了想,又道,“此事只怕要密查方可。这些骄兵悍将,平常便多有不服管束之举。念在于国有功,俱是轻轻放过。然而这等人不读圣贤书,哪知忠孝节义,狼子野心,着实可恨!若是朝廷调查的消息传扬出去,只怕边境有变。”
现在还只是资敌,万一被朝廷逼迫,索性跟草原部族合作,开门揖盗,把人当进来杀人放火烧杀抢掠,又当如何?
这时候他还不忘记要趁机给李定宸上眼药:所以陛下你看,宠幸武将是没有好下场的!只有我们文臣才是真正忧心国事,为陛下考虑的。您的想法该改改,不能再护着这些武将啦!
李定宸暂且没有听出他话中这一层深意,但也着实心下不快。
天下军备是什么样子,他心里至少有五六分的底,所以就算最后查出来了七八分,也不过是诧异,没到难以挽回的地步。然而对边军,李定宸却是抱着九成信心的。
这数十万边军,就是整个大秦精锐中的精锐,有他们在,内部再乱也可以从容处置。而将来他若是要出外征战,这些军队更是最大的底牌。
所以这个消息所带来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能忍得住没在三味宰执面前拍桌子,已经是这几年锻炼的结果了。
还好不是全都烂到了根子里,只有三处。他深吸了一口气,道,“杜卿所言有理,此事就交给内阁去办,选可靠的人员前往查访,找到了证据,再行处置。”
等三位朝臣走了,他在自己的位置上枯坐半晌,一言不发,面沉如水。
侍立在一旁的内侍们俱都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一下。陛下此刻必定在盛怒之中,偏不能对外发作,他们可不想上去做出气筒。
李定宸才因为天下军备的事受过一次打击,好容易振作起来,要励精图治,又碰上这种糟心事,也着实十分倒霉。
他坐了一会儿,心下烦闷,想了想,索性站起身,带着人去了内库。
世宗皇帝的盔甲,上次是李定宸自己亲自取出来,又封回去的。所以这回也不必找,直接找准方向往里走,很快就看到了那只铁箱。
上面的封条已经不见了,但李定宸只远远看着,始终没有上去打开的意思。
看了一会儿,他脚步一转,往门外走,又转回了出长安宫。
这回却不是去知政殿,而是去了后面越罗住的地方。
一进门就听见欢声笑语,显然是皇后又在玩儿子。李定宸面色稍霁,在门外站了一会儿,将情绪都整理好,这才迈步入内。
小孩子长得很快,冬生几日前才刚能坐起身,这会儿小腰却已经很有劲儿了。小床和暖炕已经限制不住他渴求更广阔天地的心,好几次看到大伙儿在地上走都想跟着往下爬。
亏得是在宫里,那么多人眼不错的看着,否则磕磕碰碰是难免的。
乳娘倒是说,未免孩子乱爬,可以多让人抱着。少让他下来,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这种方法,越罗却不是很赞同。小孩子就是要多动才长得快。若是换来换去的抱,不让他踩在地上,胳膊腿怎么长得壮实?时间长了,只怕身子都跟着变弱。
难怪从前总听说宫中的孩子长成的少,这般金贵的养法,好好的孩子都要养坏了。
于是她索性命人在屋子里铺了厚厚的绒线毯子,家具中比较尖锐的地方都包上柔软的皮毛,然后把孩子往地上一搁,随便他爬,也不要那么多人看着。
冬生这孩子好动,即便没有同龄的孩子玩儿,也不觉得闷,自己一个人就能乐上许久。
宫中的摆设多,遮挡物也多,孩子又小,这么放在地上,常常躲在哪个角落就看不见了,惹来众人一阵寻找。好在门槛很高,一时半会儿他还爬不出去,倒也不必太过担心。
今儿就是,越罗跟其他人说话时入了神,一时不查,他就不见了。
方才一顿好找,谁知他不知什么时候却爬到内室里去了,而且钻进床底下睡着了。那下头黑黢黢的,他竟也不怕,被抱出来之后照旧爬着玩儿,半点都不曾被吓住。
李定宸过来时,孩子才找着,所以才那么热闹。
屏退众人之后,他也不在意形象,跟儿子一样一屁股坐在地上。
大概这是头一回有人这么陪着自己,冬生好奇的看了一会儿,就将他当成一座山爬着玩儿了。李定宸陪着儿子闹了一阵,累得冬生睡过去了,这才把人送回小床,盖好被子,回到越罗身边坐下。
“怎么了?”夫妻之间如今越发默契,虽然李定宸已经调整得很好,但越罗还是能看得出来他面带郁色。
李定宸往后一躺,道,“下头派去巡查各地驻军的人,发现边军之中有人倒卖军械。”他咬着牙道,“卖给了异族。目前还不知道规模多大,是自作主张还是内中有人组织,朝中又是否有人与他们勾结……”
仔细想来,这两年朝中好似半点都没有消停过,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越罗却不赞同这种说法,“陛下知道,光是宫中这么几千口人,我每日要处理的事情有多少吗?何况整个大秦万里江山亿兆黎民,管理起来自然更辛苦。陛下从前不觉得,只是因为这些事情有人承担罢了。这就是民间俗话说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李定宸微微一怔,想起王霄,心情不由变得复杂。
这次的事情也是他手下的人查出来的。这样说来,只怕王霄事前就已经有了猜测甚至抓到了痕迹,否则怎么这么巧,余敏程一去就查到了这种隐秘之事?毕竟有御史前来巡查,他们只会更加小心,又不是火烧眉毛的事,倒卖军械也不急在这两三个月。
以前,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是否也发生过无数这样的事呢?
