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清彦笑道:“大姐放心吧,我在城里看过大夫,大夫说我近来养得不错。况且,总是静养也不好,劳逸结合才健康。”
“啊,是吗?”穆婉是听不懂什么劳逸结合,但既然是大夫说的,应该不差。
既然事情敲定,穆婉不再拦着,立刻就开始计算各项费用。
穆林问道:“二弟,这饭铺你打算盖几间?”
在穆林和穆婉的默契里,尽管现今还没分家,但他们都默认即将建好的饭铺是属于穆清彦的。到底穆清彦之所以在他们家长大,缘由特殊,再者,这银子本就因着穆清彦才赚到的,他也大了,以后饭铺也是他经营。有个正经营生,过一二年也好说亲。
“三间就够了。”这也是考虑到费用。
穆林点头:“三间屋子,前面搭棚子。棚子简单,我一个人半天都能做完,屋子的话,找三四个人,赶赶工,四五天也就做起来了。房子要用的砖瓦木料,砖得花点儿钱,屋顶就不必覆瓦了,木料的话,得从山里砍了跟别家换,刚砍的木头太潮不能用。”
穆婉接过话:“现在请人盖房,一天二三十文,饭铺子赶得急,又是农忙的时候,价高,给三十文吧。就请五个人,大哥要忙衙门的事儿,不能总盯着家里。木料的话,我问问王嫂子,她家堆着一些木头,看她愿不愿换。砖的话,买吧,买的结实,也要不了多少。”
穆婉觉得渡口潮气大,风也大,房子还是结实点儿好。反正都是盖新房,也不必省那点钱。
穆清彦追问一句:“四五天能盖好?”
他不大信,真那么短的时间,房子也太粗糙了。
穆婉白了穆林一眼,才转头跟他说:“哪有那么快,打地基费些功夫,框架也得做好,不然不结实,住着多危险。最快十天吧。这么一算的话,光人工就得将近一两半的银子。这还不算其他,请人做工得管一顿中饭,这样的重活儿,饭菜得有肉,又是一项开销。”
穆婉也认得一些字,不多,但写写算算不是难事。
她在纸上一笔笔写着,忍不住叹气:“看着一项项费用好似不多,可统算下来,这铺子最少得五六两银子。”
就这,还是好多材料没算在内。
“有了房子,还得锅碗瓢盆这些,桌椅板凳也得准备,还有床柜被褥等东西。”说着穆婉沉默下来,这就等同于分家了,她心里难受起来。
不过她很清楚这是早晚的事。
穆林都二十二了,再不说亲,真的只能找寡妇了。
往后穆林娶了亲,到底不同。大嫂便是再和气,也不可能和家里人一样偏着二弟,早晚要矛盾,倒不如让二弟早些独立,有铺子傍身,不近不远的住着,倒更好相处。
一家子凑在一起,写写算算,不但算了盖房子的帐,包括之后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大致费用在十两以内。
晚上吃过饭,穆林跟穆清彦出门去了,一是还钱,二是趁着晚上各家各户都在家,把人工请了。安排好这些,穆林才能放心回衙门。
当初借钱,赵家是大头,毕竟穆家跟赵家关系最近,赵家家底儿也最厚实。
还赵家是十五两。
赵叔赵婶都是和善人,知道了银子的来处,又听说还要在渡口盖饭铺,知道他们有余钱,这才把银子收了。
“以前清彦不爱说话,到底心里有主意,我看在渡口开饭铺就很好。”赵婶拉着穆清彦进屋,又热情的给倒了一碗糖水,从屋里取出一封信,笑说道:“清彦啊,河子写了信回来,你给婶儿念念。”
赵河就是赵家二儿子,在外跑镖,写信回来都是找穆清彦念信。
寻常农家人哪里念得起书,也就穆清彦特殊,穆家其他人都是穆清彦教的,多多少少识些字。当初穆林能够顺利当捕快,跟他识字有很大关系,捕快们都是底层出身,五大三粗,识字是稀罕事。
以前穆婉想让穆林去做账房,但穆林对算术不行,很多字会认不会写,只能作罢。
赵河的信也是找人代写的,不长。
信中一如往常,写他又跑了几趟镖,去了哪些地方,又问赵叔赵婶身体好不好,说给他们带了什么东西,又说今年忙,年底才会回家。
赵婶又高兴又忧愁:“这孩子,去年过年就没回来,催他也不当回事。他都十九了,再不娶媳妇,好姑娘都被别人挑完了,我看他以后不急!”
赵婶说这话时看了穆林一眼,可惜穆林正跟赵叔说话,根本没注意。
穆清彦福至心灵,立刻明白赵婶是相中穆婉了。
以前赵河还没离开的时候,跟穆婉就很好,有那么点儿苗头。穆婉对亲事不热衷,除了家境原因,只怕也有赵河的影响。按照世俗的条件来看,赵家父母好相处,赵河也是上进青年,两家结亲算是亲上做亲,但是,谁知赵河要在外面闯荡多久?闯的多了,见的多了,就怕心也多了。
穆清彦觉得,还是看穆婉自己,在穆家,没人会逼着她嫁谁。
从赵家出来,又去了胡家和王家,这两家都借了二两。
这两家地少劳力多,通常都在城里找活儿干,穆林顺带说了请工的事儿,两家都乐意。胡家兄弟俩、王家大哥,又说去请刘家和李家的两人,如此就够数了,约定明儿一早去渡口看地方,备好材料就开工。
“啊,是吗?”穆婉是听不懂什么劳逸结合,但既然是大夫说的,应该不差。
既然事情敲定,穆婉不再拦着,立刻就开始计算各项费用。
穆林问道:“二弟,这饭铺你打算盖几间?”
