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鲨舰队一下子失去了弹药补充基地,不敢在加勒比继续嚣张,遂绕过麦哲伦海峡,至圣迭戈休整。
    此事也从事实上证明,大明海军的势力范围,还无力抵达大西洋,甚至想越过印度以西,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从此以后,加勒比海域成建制的海盗舰队彻底消失,赵和海和郑芝虎只能分散舰队,借着船快,打一些秋风,远不复当初的辉煌局面。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谈。
    ※※※※※※※※※
    伴随着荆州军全国性地调动,辽东及福建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林纯鸿对此赞赏不已,称赞皇太极和郑芝龙具有紧随时代的锐气。
    不过,针对大明朝廷,林纯鸿的评价就相当低了,批其固步自封。
    这对大明朝廷显然不公平。事实上,大明朝廷也在变化,只是变化没有辽东和福建那么轰轰烈烈罢了。
    当武卫军团、骠骑军团南撤之后,杨嗣昌惟恐鞑子借机来攻,严令洪承畴、王继谟加强防线,不给鞑子可趁之机。
    鞑子没有来,杨嗣昌却接到了荆州军大规模进入四川、湖广南部的消息。对此,杨嗣昌虽然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四川、湖广以南、两广及云贵,早已被荆州势力隔绝,林纯鸿对这些地方下手是迟早的事,等到今天,已经算晚了。
    无论是杨嗣昌,还是朱由检,现在早已从彻底消灭荆州势力的幻想中清醒过来。他们口中虽未明说,但一切行动都证明,他们仅仅只想阻止林纯鸿觊觎大位。
    杨嗣昌认为,要阻止林纯鸿肆意妄为,得有相当的本钱,这个本钱,无非就是钱粮和军队。圣源商号、禁卫军团就是杨嗣昌的尝试之一。
    当初,兵部令祖大乐率领关宁铁骑至宣府,朱由检、高起潜的确有将祖大乐编入禁卫军团的打算。
    杨嗣昌大惊:吴家、祖家在关辽军中经营日久,连洪承畴都难以插手,仅凭朝廷一纸命令就让吴家、祖家将兵权拱手相让,这显然是幻想。
    杨嗣昌先是说服了高起潜,又慌忙进宫,苦劝朱由检:“兵者,国之大事,不得不慎重。尤其在调整编制时,必须重兵在旁,方能从容为之。朝廷再也经不起一丝风吹草动,还望皇上慎重!”
    朱由检非常焦躁,不耐烦地说道:“慎重,慎重!到底要拖到什么时候?”
    杨嗣昌道:“关辽兵骄横,由来已久,根源就在于朝廷不得不靠关辽兵遮护关辽一线,保证京师安全。只要从此处着手,徐徐图之,当可竟全功。”
    “你说,该如何着手?”
    杨嗣昌稍稍整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趁着朝廷财政状况良好,可令禁卫军团进一步扩编,下辖一骑兵军,两步兵军。将黄得功部调入北直隶,从禁卫军团调取部分军官,补充至黄得功部,令黄得功按照禁卫军团编制进行整编,先行组建靖国军,待时机成熟,再行扩编至军团。另外,洪承畴对禁卫军团编制相当赞赏,可令洪承畴自行选取良将,按照禁卫军团编制组建蓟辽军团。”
    “有了三支新编军队在手,关辽兵就不是朝廷唯一的选择。届时,可分期分批调取部分关辽军至北直隶进行整编,将关辽兵全部整编为两个军团,到时候,朝廷可把五个精锐军团牢牢控在手中。”
    杨嗣昌的策略无疑更加稳妥,让朱由检颇有点犹豫。
    最终,朱由检突然想到一个关键点,道:“朕非不愿意扩大新编军队的规模,兵甲不足,如何保证新编军队的战斗力?”
    杨嗣昌断然道:“调整编制,清除军中积习,就是增强战斗力!兵甲可以慢慢来,唯有调整等不得!”