而王霄现在将事情摊开来说,甚至将自己的势力暴露在他面前,又是否意味着……服软和退缩呢?
说实话,若是王霄当真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急流勇退,李定宸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他。
毕竟是大秦的功臣,又是帝师,又人品端正、廉洁奉公。——虽说真要处置的话,不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是王党中胡作非为的人也能拖得他抽不了身。但如果以这种方式和理由来处置他,李定宸自己心里都过不去。
但从整个大秦的角度来看,这却不失为一个好结局,至少避免了毫无意义的内耗。
不过他在这里揣测也没什么用,还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所以这个念头在李定宸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的注意力又放在了另一件事上,“这就是我大秦引以为傲的边军。若是朕毫不知情,当真调兵出征,只怕又要闹笑话了。”他抬头看向越罗,“亏得阿罗劝住了朕。”
“那陛下还亲征吗?”越罗问。
李定宸毫不犹豫的道,“那是自然。”
“阿罗,朕想将世宗皇帝的盔甲取出来,挂在知政殿上,日日提醒自己不可懈怠。”他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声音降了下去,“阿罗,朕真怕有一日这样的豪情壮志,会被永无止境的政事消磨干净。”
“不会的。”越罗伸手摸了摸他的脸。
李定宸抓住他的手,一瞬不瞬的看着他,“当真?”
这个日渐英武、气势端凝,令朝臣不敢轻忽的帝王,褪去外表那层稳重的伪装,内里依旧是个会为未来道路而茫然的孩子。
越罗也躺了下去,靠在他身边,笑着道,“当真。”
因为我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那个满心纯粹、勇往直前,仿佛浑身都闪着光的少年,阿罗不会让他消失的。
第81章 骤然发难
王霄走进知政殿的时候眼皮狠狠跳了一下。
正对着门的那一面墙上,挂着一整套盔甲。世宗李长聿身材高大健硕,身长近九尺,这套盔甲挂在这里,冷不丁的看见,简直像是一个大活人贴墙站在那里。盔甲表面被擦得锃亮,被殿内的光线一照,反射着炫目的白光。
王霄只觉得额头上青筋直跳,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来下不去,冲得他头脑似乎都跟着昏了一瞬。
“陛下!”他的脸沉下来,大步走到御案之前,拱手道,“此乃议政之处,端严整肃,岂可如此儿戏!”
“先生何出此言?”李定宸面上的表情倒还算沉静,“这是世宗皇帝留下的盔甲。他老人家从前南征北战,那时大秦尽是精锐之师,如今不过几十年,竟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朕每每念及此,深为心痛。故而将这盔甲悬挂出来,时时警醒。”
时时警醒要让军队强大起来吗?
