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正能炼丹,测试药性的玻璃皿,还有其他说道。但是铅玻璃是肯定不能行的,而想要制真正的石英玻璃,区区丹炉岂够?
韩邈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难怪市面上卖的琉璃多用来插花,极少作为餐具盛放热食,应带就是“不耐热”的缘故。想了想,他又道:“若说窑,我家倒也有一处烧制陶器的陶窑,不知能不能用来制玻璃?”
嗯?甄琼的眼睛亮了起来,顿时不觉得手里的匣子压手了。这个可以有啊!金石派本来就是研究金石之性的,非但熟悉各种矿藏,举凡陶瓷、玻璃、钢铁,乃至窑温变化产生的釉色,都会详加教导。自大赵朝以降,匠作监历代都有金石派宗师坐镇,还有不少大观设了场地、窑炉,可以让观里的小道们亲自上手试制。而他那小破观,哪有条件建高温炉,自己和师兄弟们都是靠师父讲解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啊!
若能借用韩家的窑炉,亲手做出些玻璃,且不说白得了玻璃皿,还能加深对于大道的认知,何乐而不为呢?
“这,这不大好意思吧。”甄琼扭捏了起来,“我没烧过玻璃,真要研制,得花不少时间,呃,还有经费……”
研发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有时候烧钱都烧不出个结果。当然,造个玻璃还不至于此,毕竟是课本上教过的,顶多算是个复原方子。只是有些东西他知道的也是皮毛,又没有趁手的器具,万一钱花的太多,也有点不好吧?
韩邈哪能不知他心中所想,大方道:“只是些钱财罢了,若是能炼出玻璃,又值什么。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市面上玻璃器如此贵,将来研制出了蔷薇水,用自家产的玻璃总比到外面卖划算。贤弟只管潜心烧炼即可。”
见那小道目光发亮,他又补了句:“当然,分润不会少算的。”
还给钱!甄琼的心跳怦怦,差点没直接抱住了对方的大腿,哭着喊“爹”了。不不,亲爹也不能这样大方啊!要不我还是干脆签了那契书算了……
看着满面通红,双目闪烁的小道,韩邈倒有些琢磨不清楚对方的想法了。不过,他应该挺高兴的?
高兴就好。韩邈又露出了温润亲切的笑容,开口问道:“先去陶窑看看?”
甄琼把那锦匣搂在了怀中,重重点了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甄道长:爸爸!!
韩邈:???
第26章
西韩的陶窑,是为了调味铺建的。韩家十年前就开始专营一种香醋,为了防人伪造,须得自家烧分装的罐子,烙上韩家店铺的大名。也正因此,这陶窑的规模还是有些的,不但能制瓶瓶罐罐,连那种半人高的大缸,和家里需用的瓦片、青砖,也能烧的出。
不过能烧制的东西再多,陶器也值不了多少钱,陶窑更只是西韩产业的旁枝末节。得知家主亲自前来,让张窑头大为紧张,带着手下窑工一路迎出了院门,见面就赶紧道:“没想到阿郎驾临,小的们有失远迎……”
韩邈挥挥手,打断了他的奉承:“这次是带甄道长来看看窑炉,领路吧。”
张窑头自然也看到了家主身边站着的小道长。如此俊秀的模样,还穿着华美道袍,来陶窑做什么?然而心底疑惑,他也不敢怠慢,立刻领着两人到了烧窑的场地。
依照规矩,这里的窑也是倚着山势建成的,但是没有大窑厂层叠十数个窑炉的壮观景象,只有六个独立的小窑,都是圆形窑炉,门洞只有半人高,需要弯腰进出,看起来有些简陋。不过再怎么简陋,这种窑炉也是甄琼从未见过的,不由好奇的上前摸索了起来。
明明是个仙童般的人物,却猫着腰往窑洞里钻,弄得一身灰土不说,还傻乎乎的翻捡炭渣。别说是张窑头了,就是下面的窑工都好奇的要命。有人还小声嘀咕:“这道长不会是来看风水的吧?”
莫不是陶窑出了问题,请道长来除祟的?
这些闲言碎语的,自然被张窑头训斥了,神鬼岂是能乱讲的?然而这小道长看的也未免太仔细了些,张窑头心底也有些打鼓,莫不是真出了古怪?谁料里里外外看了个够,那小道长就跑了过来,开口便问:“你们烧窑用的是什么?”