    朱由检醒悟过来,点头道:“就依卿家说的办!”
    第六百五十一章 朝廷变局(一)
    兵甲的确可以慢慢来,也只能慢慢来。
    荆州暴殄天物,将大好钢铁铺在荒野之中,致使钢铁价格直线上升,朝廷压制板甲面临着无钢铁可用的局面,成本高到令人咂舌的地步!
    朝廷手头控制的钢铁冶炼炉不少,若仅仅供应朝廷使用,足足有余。可是,由于钢铁价格高企,工坊管理者纷纷挖空心思将钢铁贩卖至民间,借此中饱私囊。
    杨嗣昌对此也无可奈何,他虽然强势,但远远还未强势到与整个官场为敌的地步。
    正当杨嗣昌挖空心思琢磨如何提高兵甲产量时,忽然接报,陈奇瑜与范永斗联袂求见。
    杨嗣昌正想听听陈奇瑜和范永斗的意见,闻之大喜,令下人将两人迎入。
    三人坐定,陈奇瑜直接道明了来意,建议朝廷修筑通州至京师的钢轨路。
    杨嗣昌一听,差点暴走,恨不得立即将两人痛殴一顿:本阁正忧心钢铁不足,你们这两个败家子居然琢磨着把钢铁铺到地上,这不是故意找本阁的不痛快?
    陈奇瑜似乎非常兴奋,压根没有注意到杨嗣昌的脸黑如锅底,立即让范永斗介绍修筑钢轨路的好处。
    范永斗滔滔不绝地说道:“前朝时,运河直抵积水潭,财货通过运河运抵京师非常便利。到了本朝,运河水量不足,船只到了通州,就无法前行,所有财货只好在通州上岸,通过车辆转运至京师。这一转手,耗费的人力、物力、畜力无数,堪称最大的浪费。”
    杨嗣昌的涵养非同一般,见范永斗说得有理,虽心里有事,也耐着性子听范永斗继续说。
    “荆州在方城至洛阳铺了钢轨路,长达五百多里,所有货物,从方城运抵洛阳,仅仅只需六个时辰!荆州为方便管理方洛线,专门成立了运管商号,对过往马车收取运费。属下偶然间得知,林纯鸿一个月从方洛线获利居然高达十七万圆!而且,随着货物运输量越来越大,利润还在进一步扩大!”
    杨嗣昌吃了一惊,月获利十七万?他陡然对钢轨路产生了兴趣,完全忘记片刻之前,自己还有殴打陈奇瑜和范永斗的冲动。
    “从通州至京师,仅仅只有四十里,数十万投资,便可筑成钢轨路,利润按照方洛线的十分之一算,也有一万七千圆,数年亦可收回投资。”
    范永斗算完了帐,陈奇瑜又接着说道:“除了利润外,省下的人力、物力就是个大数目,还加快了运货的速度,好处不可胜数!”
    “若以后有了钱,甚至可以将钢轨路向关辽、宣府延伸,到了那时候,运粮至三边就方便了。若用来调兵,可谓神兵天降!”
    美好的前景,让杨嗣昌不得不动心,不过他好歹还记得刚才自己在愁什么,?么,他长叹了一口气:“本阁并非不知道钢轨路的好处,只是,铺路需要巨量的钢铁,现在连打造兵甲的钢铁都不足,铺路的钢铁从何而来?”
    杨嗣昌本以为两人也会垂头丧气,哪想到,范永斗和陈奇瑜居然没心没肺地露出了笑容!
    陈奇瑜道:“大明极度缺乏钢铁,都是林纯鸿给闹的。林纯鸿似乎也有点束手无策,大冶、裕州和广州的产量几乎已经到了极限,除非有更高效的冶炼炉出现,难以进一步提高产量。也就是说,在相当长时间内,钢铁价格将居高不下,若能冶炼钢铁,将稳赚不赔!”