这句话在王霄喉咙里转了一圈,最终被他压下去了。
李定宸本来就不是会听劝的性子,此事又涉及到二人政见不同,更不是劝说就能动摇的。既然如此,说再多也是无用。
他平静下来,又道,“朕知道陛下忧心国事,若喜欢这盔甲,挂出来倒也没什么,随便哪里都可,只是这知政殿时有朝臣往来,着实不太恰当。”
颜锦泉和杜卓华没有看过这封密折,这会儿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视线扫过王霄,心下都有些疑惑,又忍不住暗骂一声老狐狸。原以为他只是因为裁军的事拿不定主意,又怕皇帝变卦,才拉着他们过来,却不想还有别的事。
有别的事偏又不先通气,这可真是……
“两位卿家也看看吧。”李定宸合上折子,递给李元,微一停顿,便道。
他已经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事先恐怕并不知情,如此,王霄便将是否告知的权利交到了李定宸手中。眼前这三人已经是大秦朝堂之上除了他之外最尊贵的三个人,在这件事上,立场必定一致,李定宸也没什么可犹豫的。
而颜锦泉和杜卓华接了折子,凑在一起翻看,面色也立刻凝重起来。
九边战事吃紧,环境艰苦,所以朝廷的钱粮大部分都是用在这里。本来李定宸也好,朝堂重臣也好,都不觉得吃空饷之类的事情会跟他们有关。因为就算足额有时候也会觉得人不够用,没必要弄这种玄虚。
然而事实上,这种情况却还是存在,只不过目前还是小打小闹,情况并不严重。
没有吃空饷,却有比吃空饷更可恨、更严重一百倍的罪过!
——倒卖军械。
而且不是倒卖给别人,就是卖给在边境线上与他们僵持、敌对、征战的草原部族!
这是资敌!
草原上铁矿稀少,而且这些部族也并不掌握高级的冶铁技能,打个铁锅之类的没问题,要制作兵器就略显不足了。所以他们作战从来都是靠骑兵冲阵。中原因为养马的地方少,所以骑兵并不多,而步兵被骑兵冲上几个回合,基本上就溃散得差不多了。
所以野地作战,从来都是他们取胜。
不过中原军队也不用跟他们拼野地作战,因为我们有高墙严关可守。
所以历朝历代,除非里应外合,否则少数民族很少能够冲破封锁线南下,偶尔有漏网之鱼进来了,也很难打破州县,多是劫掠一阵就退去。
因为这个缘故,朝中始终都有主和的声音,认为草原部族之所以南下劫掠,是因为草原上的日子过不下去了,没吃的,这是无法调和的矛盾。而他们抢了东西就走,只要能及时将百姓撤出护住,损失并不大,不值得投入军队去跟他们血拼。
毕竟他们骑着马来去如风,很难被堵到。朝廷这边则很有可能耗时耗力,还是一场空。
这种想法,甚至很多边军都有。
毕竟要拿命去拼的,是他们。而劫掠这种事,又是永无休止的。如果能保住一些人命,有什么不好呢?
所以李定宸一向知道,边境上有一些将领跟异族暗中来往,对方劫掠之前给个信号,他们撤出百姓,相互配合得十分默契。甚至有时候互相扔出几个人头去给对面砍,给对方送一场军功,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
但他没有想到,他们胆子那么大!
将朝廷供给的军械都倒卖给自己的敌人,这意味着什么?
第80章 打击迷茫
这些将领也许有自己的想法和苦衷。
就像这封奏折里说的那样,他们提供武器给草原部族,也约定对方不能用在自己身上。而且草原部族之间的内乱,可比大秦朝廷的威胁要大得多。得到了武器之后,草原部族多半跟其他部族火并。这样草原陷入内耗,中原也就安稳了。
但无论有多少理由,这种行为,都等同于资敌叛国,绝对不能姑息!
人心是非常微妙的,有时候底线也会一步一步逐渐被拉低。今日他们敢倒卖军械,并且替自己找了个无懈可击的理由,明日又有什么是他们不敢的?
毕竟这世上所有的事,最不缺的,就是理由。
如果真的有必要用这种手段资助敌人,让他们陷入内耗,也完全可以上表凑请,让朝廷这边商议,决定之后再去做。而现在这种做法,固然顶了一层大义的皮子,但交易所得的好处,却与朝廷没有半分关系。
“陛下!”不等那两人看完奏折,发表意见,王霄已经上前一步,厉声道,“这不单是反损公肥私,还涉及资敌乃至通敌,是国之蠹虫,罪无可赦!”
王霄虽然执政态度强硬,但却是个地道的文人,像这种旗帜鲜明、倾向明显的话倒是很少说。可见此事也触动了他的底线。
另外两人也连忙附议,“臣请陛下下旨,严查此事,绝不姑息!”