啊?怎么问起这个?那张窑头傻了片刻,赶紧道:“自然是木柴。”
果然!甄琼颔首。他就说嘛,看炭渣和炉子的样式,就不是烧煤的。想了想,甄琼对韩邈道:“这炉不行,要修个新炉。木柴也不堪用,必须换成煤才行。”
想要烧制石英玻璃,木材的燃烧温度可不够,须得用煤。
“要用石炭?”韩邈挑了挑眉,这东西倒是不新奇,“安阳石炭产的到多,我让人备些。炉子只管修便好,陶窑上下,都会听你吩咐。”
哪能想到韩邈这么干脆,甄琼激动的脸都红了。有人包养,就是不一样啊!搓了搓手,他又一溜烟跑去看窑炉构造了。
一旁的张窑头呆若木鸡,这是咋回事?怎么没两句,陶窑上下都要听这小道长的了。他们到底要干什么来着?
再怎么疑惑,这位小道长还是留在了窑厂,马不停蹄的忙碌起来。整日不是翻腾各种石材,就是检查新运来的石炭,磨粉、堆烧。
渐渐的,张窑头也看出了些名堂。这位小道长,怕是要制一个耐烧的窑炉。难不成他们要转行烧瓷了?出身烧陶世家,张窑头比旁人更清楚瓷器烧制的艰难,光是泥胚和炉温,就跟烧陶大大不同。又岂是自己琢磨,就能摸到头绪的?
然而张窑头的疑惑,甄琼全然不知。如今燃料问题已经解决,重点就是这新制的窑炉了。说到造炉子,其实也不简单,炉温超过一千度,就要着重耐火材料的选配了。这些向来是“水火派”的特长,方子就有十几种,各种冶炼、烧制环境都有不同的配料。他一个学“金石”的,知道的也就那可怜巴巴的两样。不过甄琼并不气馁,潜心和起了泥巴,又是石英砂,又是方解石,每天都在碎石研磨,把窑厂弄的乌烟瘴气。
这种时候,韩邈就帮不上忙了,又碰上东京新糖铺货的关键时间,必须过去看看。没法子,韩邈只能吩咐安平好好看着甄琼,一应器具、钱财都要供应到位,有什么进展,立刻要来报他。
一忙起来,真是昏天暗地,不分年月。等韩邈从东京回来,已经过去了月余。然而还没等他腾出手处理家中事务,安平就急匆匆自窑厂赶来,带来个坏消息。
“甄道长受伤了?”韩邈闻言色变,“快去请郭太医。不,备马,我先接人回来!”
※
韩邈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难怪市面上卖的琉璃多用来插花,极少作为餐具盛放热食,应带就是“不耐热”的缘故。想了想,他又道:“若说窑,我家倒也有一处烧制陶器的陶窑,不知能不能用来制玻璃?”
嗯?甄琼的眼睛亮了起来,顿时不觉得手里的匣子压手了。这个可以有啊!金石派本来就是研究金石之性的,非但熟悉各种矿藏,举凡陶瓷、玻璃、钢铁,乃至窑温变化产生的釉色,都会详加教导。自大赵朝以降,匠作监历代都有金石派宗师坐镇,还有不少大观设了场地、窑炉,可以让观里的小道们亲自上手试制。而他那小破观,哪有条件建高温炉,自己和师兄弟们都是靠师父讲解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啊!
若能借用韩家的窑炉,亲手做出些玻璃,且不说白得了玻璃皿,还能加深对于大道的认知,何乐而不为呢?
“这,这不大好意思吧。”甄琼扭捏了起来,“我没烧过玻璃,真要研制,得花不少时间,呃,还有经费……”
研发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有时候烧钱都烧不出个结果。当然,造个玻璃还不至于此,毕竟是课本上教过的,顶多算是个复原方子。只是有些东西他知道的也是皮毛,又没有趁手的器具,万一钱花的太多,也有点不好吧?
韩邈哪能不知他心中所想,大方道:“只是些钱财罢了,若是能炼出玻璃,又值什么。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市面上玻璃器如此贵,将来研制出了蔷薇水,用自家产的玻璃总比到外面卖划算。贤弟只管潜心烧炼即可。”
见那小道目光发亮,他又补了句:“当然,分润不会少算的。”
还给钱!甄琼的心跳怦怦,差点没直接抱住了对方的大腿,哭着喊“爹”了。不不,亲爹也不能这样大方啊!要不我还是干脆签了那契书算了……
看着满面通红,双目闪烁的小道,韩邈倒有些琢磨不清楚对方的想法了。不过,他应该挺高兴的?
高兴就好。韩邈又露出了温润亲切的笑容,开口问道:“先去陶窑看看?”
甄琼把那锦匣搂在了怀中,重重点了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甄道长:爸爸!!