    杨嗣昌终于明白了陈奇瑜的打算:力促朝廷大炼钢铁!他想了想,皱眉道:“利益纠缠,恐怕难以插手。”
    陈奇瑜得意地翻开了一份舆图,指着永平府说道:“下官曾令人探过,遵化至滦县一带,铁矿蕴藏极其丰富,比大冶的蕴藏量还要多!”
    杨嗣昌瞪大了双眼,不相信地问道:“果真如此?”
    “的确如此!”陈奇瑜非常肯定地答道。
    杨嗣昌激动地站起身来,在屋内走来走去,持续片刻后,忽然停住脚步,道:“若真要开发永平府的铁矿,非得由圣源商号主导不可!”
    陈奇瑜喜道:“下官与范大夫商议良久,也觉得此事不可交给工部,以工部的效率,五年后能出第一炉铁就算烧了高香,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
    杨嗣昌点头,他清楚,陈奇瑜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皇上在圣源商号占有四成份额,必然一路行方便,可以大大减少各路牵扯力量。
    杨嗣昌与陈奇瑜说话时,本轮不到范永斗说话。但牵扯到圣源商号,范永斗也顾不得这么多,提议道:“朝廷打造兵甲,极度缺铁,卑职认为,一旦永平第一炉钢铁出炉,优先供应朝廷,而且……而且……”
    范永斗咬了咬牙,豁出去道:“最好让朝廷以时价购买!”
    时价?
    杨嗣昌、陈奇瑜愣了愣,旋即大喜道:“范大夫说得对,以时价购买为上上策!”
    范永斗刚才的表情落在了杨嗣昌眼里,杨嗣昌知道范永斗在担心什么,点拨道:“黄宗羲曾撰文言道,与民有利,与私有利,公私两便,长久之道也!范大夫公利私利一起谋,光明磊落,并无不妥。”
    范永斗激动莫名,张开嘴巴,不知说什么好……
    送走陈奇瑜和范永斗后,杨嗣昌一直无法平静。或者说,自从杨嗣昌决定依赖皇权及民间商号推动诸多政策以来,他从未平静过。
    他背叛了他所归属的士大夫团体!
    幸亏最大的士大夫势力东林党、复社被林纯鸿牵扯,否则,杨嗣昌相信自己早已被士大夫阶层碾成了粉末。
    杨嗣昌自己也承认,当前朝廷的困境,士大夫应该负主要责任。就连他本人,也对整个官僚机构失去了信心,任何政策,能绕开官僚机构,就毫不犹豫地绕开。
    难道朝廷对士大夫的选拔体制出了问题?
    这好像也说不通,如杨一仁、包哲东、马世奇、朱之瑜、熊文灿辈,都是当前的选拔体制所选出来的,他们没有投靠林纯鸿之前,也算碌碌无为,一旦投靠林纯鸿,就展现出惊人的能力。
    难道是整个官僚机制出了问题?
    这也说不通,观荆州的官僚机制,表面上看,与朝廷有所不同,实质上差别也不大,也是按照行政、监察、司法三部分进行架构。杨嗣昌甚至推断,莫看荆州目前监察对行政牵扯不大,一旦过个数十年,荆州的监察部门也会变得与大明朝廷的都察院差不多,各种扯皮、谩骂会接踵而来。
    这两方面都差不多,为何朝廷与荆州的差别会如此之大?
    杨嗣昌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荆州的理念与朝廷不同。
    朝廷奉行无为而治,统辖机构仅仅直到县一级,而荆州则事无巨细,统统纳入管理中,统治末梢一直延伸至乡村;朝廷奉行重农轻商,荆州繆力发展工商,借此收取巨额税收;朝廷唯务稳定,恨不得将每个人限制在土地上一辈子也别离开,荆州则鼓励农民脱离土地,甚至还蛊惑百姓远至欧罗巴……
    显然,荆州的理念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朝廷的那一套已经落伍了!
    荆州由林纯鸿一手创建,身边聚集的都是认同荆州理念的人,而朝廷却被一帮死脑筋的士大夫环绕,不落伍才怪!