在穆林和穆婉的默契里,尽管现今还没分家,但他们都默认即将建好的饭铺是属于穆清彦的。到底穆清彦之所以在他们家长大,缘由特殊,再者,这银子本就因着穆清彦才赚到的,他也大了,以后饭铺也是他经营。有个正经营生,过一二年也好说亲。
“三间就够了。”这也是考虑到费用。
穆林点头:“三间屋子,前面搭棚子。棚子简单,我一个人半天都能做完,屋子的话,找三四个人,赶赶工,四五天也就做起来了。房子要用的砖瓦木料,砖得花点儿钱,屋顶就不必覆瓦了,木料的话,得从山里砍了跟别家换,刚砍的木头太潮不能用。”
穆婉接过话:“现在请人盖房,一天二三十文,饭铺子赶得急,又是农忙的时候,价高,给三十文吧。就请五个人,大哥要忙衙门的事儿,不能总盯着家里。木料的话,我问问王嫂子,她家堆着一些木头,看她愿不愿换。砖的话,买吧,买的结实,也要不了多少。”
穆婉觉得渡口潮气大,风也大,房子还是结实点儿好。反正都是盖新房,也不必省那点钱。
穆清彦追问一句:“四五天能盖好?”
他不大信,真那么短的时间,房子也太粗糙了。
穆婉白了穆林一眼,才转头跟他说:“哪有那么快,打地基费些功夫,框架也得做好,不然不结实,住着多危险。最快十天吧。这么一算的话,光人工就得将近一两半的银子。这还不算其他,请人做工得管一顿中饭,这样的重活儿,饭菜得有肉,又是一项开销。”
穆婉也认得一些字,不多,但写写算算不是难事。
她在纸上一笔笔写着,忍不住叹气:“看着一项项费用好似不多,可统算下来,这铺子最少得五六两银子。”
就这,还是好多材料没算在内。
“有了房子,还得锅碗瓢盆这些,桌椅板凳也得准备,还有床柜被褥等东西。”说着穆婉沉默下来,这就等同于分家了,她心里难受起来。
不过她很清楚这是早晚的事。
穆林都二十二了,再不说亲,真的只能找寡妇了。
往后穆林娶了亲,到底不同。大嫂便是再和气,也不可能和家里人一样偏着二弟,早晚要矛盾,倒不如让二弟早些独立,有铺子傍身,不近不远的住着,倒更好相处。
一家子凑在一起,写写算算,不但算了盖房子的帐,包括之后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大致费用在十两以内。
晚上吃过饭,穆林跟穆清彦出门去了,一是还钱,二是趁着晚上各家各户都在家,把人工请了。安排好这些,穆林才能放心回衙门。
当初借钱,赵家是大头,毕竟穆家跟赵家关系最近,赵家家底儿也最厚实。
还赵家是十五两。
赵叔赵婶都是和善人,知道了银子的来处,又听说还要在渡口盖饭铺,知道他们有余钱,这才把银子收了。
“以前清彦不爱说话,到底心里有主意,我看在渡口开饭铺就很好。”赵婶拉着穆清彦进屋,又热情的给倒了一碗糖水,从屋里取出一封信,笑说道:“清彦啊,河子写了信回来,你给婶儿念念。”
赵河就是赵家二儿子,在外跑镖,写信回来都是找穆清彦念信。
寻常农家人哪里念得起书,也就穆清彦特殊,穆家其他人都是穆清彦教的,多多少少识些字。当初穆林能够顺利当捕快,跟他识字有很大关系,捕快们都是底层出身,五大三粗,识字是稀罕事。
以前穆婉想让穆林去做账房,但穆林对算术不行,很多字会认不会写,只能作罢。
赵河的信也是找人代写的,不长。
信中一如往常,写他又跑了几趟镖,去了哪些地方,又问赵叔赵婶身体好不好,说给他们带了什么东西,又说今年忙,年底才会回家。
赵婶又高兴又忧愁:“这孩子,去年过年就没回来,催他也不当回事。他都十九了,再不娶媳妇,好姑娘都被别人挑完了,我看他以后不急!”
赵婶说这话时看了穆林一眼,可惜穆林正跟赵叔说话,根本没注意。
穆清彦福至心灵,立刻明白赵婶是相中穆婉了。
以前赵河还没离开的时候,跟穆婉就很好,有那么点儿苗头。穆婉对亲事不热衷,除了家境原因,只怕也有赵河的影响。按照世俗的条件来看,赵家父母好相处,赵河也是上进青年,两家结亲算是亲上做亲,但是,谁知赵河要在外面闯荡多久?闯的多了,见的多了,就怕心也多了。
穆清彦觉得,还是看穆婉自己,在穆家,没人会逼着她嫁谁。
从赵家出来,又去了胡家和王家,这两家都借了二两。
这两家地少劳力多,通常都在城里找活儿干,穆林顺带说了请工的事儿,两家都乐意。胡家兄弟俩、王家大哥,又说去请刘家和李家的两人,如此就够数了,约定明儿一早去渡口看地方,备好材料就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