韩邈:???
第26章
西韩的陶窑,是为了调味铺建的。韩家十年前就开始专营一种香醋,为了防人伪造,须得自家烧分装的罐子,烙上韩家店铺的大名。也正因此,这陶窑的规模还是有些的,不但能制瓶瓶罐罐,连那种半人高的大缸,和家里需用的瓦片、青砖,也能烧的出。
不过能烧制的东西再多,陶器也值不了多少钱,陶窑更只是西韩产业的旁枝末节。得知家主亲自前来,让张窑头大为紧张,带着手下窑工一路迎出了院门,见面就赶紧道:“没想到阿郎驾临,小的们有失远迎……”
韩邈挥挥手,打断了他的奉承:“这次是带甄道长来看看窑炉,领路吧。”
张窑头自然也看到了家主身边站着的小道长。如此俊秀的模样,还穿着华美道袍,来陶窑做什么?然而心底疑惑,他也不敢怠慢,立刻领着两人到了烧窑的场地。
依照规矩,这里的窑也是倚着山势建成的,但是没有大窑厂层叠十数个窑炉的壮观景象,只有六个独立的小窑,都是圆形窑炉,门洞只有半人高,需要弯腰进出,看起来有些简陋。不过再怎么简陋,这种窑炉也是甄琼从未见过的,不由好奇的上前摸索了起来。
明明是个仙童般的人物,却猫着腰往窑洞里钻,弄得一身灰土不说,还傻乎乎的翻捡炭渣。别说是张窑头了,就是下面的窑工都好奇的要命。有人还小声嘀咕:“这道长不会是来看风水的吧?”
莫不是陶窑出了问题,请道长来除祟的?
这些闲言碎语的,自然被张窑头训斥了,神鬼岂是能乱讲的?然而这小道长看的也未免太仔细了些,张窑头心底也有些打鼓,莫不是真出了古怪?谁料里里外外看了个够,那小道长就跑了过来,开口便问:“你们烧窑用的是什么?”
啊?怎么问起这个?那张窑头傻了片刻,赶紧道:“自然是木柴。”
果然!甄琼颔首。他就说嘛,看炭渣和炉子的样式,就不是烧煤的。想了想,甄琼对韩邈道:“这炉不行,要修个新炉。木柴也不堪用,必须换成煤才行。”
想要烧制石英玻璃,木材的燃烧温度可不够,须得用煤。
“要用石炭?”韩邈挑了挑眉,这东西倒是不新奇,“安阳石炭产的到多,我让人备些。炉子只管修便好,陶窑上下,都会听你吩咐。”
哪能想到韩邈这么干脆,甄琼激动的脸都红了。有人包养,就是不一样啊!搓了搓手,他又一溜烟跑去看窑炉构造了。
一旁的张窑头呆若木鸡,这是咋回事?怎么没两句,陶窑上下都要听这小道长的了。他们到底要干什么来着?
再怎么疑惑,这位小道长还是留在了窑厂,马不停蹄的忙碌起来。整日不是翻腾各种石材,就是检查新运来的石炭,磨粉、堆烧。
渐渐的,张窑头也看出了些名堂。这位小道长,怕是要制一个耐烧的窑炉。难不成他们要转行烧瓷了?出身烧陶世家,张窑头比旁人更清楚瓷器烧制的艰难,光是泥胚和炉温,就跟烧陶大大不同。又岂是自己琢磨,就能摸到头绪的?
然而张窑头的疑惑,甄琼全然不知。如今燃料问题已经解决,重点就是这新制的窑炉了。说到造炉子,其实也不简单,炉温超过一千度,就要着重耐火材料的选配了。这些向来是“水火派”的特长,方子就有十几种,各种冶炼、烧制环境都有不同的配料。他一个学“金石”的,知道的也就那可怜巴巴的两样。不过甄琼并不气馁,潜心和起了泥巴,又是石英砂,又是方解石,每天都在碎石研磨,把窑厂弄的乌烟瘴气。
这种时候,韩邈就帮不上忙了,又碰上东京新糖铺货的关键时间,必须过去看看。没法子,韩邈只能吩咐安平好好看着甄琼,一应器具、钱财都要供应到位,有什么进展,立刻要来报他。
一忙起来,真是昏天暗地,不分年月。等韩邈从东京回来,已经过去了月余。然而还没等他腾出手处理家中事务,安平就急匆匆自窑厂赶来,带来个坏消息。
“甄道长受伤了?”韩邈闻言色变,“快去请郭太医。不,备马,我先接人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