    单单从理念上讲,太监和民间商号更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回想起林纯鸿创立行知书堂,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创办报纸,不惜冒着得罪天下的风险与江南东林党、复社争辩,杨嗣昌恍然大悟:林纯鸿此举,正是想把认同他理念的人拉到身边,不停地壮大自己的力量!
    林纯鸿的算计,还真让他得逞了!杨嗣昌大为后悔,为何直到今天才想透这个关节!
    杨嗣昌现在终于明白,自己为何潜意识地要依赖太监和民间商号了!既然明白了这点,杨嗣昌彻底摆脱了这段时间的彷徨与不安。
    杨嗣昌心情大好,甚至还有闲工夫对荆州的制度品评一番。杨嗣昌乃人中龙凤,这一琢磨,还真让他发现了不少问题。
    他认为,荆州的官僚机构看起来创新很多,实际远不如朝廷完善,既无成型的官僚选拔机制,也无成型的官僚考核提拔机制。这些问题在荆州处于上升期时,尚不明显,一旦荆州步入稳定期,必然出现大规模的渎职、腐败,甚至有可能让荆州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比如:元朝由蒙古人建立,刚建立时,横扫天下,无人能敌,一旦稳定之后,迅速陷入崩溃之中。
    殷鉴不远,也不知道林纯鸿看到这点了没有?
    杨嗣昌认为,只要朝廷能挺过最初的几十年,不仅能看到满清朝廷的崩溃,甚至能看见荆州的崩溃!
    荆州崩溃之后,整个华夏将面临何等的浩劫?
    杨嗣昌突然发现,维持大明朝廷,甚至关系到整个华夏的未来!
    可是,如何让大明朝廷维持数十年?杨嗣昌头痛不已,想来想去,觉得林纯鸿的经验可供借鉴:把能跟上时代变化的有识之士简拔出来,集拢在朝廷周边!
    第六百五十二章 朝廷变局(二)
    简拔有识之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杨嗣昌琢磨可行策略时,陡然现,这帮有识之士的最大聚集地可不就在林纯鸿身边?
    若能将林纯鸿引入朝廷,朝廷可不就聚集了数不胜数的有识之士?
    杨嗣昌将此荒唐的念头从脑中赶开,决定走一步看一步,先将永平开矿一事办好再说。
    要让开矿顺利进行,杨嗣昌先得说服皇上和张彝宪。
    说服张彝宪开矿并不难,张彝宪作为皇上的财神爷,凡是能挣钱的事,就是把刀子架在他脖子上也阻止不了。
    难点在于如何说服张彝宪同意让朝廷以时价购买永平的钢铁。
    自从户部对朱由检内帑有了监督权之后,终于知道自己手头可能有多少钱可花。陈奇瑜作为士大夫,骨子里以对抗皇权为荣,做事也很绝,居然在做预算时,直接算计皇帝的内帑,将皇帝每年需要拿出的钱弄成白纸黑字,公之于众。
    朱由检虽然恼火万分,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令张彝宪拼命挣钱,让内帑的收入高过陈奇瑜的预计,好让自己手头宽松点。
    基于上述事实,杨嗣昌向张彝宪承诺,购买钢铁的钱不动内帑分毫,全由户部开支。
    张彝宪大喜,朱由检占据圣源商号四成的份额,只要不动用内帑购买钢铁,朱由检就是纯获利者,这对增加朱由检的内帑百利而无一害。
    于是,并不需要杨嗣昌出头,张彝宪就不停地撺掇朱由检同意杨嗣昌的打算。
    朱由检最初与张彝宪的想法一样,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杨嗣昌的做法,并爽快地在票拟上批红。
    可是,事过后,朱由检回头细细一想,现自己上了大当!陈奇瑜拿户部的收入购买钢铁,户部在其他方面的钱不够花,还不是把主意打到内帑上?

章节目录


乱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喻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喻心并收藏乱明最新章节