杜卓华皱着眉头想了想,又道,“此事只怕要密查方可。这些骄兵悍将,平常便多有不服管束之举。念在于国有功,俱是轻轻放过。然而这等人不读圣贤书,哪知忠孝节义,狼子野心,着实可恨!若是朝廷调查的消息传扬出去,只怕边境有变。”
现在还只是资敌,万一被朝廷逼迫,索性跟草原部族合作,开门揖盗,把人当进来杀人放火烧杀抢掠,又当如何?
这时候他还不忘记要趁机给李定宸上眼药:所以陛下你看,宠幸武将是没有好下场的!只有我们文臣才是真正忧心国事,为陛下考虑的。您的想法该改改,不能再护着这些武将啦!
李定宸暂且没有听出他话中这一层深意,但也着实心下不快。
天下军备是什么样子,他心里至少有五六分的底,所以就算最后查出来了七八分,也不过是诧异,没到难以挽回的地步。然而对边军,李定宸却是抱着九成信心的。
这数十万边军,就是整个大秦精锐中的精锐,有他们在,内部再乱也可以从容处置。而将来他若是要出外征战,这些军队更是最大的底牌。
所以这个消息所带来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能忍得住没在三味宰执面前拍桌子,已经是这几年锻炼的结果了。
还好不是全都烂到了根子里,只有三处。他深吸了一口气,道,“杜卿所言有理,此事就交给内阁去办,选可靠的人员前往查访,找到了证据,再行处置。”
等三位朝臣走了,他在自己的位置上枯坐半晌,一言不发,面沉如水。
侍立在一旁的内侍们俱都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一下。陛下此刻必定在盛怒之中,偏不能对外发作,他们可不想上去做出气筒。
李定宸才因为天下军备的事受过一次打击,好容易振作起来,要励精图治,又碰上这种糟心事,也着实十分倒霉。
他坐了一会儿,心下烦闷,想了想,索性站起身,带着人去了内库。
世宗皇帝的盔甲,上次是李定宸自己亲自取出来,又封回去的。所以这回也不必找,直接找准方向往里走,很快就看到了那只铁箱。
上面的封条已经不见了,但李定宸只远远看着,始终没有上去打开的意思。
看了一会儿,他脚步一转,往门外走,又转回了出长安宫。
这回却不是去知政殿,而是去了后面越罗住的地方。
一进门就听见欢声笑语,显然是皇后又在玩儿子。李定宸面色稍霁,在门外站了一会儿,将情绪都整理好,这才迈步入内。
小孩子长得很快,冬生几日前才刚能坐起身,这会儿小腰却已经很有劲儿了。小床和暖炕已经限制不住他渴求更广阔天地的心,好几次看到大伙儿在地上走都想跟着往下爬。
亏得是在宫里,那么多人眼不错的看着,否则磕磕碰碰是难免的。
乳娘倒是说,未免孩子乱爬,可以多让人抱着。少让他下来,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这种方法,越罗却不是很赞同。小孩子就是要多动才长得快。若是换来换去的抱,不让他踩在地上,胳膊腿怎么长得壮实?时间长了,只怕身子都跟着变弱。
难怪从前总听说宫中的孩子长成的少,这般金贵的养法,好好的孩子都要养坏了。
于是她索性命人在屋子里铺了厚厚的绒线毯子,家具中比较尖锐的地方都包上柔软的皮毛,然后把孩子往地上一搁,随便他爬,也不要那么多人看着。
冬生这孩子好动,即便没有同龄的孩子玩儿,也不觉得闷,自己一个人就能乐上许久。
宫中的摆设多,遮挡物也多,孩子又小,这么放在地上,常常躲在哪个角落就看不见了,惹来众人一阵寻找。好在门槛很高,一时半会儿他还爬不出去,倒也不必太过担心。
今儿就是,越罗跟其他人说话时入了神,一时不查,他就不见了。
方才一顿好找,谁知他不知什么时候却爬到内室里去了,而且钻进床底下睡着了。那下头黑黢黢的,他竟也不怕,被抱出来之后照旧爬着玩儿,半点都不曾被吓住。
李定宸过来时,孩子才找着,所以才那么热闹。
屏退众人之后,他也不在意形象,跟儿子一样一屁股坐在地上。
大概这是头一回有人这么陪着自己,冬生好奇的看了一会儿,就将他当成一座山爬着玩儿了。李定宸陪着儿子闹了一阵,累得冬生睡过去了,这才把人送回小床,盖好被子,回到越罗身边坐下。
“怎么了?”夫妻之间如今越发默契,虽然李定宸已经调整得很好,但越罗还是能看得出来他面带郁色。
李定宸往后一躺,道,“下头派去巡查各地驻军的人,发现边军之中有人倒卖军械。”他咬着牙道,“卖给了异族。目前还不知道规模多大,是自作主张还是内中有人组织,朝中又是否有人与他们勾结……”
仔细想来,这两年朝中好似半点都没有消停过,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越罗却不赞同这种说法,“陛下知道,光是宫中这么几千口人,我每日要处理的事情有多少吗?何况整个大秦万里江山亿兆黎民,管理起来自然更辛苦。陛下从前不觉得,只是因为这些事情有人承担罢了。这就是民间俗话说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李定宸微微一怔,想起王霄,心情不由变得复杂。
这次的事情也是他手下的人查出来的。这样说来,只怕王霄事前就已经有了猜测甚至抓到了痕迹,否则怎么这么巧,余敏程一去就查到了这种隐秘之事?毕竟有御史前来巡查,他们只会更加小心,又不是火烧眉毛的事,倒卖军械也不急在这两三个月。
以前,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是否也发生过无数这样的事呢?
而王霄现在将事情摊开来说,甚至将自己的势力暴露在他面前,又是否意味着……服软和退缩呢?
说实话,若是王霄当真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急流勇退,李定宸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他。
毕竟是大秦的功臣,又是帝师,又人品端正、廉洁奉公。——虽说真要处置的话,不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是王党中胡作非为的人也能拖得他抽不了身。但如果以这种方式和理由来处置他,李定宸自己心里都过不去。
但从整个大秦的角度来看,这却不失为一个好结局,至少避免了毫无意义的内耗。
不过他在这里揣测也没什么用,还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所以这个念头在李定宸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的注意力又放在了另一件事上,“这就是我大秦引以为傲的边军。若是朕毫不知情,当真调兵出征,只怕又要闹笑话了。”他抬头看向越罗,“亏得阿罗劝住了朕。”
“那陛下还亲征吗?”越罗问。
李定宸毫不犹豫的道,“那是自然。”
“阿罗,朕想将世宗皇帝的盔甲取出来,挂在知政殿上,日日提醒自己不可懈怠。”他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声音降了下去,“阿罗,朕真怕有一日这样的豪情壮志,会被永无止境的政事消磨干净。”
“不会的。”越罗伸手摸了摸他的脸。
李定宸抓住他的手,一瞬不瞬的看着他,“当真?”
这个日渐英武、气势端凝,令朝臣不敢轻忽的帝王,褪去外表那层稳重的伪装,内里依旧是个会为未来道路而茫然的孩子。
越罗也躺了下去,靠在他身边,笑着道,“当真。”
因为我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那个满心纯粹、勇往直前,仿佛浑身都闪着光的少年,阿罗不会让他消失的。
第81章 骤然发难
王霄走进知政殿的时候眼皮狠狠跳了一下。
正对着门的那一面墙上,挂着一整套盔甲。世宗李长聿身材高大健硕,身长近九尺,这套盔甲挂在这里,冷不丁的看见,简直像是一个大活人贴墙站在那里。盔甲表面被擦得锃亮,被殿内的光线一照,反射着炫目的白光。
王霄只觉得额头上青筋直跳,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来下不去,冲得他头脑似乎都跟着昏了一瞬。
“陛下!”他的脸沉下来,大步走到御案之前,拱手道,“此乃议政之处,端严整肃,岂可如此儿戏!”
“先生何出此言?”李定宸面上的表情倒还算沉静,“这是世宗皇帝留下的盔甲。他老人家从前南征北战,那时大秦尽是精锐之师,如今不过几十年,竟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朕每每念及此,深为心痛。故而将这盔甲悬挂出来,时时警醒。”
时时警醒要让军队强大起来吗?
这句话在王霄喉咙里转了一圈,最终被他压下去了。
李定宸本来就不是会听劝的性子,此事又涉及到二人政见不同,更不是劝说就能动摇的。既然如此,说再多也是无用。
他平静下来,又道,“朕知道陛下忧心国事,若喜欢这盔甲,挂出来倒也没什么,随便哪里都可,只是这知政殿时有朝臣往来,着实不太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